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爲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說起武聖關羽,人們都會認為他是蜀漢第一猛將。的確,說起最早從龍的猛將,關羽和張飛首推第一。但是因為其出身寒微,當十八路諸侯討董,敵將華雄前來搦戰,並連斬聯軍大將之際,關羽自告奮勇出戰對敵,卻連遭袁氏兄弟斥責。不過正是因為此次溫酒斬華雄以及後來的三英戰呂布,諸侯才真正對他刮目相看。當然,對於關羽來說,他的武力巔峰時刻是降曹後在官渡之戰中斬顏良、誅文丑,而隨後的過五關斬六將更是讓關羽威名遠揚。故而當關羽水淹七軍,兵圍樊城之時,曹操不禁驚呼“關某威震華夏,未逢敵手”。所以,每當劉備集團遇到強硬對手,他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關羽。例如馬超入川支援劉璋時,諸葛亮故意告訴張飛,“馬超萬人之敵,除非往荊州取來雲長方可對敵。”但是,讀罷《三國演義》,卻很容易發現一件事:伴隨著關羽從微末到崛起,他的故事無一例外都會聯繫著一個人,他就是曹操大將張遼。肯定的說,沒有張遼,土山約法三章的故事就無從展開,更不論過五關斬六將一章中關羽因為張遼送行才得以全身而退了。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張遼字文遠,初在呂布帳下效力,後歸曹操,隨其南征北戰,屢立功勳。張遼首次出場是曹操與呂布濮陽交兵之際,他的一把大火險些燒死曹操。後來張遼被俘,對比呂布屈膝投降,張遼則是不懼生死,並當眾說起曹操當日是如何狼狽逃竄的。正當曹操拔劍欲殺張遼之際,曹操身邊的劉關二人連忙求情,張遼這才被曹操饒恕,並從此歸順了曹操。正因為張遼歸順了曹操,所以才有了後來關羽土山約法三章。也正是因為有張遼這個媒介,關羽才保全了性命。到了後來,關羽掛印封金離開曹營,曹操率人送行,還是因為有了張遼這個最合適的人選,才讓過五關斬六將後的關羽免除了和曹營猛將夏侯惇的大戰,並讓關羽接受了曹操贈送的禮物。當然,張遼對關羽有再生之恩,對曹操亦有救命之功。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赤壁鏖戰,東吳大將黃蓋引火船進攻曹操,曹操座船被燒,無處躲藏,被黃蓋手提利刃追逐甚急。千鈞一髮之際,張遼從天而降,一箭射翻黃蓋,護著曹操且戰且退。逃難途中,張遼也是極盡護衛之能,接連殿後阻擋追兵。華容道上,本已精疲力盡的曹操一行人被關羽率軍阻攔,曹操一番言語哀求,關羽雖然心有所動卻仍然未有撤軍之意,但是當一身征塵的張遼斷後而來,關羽見罷長嘆一聲,撤開重圍放了曹操逃生。

曹操見雲長勒回馬,便和眾將一齊衝將過去。雲長回身時,前面眾將已是護送曹操去了,雲長大喝一聲,眾皆下馬哭拜於地,雲長不忍殺之,正猶豫中,張遼驟馬而至,雲長見了又動故舊之心,長嘆一聲,並皆放之。

正是因為張遼一言不發的縱馬而至,才衝破了義重如山的關羽最後一道精神防線。至此,《三國演義》中張遼與關羽的交集就此斷開。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後,為了防備蜀吳兩國,隨即沿關中至長江一線設置了三個重鎮:祁山、襄陽、合肥。祁山自不必說,諸葛亮北伐已經完全說明了祁山的重要性。對於襄陽,這個南北對抗的咽喉重鎮,之前的赤壁之戰和之後的關羽圍攻襄樊以及後世南宋因失襄陽而亡國亦可說明其重要性。最後談到合肥,此處則可以說是困擾孫權長達45年的噩夢之地。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結束到253年,曹吳兩方在合肥爆發過五次大規模的衝突,有四次的總指揮是孫權,但東吳卻從未佔到便宜。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為何合肥在孫權眼中如此受到重視?原因在於合肥對於東吳是阻礙其北伐的重要障礙點,但又是東吳北伐重要的補給點。孫權欲開僵闢土,就必須攻佔合肥。一則合肥地處淮南重地,水域縱橫利於屯田戍邊,且又扼守東吳北取徐揚之路。孫權屢攻合肥,就是希望將前線向前推進,以合肥為東吳北方屏障,並以合肥旁的巢湖為水軍根據地,必要時可以讓水軍北入淮河攻魏。二則合肥南控巢湖,水路可直通東吳都城建業,對東吳心臟地帶構成了很大的威脅。曹魏掌控了合肥,可以隨時自淮河調發水軍至巢湖集結,然後經濡須入長江攻吳。所以,在未取得合肥之前,東吳不得不耗費國力調發軍隊在濡須口設置壁壘,以防曹魏南下入江。三則曹操時不時由合肥越巢湖發兵南下,完全可以把東吳的兵力和注意力長期牽制於此。所以,自赤壁之戰後,魏吳兩家十多年間只在此地連續發生戰鬥,道理概在於此。 正因為合肥如此重要,作為三國時代首屈一指的戰略家曹操當然會看到,所以他委派的大將正是驍勇多智的張遼,而合肥也正成就了張遼一生中功業的巔峰。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張遼鎮守合肥,果然不負曹操重託。《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張遼與孫權首戰合肥,孫權大敗。《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孫權再領十萬大軍來奪合肥,吳軍參戰陣容也是異常豪華,有潘璋、宋謙、徐盛、陳武、淩統、甘寧、呂蒙、蔣欽、賀齊、谷利、董襲、周泰、陸遜,曹方僅有張遼、李典、樂進率領的數千兵馬,形勢岌岌可危。張遼不懼東吳兵多將廣,連夜選拔死士,於次日親率八百人逆擊吳軍,施展斬首戰術。“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孫權麾下。孫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關羽為人高傲自負,除張飛趙雲,唯獨承認此人武藝與自己不相上下

雖然孫權歷來嗜好射虎,但是碰到張遼卻失了威風。一連退到土山之上不算,還被張遼侮辱了一把,“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正是因為此次突擊,曹魏合肥守軍才得以從容佈防。攻打合肥十餘天后,孫權軍隊遇到瘟疫不得已解圍而去。張遼見罷,遂率諸軍追擊,斬陳武,敗宋濂,傷徐盛,幾乎全殲孫權手下最精銳的車下虎士,還差點生擒了孫權。觀此,無外乎當年關羽告誡張飛,“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逍遙津之戰後,(張遼)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江東小兒啼,恐之曰:‘遼來,遼來!’無不止矣。——《魏略》

後來曹操親自到前線巡查兩軍對戰的地點,看罷之後,對張遼的勇猛嘆息良久。正是張遼歸附曹操以來屢次起到的關鍵性作用,所以終曹操一世,直到曹丕篡漢稱帝,曹魏對張遼都是尊寵有加。公元222年,張遼抱病隨從曹丕討伐東吳,孫權記起當日大戰,恐懼地對部下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同年,53歲的張遼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