爲什麼經濟學家難以成爲成功的商人?

海日冬晴


謝邀,很多人都十分的好奇,經濟學家懂得眾多的經濟理論,知道如何去正確的選擇道路,並減少犯錯的機率,但是經濟學家成為成功的商人的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呢?

一名成功的商人需要有應變多重問題的頭腦。經濟學家雖然懂得很多的經濟理論,但是理論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相對來說,經濟學家所知道的都是書本的知識理論,而如何靈活的運用到實際,以面對突發多變的市場,這些是他們無法掌握的,當理論脫離於實踐時,理論就漂浮在了空中,經濟學家對市場的調查都是屬於市場出現問題之後,而商人是時刻的跟進著市場,相對來說,市場是商人的命,對經濟學家來說則未必這麼重要。所以商人比經濟學家更懂得市場的需要,成功的商人並不一定都懂得什麼經濟理論,但是他們懂得市場,知道及人之所需,從而取得成功,獲取利益,這是經濟學家所少有的。

一名成功的商人需要很強的交際能力。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其必備的能力,交際對於商人來說必不可少,商人需要時時刻刻的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瞭解客戶的需求,從而跟進市場,而經濟學家則不然,經濟學家所需要的是對市場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形成一種理論性的東西,從而進行研究分析。他們相對商人而言接觸的範圍更小,所具備的交際能力弱於商人,或許會認為天下無知己,所能懂者甚少。更有甚者會自視非比常人,這些都削弱了他們。

成功的商人還需具有常人所不具備的膽魄。商人的決斷力在我們常人是所不能比的,他們敢於進行風險的投資,有著我們所沒有的決斷力,不會前怕狼,後怕虎。而經濟學家不然,經濟學家懂得太多的理論,知道太多的案例,這些成為束縛其的枷鎖,使他們喪失了這種異於常人的能力。人們總是在事情十拿九穩的時候才去跟進,從而喪失了先機,這種問題在懂得太多的經濟學家的身上特別的適用。而商人,他們則是選擇了放手一搏,膽魄和目光決定了他們的成敗。

相關的因素還有很多,成功的商人所具備的是大多經濟學家所不具備的,他們懂得的並不多,但是都敢於去拼搏。


坤鵬論


成功的商人需要稟賦,這種稟賦包括對消費者需求的判斷,對市場環境的認識,組織和管理的才能,堅韌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動力。在經濟學上,通常把這些能力稱為“企業家才能”。企業家才能既源於個人的天生性格,也來源於後天的教育和經歷。一般而言,常年在市場浸淫,對消費者習慣和企業操作細節熟悉的人,更容易成為企業家。經驗歷練使他具有掌控企業的自信——相較而言,出身公務員世家,只熟悉大院文化的人會畏懼進入市場,因為市場對他而言是陌生而危險的。當然,這並非絕對的斷言。


成功的商人懂經濟學嗎?通常而言,他們是懂的,至少比一般人更理解市場現象。價格為何而漲,為何而跌,他們通常明白其中關係。政府徵稅,會給市場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政府制定某項規章,會排除掉哪些對手——這些道理,企業家心裡通常很明白。沒有這些基本的素質,他們難以在市場上存活。而這些基礎道理,正是經濟學的一部分。

在這裡我想舉個例子,華遠地產的任志強。作為企業家他是否成功,這可能有爭議(畢竟華遠地產在今天的房地產格局,早已微不足道),然而任志強作為懂經濟學的學者,則很少有人否認。為什麼?任志強熟悉房地產市場,他把這個行業的各種關係梳理得很清楚。幸運的是,他接受了正確的經濟學觀念。運用正確理論看待現實,世界會為之廓然一清。

在任志強的每一次演講中,他所列舉的事實都很簡單:政府如何嚴格地控制土地,市場上住房存量還有多少,新增建設用地面積還有多少,增減的幅度如何;政府大搞通貨膨脹,貨幣新供應了多少;哪座城市目前有多少人口,最近幾年又新增了多少人口,等等。任志強將這些數據熟稔於心,信手拈來。

在更宏觀一點的話題上,比如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大城市會更越來越大,他的見識超過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形態,他也有不錯的判斷。我舉個簡單的例子。經常會有人說,現在中國家庭有多少存量房,老齡人口會有多少,隨著老年人去世,會剩出多少多少房子,未來中國房子會過剩,等等。

關於這個話題,任志強說:不對,這是對中國未來家庭發展趨勢的誤判。現在中國人平均每套房子住四個多人,一家只有一套房,老中幼在一起居住很普遍。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家庭會分裂,小家庭將成為主流。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延長,老年人將長期擁有自己的房子,這種情況會持續好幾十年。以此觀察,在未來很長時間,中國人對房子的需求還很強烈。

他還舉了德國的例子。從1960年到2010年,德國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人口只增長10%,家庭戶數卻翻了一倍,對房地產的需求顯然相應增加。人口沒有增長多少,家庭數量卻大量增加,原因是老齡化和小家庭化。任志強說,中國並無例外,將來也會走這條道路,所謂“房子過剩”只是某些人的想象而已。任志強的說法顯然是很有說服力的。這種對未來社會發展模式的預測,當然也屬於經濟學家的工作。

過去十幾年,任志強不斷地預測房地產的走勢,價格的起落。真是絕了,他的幾乎每一次預測都是準的。這就是商人懂經濟學的結果。至於華遠地產為何不成功,則有各種原因。前面我有說,企業家才能是綜合性的。

當然,經濟學非常龐雜,它是知識的大廈,企業家理解的通常只是很小部分。一旦企業家離開他們熟悉的領域,涉入其他領域,往往則會出錯。最典型的,就是中國有些成功的企業家大談計劃經濟。馬雲和劉強東都說過,隨著大數據和智能時代來臨,計劃經濟將變得可行。很顯然,這是胡說八道。計劃經濟是政府指令性的經濟,它最大的缺陷性是沒有私有財產,也沒有價格,市場信號無法真實傳送出來。所謂大數據能實現計劃經濟,完全是不知所云的胡說。當然,由於他們在企業上的成功,使他們產生了無所不懂的幻覺。


菁城子


經濟學家之所以難以成為成功的商人,這主要是受兩個方面的因素影響:一是個人稟賦,二是成長閱歷。

從個人稟賦來看,一是商人需要有強大的韌性,有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有一種能夠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的勇氣;二是商人相對於“面子”,更加註重“裡子”,更加註重實際的東西;三是商人需要有強大的個人魅力和號召力,能夠吸人一些夥伴一起赴湯蹈火,為了共同的目標去奮鬥;四是商人需要懂得分享,通過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讓更多人的分享奮鬥成果。相對而言,經濟學家在投資方面韌性不足,經常瞻前顧後,分析問題往往“一方面,另一方面”,一旦真正結果出來以後,經濟學家往往用“一方面”或“另一方面”來詮釋自己分析的前瞻性。與此同時,經濟學家在號召力方面相對不足,尤其是分析結論或投資失敗以後,很難吸引一些夥伴一起再次赴湯蹈火。

從成長閱歷來看,商人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做投資決策時,善於結合自己實戰經驗和經濟學家分析,制定明確的具體的投資方案。相對而言,經濟學家的平均學歷較高,屬於風險厭惡型,往往更注重規避風險,指導別人投資時往往說的頭頭是道,但真正需要自己投資時,往往缺乏經驗和勇氣。


經濟好望角


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問題,非不能也,是不願也。

經濟學家,可以理解為研究經濟問題的大拿,學術領域的頂尖人才。

我一直在說,任何行業頂尖人才,一定不會缺錢。

你說這些人的收入,比少數上市公司一年的盈利都多,還有必要非得去經商嗎?

早在多年前,郎鹹平一場演講,幾個小時輕鬆收入稅後二三十萬元。還需要再去經商嗎?

2017年年底,剛從方正證券離職的任澤平成為恆大集團的首席經濟學家兼恆大經濟研究院院長,副總裁級別,年薪1500萬。

一年的年薪能夠打敗半數上市公司純利潤,難道非要去經商賺到大錢才能證明更懂經濟?

經商,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能不需要費太多腦力,但是要付出更多的體力。

經濟學家能看清宏觀大勢,但是不一定能在蠅頭小利上勝過普通百姓。

經商很多時候是在處理人際關係,這並不是經濟學家們擅長的領域。

經濟學家擅長的是學術研究,更多站在宏觀層面。

具體到企業的經營,生意如何做,反而不如一路摸爬滾打過來的生意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何必非要用自己的短板,去做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呢?

既然都已經是大家了,出一本書,做一場演講,參加一個活動,為一個企業站站臺,當一名董事。

毫不費力,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幾十萬,還需要非得創業或者經商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嗎?

一個廚子,能做出美食,但是不一定會種好菜。

一位設計師,能設計暢銷的服裝,但是不一定自己會當裁縫。

經濟學家,也是如此了。

每個人,在社會上,找到最合適自己的位置,就是成功。


財智成功


在我最近頭條號上發的這篇《工作與事業的核心區別,竟然只在這一點的區別上!》就講了這個原因。

很多做銷售做的很溜的,最後不做銷售了,因為銷售那點事全部瞭然於胸,就像前幾年陪女朋友去一家裡看衣服,一位營業員過來說了幾句話,瞬間興致全無,因為別人聽著隨意的話,你會發現裡面運用了幾種銷售手段。

這就是專業與非專業的區別。

專業的看到的是對方做這件事運用的什麼技巧、做的怎麼樣,哪裡自己可以學,哪裡自己有優勢,而不懂的人,只是單純的聽對方的話,看對方做事。

而當你到了一定程度後,你就懶得再做這樣的事了。

我們可以看到,在工作中或是學習中,往往那些剛開始、剛學會的人積極性很高,而那些早就學會而且可能造詣更深的,往往都沒什麼興趣。

所以我們現實中有時候看到那些新人都是奔奔跳跳鋒芒萬丈,而那些不顯山不露水的卻往往出人意料。

當然這是一個原因,還有個原因是理論不等於實際,當然實際也不等於理論,這也是我們目前在做的,實用型培訓的原因。

學校裡的很多東西在現實裡是完全行不通的,一句話,在學校裡教的是合同就該怎麼樣,現實裡卻並不是這樣,有時候現實中會出現一些合同外的事情,那麼在不僅僅是經濟學家的問題,即使跨領域也會難以入手,比如做慣了商業的,你去做工業,做慣了零售業的去做服務業,都會存在不適應感,但是這種不適應並不代表你不行,而是你所會的與你所面對的在某些地方可能存在著背離。

因此在我們的培訓上也更喜歡新人,雖然新人什麼都不懂,但是他有著不懂的優勢,比如沒有被一些不好的公司習慣所影響,那麼帶起來就會輕鬆,而且高效。

記得學車那會有一位老司機過來學習,我們新人都考過高几波了,那位老司機還在那邊考,而且還經常和教練爭執,這就是老鳥的劣勢,因為他被他自己的經驗、習慣給束縛了。

還有最後一點,那就是人盡不同。

諸葛亮做軍師可以,做將軍不行。

操盤手做交易可以,講課做分析不行。

分析師做分析可以,做銷售不行。

銷售,做交易、做分析、做銷售都行。

不同人有不同的角色定位,並不是商人獨大、也不是學者獨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是科技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也需要最終變現,在這裡,不同人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那麼就是成功,更多人的不成功,是因為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和尚不生產不勞作,但是他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潛心追求真理、宣揚善意,那麼他就是成功。

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擁有很多要素,單論要素,這些要素在不同領域可能都有作用,但是這個人卻可能只有在這裡領域最具價值,在其他領域或許一文不值。

感謝點贊支持,也歡迎關注本頭條號( 虎說財經 ),在這裡可以看到不一樣、學到不一樣、問到不一樣。作者從事為企業提供定製化系統培訓與發展顧問服務。


虎說財經


經濟學家的商業事業的成功率還是遠遠高於商人的。首先,經濟學家大量的時間花在學術上和研究中,寫論文和研究報告,商人一直在不停地跌摸滾爬,起起伏伏地賺錢,其次,經濟學家是以觀察者和研究者的身份進行商業活動,獲得的巨大利益卻不屬於他們,他們只滿足學術上的成就,而不是商業上的,商人卻是完全擁有資產的,絕大部分的獲利是屬於商人的,最後,成功的商人是極少數的,萬里挑一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我們全都無視失敗的商人,經濟學家從商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是他們更加看重名譽,而不是金錢。


hengstding


經濟學家眼裡錢是用來促進經濟平衡發展的,哪個經濟環節缺乏資金,就往哪個環節投放資金。

經濟學是以經濟調節器的眼光去看待金錢,金錢只是一種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藥”而已,在經濟學家眼裡金錢並不是財富,只是經濟經濟運行中的“潤滑劑”。

現在的貨幣本身也就是一種符號而已,經濟學家,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貨幣在經濟運行中發揮最大功效,讓所有的貨幣都投入經濟流通中,讓經濟快速平衡的發展。

注意了,經濟學家是金錢的調動者,哪裡區域缺錢就把錢投到哪裡,哪裡的錢多了,就把那裡多出來的錢,放到缺錢的地方。而不是據為已有。

而商人則不同,商人就是把錢據為已有者,哪裡的錢多,那往哪裡投資,哪裡的利潤高就往哪裡撲去。

思維上方向不同,商人的目的是把別人錢拿過來變為自己的。經濟學家的目的是把別人的錢拿出來,交給那些需要錢的人,而不是據為已有。

如果經濟學家要從經濟中賺錢的話,不是說不行,而職業道德有汙點。因為好賺錢的地方都屬於經濟上有容易發生問題的地方,需要隨時調控,為了賺錢而忽視經濟風險,內心不好受啊。

經濟學家對風險比較敏感,他知道那個地方有風險是不會冒著風險去投資的。但是風險和收益成正比。他們拒絕風險,也就拒絕收益。

商人不懼怕風險,所以往往能從風險中獲得收益,不過成功的只是少部分,死的更多。


一號風手


經濟學家不懂經濟,這是馬雲說的,大概是這個意思。經濟學家本質和歌星影星是一樣的,是職業,不是商人。他們說的好聽,歌星唱的好聽,演員演的好看。所以,不要以為經濟學家就商人聰明會懂生意。其實他們都是紙上談兵,實際經營跟臺上書上理論不搭邊。全靠自己摸索應對。所以,經濟學家就是一個職業,不會是商人。就像演員,還是演員,不是商人。經濟學家就是經濟學家,不是商人。





這裡講的經濟學家是那些自封的網絡名人,而不是學院裡的學者。


西格瑪的化學


馬雲有一次說過,大意是:一個企業家竟然去問經濟學家今年經濟會怎麼樣,經濟學家是要根據企業家的反饋來判斷經濟好不好的,你作為接觸經濟最前沿的企業家竟然去問後知後覺的經濟學家。

所以經濟學家是根據歷史上的經驗總結規律,或者根據一個危機找出原因,來避免再次發生同樣的危機。經濟學家預測不了未來,更無法知道危機什麼時候會到來。

而富貴險中求,商人註定一輩子都是要冒險的,冒著失敗的風險的。而經濟學家會告訴你,這樣做風險太大了,你可能收不回來投資。

商人當然知道有風險,但商人就是商人,商人就是生活在風險裡的,如果沒有次貸危機,福特不會把沃爾沃賣給吉利。當時吉利收購沃爾沃,很多經濟學家都不看好。

成功的商人,這個本來就是少數群體,不僅要有智商、情商、還需要懂政治。曾經有2個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成立了一個投資公司,多牛!結果投資了俄羅斯的國債,後來俄羅斯還不上了,這家公司就倒閉了。

所以成功的商人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人中龍鳳。


上丞工作室



自從“經商獲利” 演變成一門叫“經濟學”的學科之後,就產生了實踐活動與理論研究之間的“裂隙”

何謂經濟?經濟者“經世濟民”也!

何謂經濟學?經世濟民之學也!

如果你學的只是怎麼在市場中獲利,學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學的是財務金融,那不叫“經濟學”那叫“商科”

“經濟學”是解決人類社會發展與社會生產力之間矛盾問題的學科他是以宏觀為視角、權利干涉、調控為手段的學問。

經濟學從來就不是單一思考獲利的商業行為。

所以經濟學被分為“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社會經濟學”等門類。

這些“經濟學門類”不是為了區分、而是讓你站在宏觀的視角、用不同的經濟學視角去觀察分析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從而進行預判繼而找出解決的方法。

經濟是人類社會政治的延續、拋開政治去談經濟就是扯蛋。

政治是權利遊戲、而“經濟學”就是以“權利核心”用“調控、干涉”為手段維持社會發展與人類社會政治需要的學問。

如果我們用中國傳統哲學的視角去看“經濟學”那 政治就是“道” 經濟就是“術” 商科就是“法”

道是核心、術是方向、法是手段方法。

如此就能解答你的問題、為何經濟學家不能成為優秀的商人、因為以術亂法智者不取也。因為術不能代法、以術代法是取死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