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景」不知個舊卡房真面目,只緣你是身在此山中!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點擊標題下方紅河旅遊,瞭解更多旅遊資訊。「雲南旅遊新方向,雲上梯田,夢想紅河」

宋朝著名豪放派詞人蘇軾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寫廬山之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不僅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更給我們帶來如何審美的啟示。

久居箇舊的人們,也許從未聽說卡房美,大約是陷入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審美誤區,而形成“不識卡房真面目”的審美盲態。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甜脆柿

我們一行人驅車向箇舊東南方向行駛一個多鐘頭,就到了卡房鎮。放眼望去,不難看出這裡正處於“新舊交替”的大變革時期。這是社會的大變革——改革開放帶來的鎮容鎮貌的變革、自然景觀的變革及當地居民精神風貌的變革。原來的鎮政府舊址,剛好處於泥石流的高發區。據說泥石流爆發之時,牛身子大的巨石,在泥石流中也不過如鍋裡的湯圓一飄一蕩衝擊而下,其勢難以抵擋。大自然發起威來,實在令人生畏。人們有時可以和大自然鬥;有時最好避其鋒芒,這才是聰明之舉。為避讓自然災害,鎮政府遷往新區。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現已建成嶄新的一幢鎮政府大樓,雄立於一片開闊地上,頗有氣勢。由此而引發的配套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道路的擴寬,路燈的設置,路旁綠化帶的營造,農貿集市的開拓,像原子彈爆炸時產生的連鎖反應,既迅猛又有序地在進行。從而引發了自然景觀的變化。自然中原始之美保留下來了;自然中不夠善美的地方被改造了。

人居環境的改變又引發人們精神面貌的改變。這裡的人們更激發出熱愛家鄉的熱情。據說一位外號叫“三角眼”的老闆,專門投資建了一座“金光佛寺”,雄踞於樹木蔥蘢的半山上,氣勢雄偉,為家鄉增添了一道靚麗的人文景觀。這“三角眼”老闆名叫“童略”,確人如其名,有點“膽略”。不論建寺初衷怎樣,總算善舉。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古驛道

見證著古代卡房錫礦的重要地位

而卡房的美,還不止於此。蘇軾那首詩剛好是解讀卡房美的一把鑰匙。卡房真正的美,與眾不同的美卻在於地理形貌之美和歷史滄桑之美。

橫看地理形貌,確實給人以觀三峽、看泰山、登山海關那種雄渾開闊的美的感覺。這裡地處要衝,是內地與江外的咽喉要地。站在古驛道旁的綠茵茵的山坡上,即可俯瞰元陽一帶,群山淡藍,峽谷縱橫,盡收眼底。

回頭看卡房一帶,更是雄峰峻峭,成屏成障,再由那些觸目心動的地名,諸如老熊衝、老鷹崖、猴子盪鞦韆、豹子洞、黑螞井……引起的浮想聯翩,就有無窮的韻味。從這些地名中可以讀出卡房的地理形貌美。古代的卡房必定是森林茂密,野獸出沒,溪澗橫流,物產豐富之地,即使到今天,也還可以品出它的風韻。

當你佇立靜看卡房地理形貌美時,就能悟出畫家周璞為什麼會畫出一幅幅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其原因就是他久居卡房,常年受當地雄峻奇偉的山水的薰陶感染,由眼中之山水化為胸中之山水,再化為筆下之山水,才有如此鮮活的神韻與跳蕩的魂魄。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土著居民表演“板凳龍”

具有濃郁的邊地民族文化特色

卡房的地理形貌美還在於它地處要衝。“卡房”的得名,正在於此。查字典,這“卡”字解釋為:“交通要道設置的檢查或收稅的地方”。讀音為“qiǎ”。而箇舊人通常讀為“kǎ”,其實是誤讀。讀音一錯,“卡房”的真味全失。而“卡房”真正的含義是“關卡”。這是有歷史根據的。

明朝為穩定邊疆,德服邊境多種民族,特設“土司制度”,讓邊民既服從中央政府管理,又能自治,形成“雙贏局面”,大家相安無事。清代沿用明制,保留了土司制度,頒佈信印,撥款建“土司府”。卡房為內地與邊地連續的要衝,特設關卡,盤查過往人等鎮守一方平安。由此看來,卡房的地理形貌之美,在箇舊地區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讓人品出卡房的橫向美。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的“將軍墓”

縱看歷史滄桑,卡房更是以其獨特的姿容,陶醉著人們的魂魄。箇舊古名“賁古”,賁古的發祥地應當就在“卡房” 一帶,而不是“箇舊衝”。從卡房古墓群出土的銅俑燈就可以斷定。銅俑燈屬極品文物,全國僅此一件。

據說是國家收藏的青銅器文物中超一級檔次的僅有五件,卡房的銅俑燈就是其中一件,其身價之高,曾形象地被稱為文物中的“五虎上將”。作為青銅器,它是錫、銅的合金。卡房有銅礦,更有錫礦,就給銅俑燈的製造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舉辦的大型民俗活動

來自四鄉八里的各族群眾歡聚一堂

像繁盛的鮮花,開放在叢林山崗

悠揚的歌聲攆著天上的白雲

歡暢的笑語

傳遞在在古老的山間

而卡房至今遺留的古代冶煉爐的事實更證明,銅俑燈的製造是本地產物,而非外地流入。銅俑燈的造型更奇特。銅俑為男性,額窄眼凹,隆鼻闊唇,面帶微笑,具有西南少數民族的特徵。他雙手平伸,手中各舉一燈,又一燈頂於頭頂,跪於地面,似作燈舞,又似在追求光明,或將光明帶於人間。

這在全國所有胡人銅俑燈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件。再從該文物出土的古墓群周圍的古代工棚遺地看,西漢時這裡就是採礦、選礦、冶煉、加工製作一體化的地區。“錫都”的發祥地是否在卡房?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鬥姆閣

苗族採花山

吹起葫蘆笙

八方來同樂

南腔雜北調都是一家人

正是如此,卡房才有了連接內地與江外的古驛道,也才有了“將軍墓”。卡房當地傳說,“將軍墓”曾被破壞,是江外人看到它雄立於山頭,墓碑的亮光刺了他們的眼睛,氣勢壓了他們的心頭,憤而毀墓。

「美景」不知个旧卡房真面目,只缘你是身在此山中!

卡房鎮全景:

卡房是錫都箇舊最早的重要礦山

著名的銅俑燈就是在該鎮黑螞井發掘的

可稱錫都的發祥地。

從古墓群銅俑燈出土處,到古驛道再到將軍墓……形成一條歷史滄桑的鏈條。在它的一個個環節裡,人們可以感悟到歷史的厚重與雄渾,觸摸到卡房的縱向美。

行走在充滿雨季溼潤氣息的山間小路上,覺得這裡的空氣為我美容,這裡的山路為我按摩。這裡的地理形貌給我以賞心悅目的山川美,這裡的歷史積澱給我以震撼心靈的滄桑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