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鄭州不跨河發展?

宗哥講學堂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鄭州會跨河發展嗎?個人覺得有希望,目前來說還是以撤縣並區為主,未來不排除跨河發展的可能性,而且2018年後的一些消息顯示或者這種可能性會大增。

為什麼鄭州不跨河發展?

經濟情況不行是硬傷。鄭州經濟發展好也就是這不到10年的時間,包括整個河南省也是如此,河南長期處於農業大省的位置,近些年才向工業和第三產業進行了轉移。一句話不是鄭州不想,河南不想,只是沒有那個實力而已。鄭州甚至河南經濟好起來根本原因跟富士康這樣的工廠進入是分不開,一個富士康帶動了很多本地產業和外來產業的引進。這就是一個過渡時期,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省向工業和製造業強省轉型是必然,而鄭州無疑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目前政策上已經有了基調

根據《鄭州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為行動綱要2017-2035》中北聯已經提出了,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管控,探索向北“跨黃河”與焦作、新鄉毗鄰地區聯動發展,加強黃河兩岸生態保護,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加快一體化進程。說明政策上已經確定了與北邊的焦作、新鄉毗鄰地區聯動發展的基調,而且目標就是要在黃河兩岸建立沿黃生態經濟帶。而且最近的消息來看似乎民間已經在進行摸底和吹風了。

如果這個情況落實的話,無疑鄭州已經實現了跨河發展。但是目前來看還是屬於調研階段,短時間的內的操作性不大。因為跨區域合併不是那麼簡單地事情,涉及的不僅僅是地級市之間更是有很多的利益糾纏在裡面需要慢慢進行解決。

綜上,作為個人來說是很希望鄭州發展越來越好的。只是希望鄭州這座城市能夠按照既定的步驟和規劃穩步發展,進一步做好城市規劃,為人民謀福利。歡迎各位留言或者私信勇勇雜談壹貳叄參與討論,原創回答不易,記得點贊哦。


勇勇雜談壹貳叄


作為一個省會城市,都希望自己的城市能夠數一數二。

鄭州向北跨黃河發展設想也是經常被提起的話題,如果選擇一座參考城市,來看一下跨河發展的前景,也是不錯的方法...

和鄭州跨河發展情景最像相的就是濟南了,兩個城市都是主城區黃河下游右岸城市,都是省會城市(一個國家中心城市,一個副省級城市),兩個城市河對岸都是其他地市(鄭州對岸是新鄉的原陽和焦作的武陟,濟南對岸是德州的齊河),但因為太像了以至於發展階段都類似,所以難以從濟南的情況看出鄭州跨河發展的前景。所以要找一個發展上領先一步的城市來看,不但對鄭州有參考意義,對濟南也一樣有參考意義。黃河干流是沒有這樣的參考城市了,那咱們往南看,找長江流域,這樣就有兩個城市很容易被觀察到,一個是武漢,一個是南京。這兩個城市都是省會,都是副省級城市,同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或熱門候選對象,也都有著跨江發展的,而且發展程度要領先鄭州一二十年,可以作為鄭州跨河發展前景的參考樣本。有人會說黃河長江不同。

是的,長江是通航河流,其經濟價值遠大於黃河。黃河雖然水量小,但河道可不比長江窄,跨河交通難度和長江類似。這樣看來,其實跨黃河發展的投入產出比是不如跨長江的。但此處咱們做簡化處理,就認為是一樣的吧 。

那再看一下南京和武漢那個更有近期參考意義。武漢建國前江北的漢口和江南的武昌就是兩個獨立的大城市,所以可以認為武漢很早以前兩岸發展就是比較均衡的。南京之前乃至現在,主城區都是在江南,江北的發展要落後很多。即使南京全力支持發展江北,估計要想發展到武漢那樣兩岸均衡,也是需要些時間的。從這個角度講,咱們可以認為武漢兩岸的情況就是南京北岸發展的目標。因此,南京對鄭州跨河發展更有近期參考意義。那這裡就通過南京來看鄭州跨河發展前景了。先來看不同之處,南京北岸的六合區是南京的市轄區,所以對南京來說那完全就是自己的地盤,和南岸主城區是一樣的地位,發展江北岸是自然需求。但鄭州就不同了,其北岸的原陽和武陟不屬於鄭州市管轄,在鄭州的中牟、新鄭、滎陽還有大片土地可以發展的情況下,鄭州有多大動力跨河發展就可想而知了!看來原陽和武陟依靠新鄉焦作來支持比期望鄭州的支持要靠譜的多!但新鄉和焦作的市裡和支持力度就值得懷疑了,估計他們更願意把財力物力投給主城區發展,所以只能把原陽和武陟打包給類似華夏幸福這樣的企業去開發,不需新鄉焦作政府投入而可以坐收發展紅利。

所以還需要開掛一下,假定原陽和武陟也劃給了鄭州,並改為鄭州下轄區(當然他們應該不會早於中牟滎陽新鄭改區的)。這個假定成立的話,和南京情況就更像了!原陽武陟類似六合區,中牟滎陽新鄭類似江寧區。這種情況下黃河北發展前景,參考南京六合區和江寧區的發展就可以了!網上可以查到很多六合區和江寧區發展的情況,可以肯定的是,江寧區發展的要比六合區好的多!當然每個城市發展都是有差異的,但參考意義也是存在的。通過南京跨江發展的情況,大家自己判斷鄭州跨河發展的前景吧!


趣聞視圖


去年,新鄉向鄭州拋出橄欖枝,單方面發佈了鄭新融城的指導意見,要大力推動新鄉和鄭州的對接融合。小假還記得,當時還有新鄉市官員公開提出,“長江是武漢、上海的內河,黃河為什麼不能成為鄭州的內河?”

  自此以後,位於黃河北岸的平原新區要劃歸鄭州管理的傳言便廣為流傳,小假經過多方打探,鄭州官方並沒有正式研究過此事,目前也沒有這樣的計劃,應該沒戲。

  一年多來,鄭新融城不溫不火,幾乎不被提起,但隨著昨日中原城市群規劃公佈,規劃中提到,鄭州將建立囊括新鄉的大都市區,這又讓鄭州北部以及平原新區的朋友們燃起了希望。今天,小假就來說道說道這個新區。

  1、將黃河變成鄭州內河?勇氣可嘉!

  為什麼要說平原新區呢?因為他離鄭州近,距離鄭州核心區35公里,車程40分鐘。這個距離跟綠博組團、航空港差不多,只不過二者中間有一條天然鴻溝——黃河。

  這個新區位於黃河北岸,幾乎是鄭州至新鄉的中間位置,是鄭新融城的關鍵位置和必經之地。2010年,經河南省批准,建立平原新區,2013年,更名為新鄉市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雖然只是換個名字,但明眼人應該能看出來,是定位降低了。

  目前,這個新區的定位是:鄭州新鄉兩個城市的新型衛星城區、城鄉統籌發展先行區、對外開放示範區、河南省現代農業和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區域內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生物製藥、物流,輔助發展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房地產業和休閒娛樂業。

  按照規劃,到2020年,平原新區人口規模將達到50萬人。從定位上看,平原新區有點像多個特色小鎮的組合體,產城相結合,與服務業高度發達,遍地高樓大廈的成熟區是兩個概念,不過這樣的區域適合高端人士居住。

  雖然平原新區離鄭州的距離較近,但交通確是異常不便利。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一條鐵路或者一條高速公路,都有可能將城市分割兩半,更別說一條黃河了。如果歷史上,黃河兩岸都有較成熟的建成區,並且隸屬於同一城市,兩岸百姓之間存在廣泛的血緣認同和文化經濟交流,例如武漢、上海,地方政府為滿足市民內部需求,會廣泛建設跨河大橋或者考慮其他解決辦法。但事實上,黃河兩岸並沒有成熟的建成區,兩座城市雖有不同層面的交往,但遠遠不如同城之間交流多,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也沒有動力耗資建橋。

  目前,鄭州至平原新區,有三座大橋黃河大橋可以通行,其中一條還是京港澳高速,這些雖然可以滿足兩座城市日常的交流,但尚不足以形成動力,推動兩城之間的交往。換一句話說,只有兩座城市之間的交通網絡高度發達,才能在心理上拉進兩城之間的距離,之後才有廣泛交往,才有融城。至少是現在,鄭州與平原新區並沒有這種優勢。

更多旅遊攻略記得關注呦!


旅遊小錦囊


鄭州東有開封,西有洛陽,南有許昌,平頂山。鄭州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下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總人口9569萬人。鄭州有鄭州航空港實驗區,鄭汴洛都市核心區和鄭東新區。鄭州有高鐵,高速,空運等這些優勢,鄭州的發展空間很大。鄭州北依黃河,黃河灘塗很大,水裡含有大量泥沙,水位很低,很不穩定,不利與大型船泊航行。北面是新鄉市和鄭州是兩個地區,管理難度很大,協調起來也有很困難。跨河發展需要在河上修建橋樑,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財力。鄭州和新鄉是以黃河為分界,北面是新鄉,南面是鄭州。如果,跨河發展難度是很大的,發展也是很難的。


晚秋142494448


原因有三:

第一鄭汴一體2005年提出,現今兩地推進及融合等方面正加速前進,金融已同城,電信已同城,區號現今已是鄭州區號0371了!尤其現今鄭東新區建設飛速發展,所以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鄭州市政府及河南省政府都把鄭東新區的建設作為重要的任務及工作,加速推進鄭東新區建設,加快鄭汴一體化進程!所以目前來說,鄭州還顧不上向北發展,鄭新一體化還不到時機!

二是鄭州現今自己的地盤較廣,開發的區域面積過大,開發及發展速度還較慢,如鄭州西邊鄭大新校區那邊發展還有待加強!所以當前就沒有必要再跨黃河在新鄉及焦作地面發展了(因為跨過河就是新鄉和焦作的管轄範圍)!

三是黃河的阻隔,黃河也是鄭州和新鄉及焦作在北邊管轄地理範圍的分界線!跨河發展本來就不易,交通等不方面,更何況區域還不是鄭州的,鄭州向北發展的內在動力不足!

但儘管如此,鄭州並沒有不向北發展,黃河以南基本沒有空閒的農田了!跨河發展的勢頭目前來說很明顯,尤其12年10月後鄭州黃河大橋免費通行後,工廠等跨河向北新鄉焦作搬遷的不少,現今黃河北邊土地已升值很多!尤其新鄉市平原示範區就是對接鄭州跨河發展的!

未來來看,鄭州就是東擴北移跨河發展的!


用戶267978168


鄭州跨河發展都是一些房地產在炒作,鄭州跨河發展最少要等港區建到現在東區的規模。鄭州還要把中牟,新鄭,新密,滎陽劃區。

現在完全沒必要也沒那能力,鄭州代管的縣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再說黃河不是黃金水道並不適合大規模開發利用。

鄭州面積夠大了,完全不必再擴張,面積這麼大發展那麼快自然會有很多遺留問題,我們只看到了鄭州中心的飛速發展,卻忽略了周邊小城區的發展。相比較於跨河發展,鄭州更需要的是先把內部發展起來,把周邊城市鄉鎮管理好發展好在追求著跨河發展,欲先攘外必先安內。


你的大學有料嗎


小編你開玩笑的吧?那我問你海南為什麼不誇海發展呀?黃河最窄的地方也有三四公里,不是灌溉糧田的水渠,何況講,黃河以北河南的地界基本到邊了,鄭州市中心也不可能向北挪了,而且向南發展一是可以少建幾座大橋,如果向北發展就像南京一樣,光大橋要建三四座,另外地鐵是從江底穿過去的,你算算鄭州要是這樣建,黃河寬度最窄得地方也有四公里以上吧?南京長江大橋老橋我記得是四千五百三十八米好像是,可是長江才多寬呀?長江最寬處不過兩公里多點,黃河多寬吶?黃河最窄處也有四公里以上,要像南京那樣修了四座長江大橋得多投資一百個億不一定能拿下來,再者說就算能拿下四座橋,光過黃河大橋不堵車,正常跑到黃河對岸要四分鐘左右,假如開發黃河以北了人多了車多了過去一趟要半小時左右,到時候還要修地鐵又要投資多少錢吶?再這說就算向北發展距離鄭州四五公里才到市區,就算開發要是你會不會到黃河北邊買房在市裡面上班呀?離鄭州市中心差不多三四十公里,你買房和住鄉下有什麼區別呀?向南發展肯定就不一樣了,鄭州西南有登封市向西是上街屬xing行陽向南有新鄭而且鄭州國際飛機場在新鄭,向東有開封,到以後從開封南面慰始新鄭打造一個城市圈,不比向北開發省錢而且高效嗎?好好想想再講,不要一天到晚講話不用腦子,光知道亂揉,談話也好寫文章也好,要按實際情況講,不要沒頭沒腦的想到那裡就說到那裡,換做別人就懶得理你,講話一點沒譜。


搖望星空2


同長江流域南京,武漢跨江發展,相比較,鄭州在建設中心城市過程中是否選擇跨河發展呢?

我的答案是!不傾向於跨河發展城市建設!是何種原因導致這種選擇呢?有以下五個方面原因!

一,機會難得!鄭州剛獲得中心樞紐城市機會,理應注重內涵發展,同時有效擴大城市框架,並做好預留與輻射預測等工作,不必且無力投入跨河一項。

二,跨河投入巨大,且為投入而投入!基礎設施,合理佈局,城區建設,成本急劇增大,短期,長期均得不償失!

三,對岸同樣存有一大工業城市,已經起到帶動發展的作用,過多投資,屬重複建設!

四,鄭州向南,幾個縣級區域新鄭,長葛直至許昌城區,體量足大,在約30年期間內足以容納各類投資,投入,並起帶動輻射作用!

五,當前,鄭州須借這個有利實際,將中心城市乃至樞紐建立起來,並能發揮作用!!這個引領作用巨大!就其利益來說,應是整個中部來說的競爭!因此,需要投入,引進,利用中部樞紐的優勢,扭轉不利及落後的一面,多方的引入,再加上內部的跨越發展,鄭州區域乃至河南的未來,足可預期!


潤豐22


看到這個問題,我真的覺得是提問者可能平時不怎麼關注鄭州的新聞的吧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河南人目前在鄭州上學目前鄭州的自貿區規劃的非常的好,北部向新鄉方向發展也是必然,而早在15年日權威媒體大河報也是報道鄭州關於北部地區的發展,

《鄭州又有大動作!黃河變內河,原來第二個鄭東新區竟要建在這裡》

對於鄭州而言,全面啟動“三區一帶”(平原新區、原陽縣、獲嘉縣和沿黃經濟產業帶)建設;啟動自貿區和綜保區申建工作、推動鄭州航空港專屬配套園區建設;開展鄭新融合發展交通互聯互通項目前期研究,實現鄭州和新鄉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公交互通。主要工作包括對接航空港、推進與鄭州產業融合發展、強化與鄭州商貿物流等功能對接、打造統一快捷的綜合性交通體系、強化統一的公共服務對接。共涉及新鄉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旅遊局、市商務局等局委,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管委會、原陽縣、獲嘉縣、新鄉縣、紅旗區、牧野區等縣區政府,共22家單位。

所以鄭州的中長期規劃一直是重視黃河地區的


觀車視界


首先,黃河不同於長江,儘管長江水量大,但是長江不是地上河,黃河屬於地上河,特別是鄭州北岸地勢較低,儘管上游有小浪底,但是水患還是考慮的因素。其次黃河灘地較長,黃河北側的灘地非常的寬,遠遠大於長江,灘地說白了就是洩洪區(包括以前沒有小浪底的時候原陽就是很大的洩洪區,原陽以前為什麼種水稻呢,不種不行啊,黃河夏季要分壓給原陽,如果沒有小浪底,洪峰來了下游黃河頂不住啊,開封濟南都保不住,說的遠了,還是黃河水患大於長江),鄭州像武漢那樣跨河發展代價太大。最後黃河北岸不屬於鄭州的管轄範圍,鄭州擴大發展區域現在有很多備胎,鄭汴一體化,鄭許融合,航空港區,鄭州滎陽等,輪不到平原新區,平原新區新鄉蹭蹭熱度自娛自樂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