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40歲不結婚就是犯罪!”

這是一個老大爺在街頭採訪裡說的一句話,很難想象中國當代社會對於大齡未婚女青年的惡意已經到達瞭如此高的程度,而且這種惡意還不是來自一個人的,它來自一群人,甚至是一個社會。小米就其中一個被攻擊者。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35歲的她,身邊幾乎已經找不到單身的朋友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這種被“同齡人遠遠拋棄”的感覺,讓她覺得十分孤單無助,但更讓她覺得恐怖的事情是她自己竟然也慢慢認可了這種惡意,覺得自己越來越像一個怪物,經常忍不住問自己:

“我是不是真該隨便找個人嫁掉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子呢?“明明自己不想這樣,卻被迫因為外界的干擾,把錯誤強加在了自己的身上。”

這種對自我的失控感,其實或許從小時候就一直伴隨著我們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而且可以說“從眾”幾乎是人類社會生活裡的一個日常,大家不妨先來試想一下這樣一個場景:

你進入了一個陌生的房間,跟一群人陌生人坐在一起,但這時候發生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房間裡每隔一會兒就有一聲“滴”的聲音,而每次發出這個聲音的時候,在座的其他人都會站起來一下,然後再坐下……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這個時候你會怎麼做?會受到影響並跟著大家一起做這個看似很無厘頭的動作嗎?

這其實是一個真實的社會實驗,這個實驗結果著實讓卷卷大吃了一鯨~被測試的女孩不僅跟著站了起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在所有人走光,房間裡只剩下她一個人的時候,沒有任何規範環境的情況下,她也“自覺”地站了起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甚至在最後憑藉著一己之力,成功帶領了後來進入的一批無辜聽眾,都站了起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想想真是有點闊怕啊……而當實驗結束之後,這位女孩的回答也讓人深思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我就會覺得自在多了”

這個實驗顯示其實大部分人都會傾向於和陌生人做相同的舉動,來避免讓自己顯得和別人不一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甚至也在《社會性動物》中坦言:

或許我們人類不過是屈從於直接的社會環境中存在的各種壓力的生物。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跟大家做一樣的事會讓“我”感到自在呢?或者換個說法來講,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喜歡“從眾”呢?——這主要分為兩點

1.規範性影響

從小到大,我們接受的教育模式就是:穿一樣的校服 喊一樣的口號,任何不一樣的聲音都會換來側目。“怎麼就你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在群體的規範性力量影響下選擇服從,是因為人性中渴望融入群體和被接納喜愛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2. 信息性影響

社會比較理論認為:情境不定時,他人的行為最具有參照價值。在一些情境中,由於我們缺乏有關適當行為的知識,又不願在判斷或行為上出現錯誤,所以需要從其他途徑來獲得行為引導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在社會環境下的個人價值取向社會價值取向一直在不斷衝突,他們關係越緊張,人們的想法就越動搖……

這個心理特徵被稱為“社會屈從性”,而“社會屈從性”才是真正站在“從眾現象”背後的幕後真兇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而這點如果不加控制的話,會造成怎樣的後果?——幾乎可以毀滅一個人的一生

不信?咱們接著往下看——

下面這個漫畫實驗,或許會讓你顛覆對自我的認知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在《The Push》中,英國的心理魔術師達倫·布朗通過利用人性“社會屈從性”這個弱點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判斷一個正常人是否會在引導下走入極端,最終親手殺掉一個人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實驗的開始,布朗做了一些準備工作。他做了和之前社會實驗視頻相似的事情,留下了4名屈從性強的面試者進行他的下一步試驗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29歲的克里斯就是被留下4個人其中的一位,他在一家印刷設計公司擔任總監,對自己的生活很滿意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接下來,布朗讓一位演員扮演成社會名流湯姆,邀請克里斯參加名為“推手”(Push)的慈善晚宴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為了真實性還特意請了名人錄制晚宴祝福語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神秘博士”大衛·田納特、英國國寶“油炸叔”、“華生”馬丁·弗瑞曼

克里斯入場後,湯姆帶他走入廚房,故意讓他做一些與身份不符的雜活兒,比如在肉食捲上插素食標籤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隨後二人進入晚宴大廳,大廳中的名流們各個風采奕奕、打扮精緻,只有穿著一身休閒裝的克里斯顯得格格不入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之前的邀請中故意沒說著裝,好讓其產生低人一等的感覺。)

偏偏這時,湯姆告訴克里斯,等下有一位非常重量級的慈善家伯尼要來,伯尼到場之後,湯姆提出了讓克里斯為伯尼拎包和外套,又讓他去拿香檳,克里斯繼續照單全收。連伯尼不那麼好笑的笑話

他也不自覺的去迎合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緊接著突發事情發生了,伯尼突然倒地發病,慌忙中去拿藥回來的克里斯被告知伯尼已經死亡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現在最重要的是讓晚宴進行下去!”湯姆告訴克里斯必須隱瞞伯尼死亡的事實,並讓他冒充伯尼上臺演講,克里斯也不知怎麼就接受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演講結束後,他們將屍體搬到樓梯間。為了逃避責任,湯姆提出要將伯尼偽裝成意外摔倒,並要求克里斯在屍體上踢幾腳,製造淤青,之前都乖乖照辦的克里斯這一次明顯拒絕了他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藏屍失敗的兩人回到大廳,恰好遇見了伯尼的妻子,妻子說伯尼有嗜睡症,昏睡的時候就像死了一樣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這時一切才真相大白:伯尼只是睡著了,沒有死!克里斯還未來得及向參與晚宴的人解釋,伯尼已經自己跑到了天台衝著天空大喊著: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顯然他已經發現了一切,害怕失去工作的湯姆和高管們圍住克里斯告訴他,如果把伯尼推下天台,製造一場意外,那麼他就不會坐牢。背後的大屏幕還反覆播放著名人錄制視頻裡的祝福語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hatever it takes."(不惜一切代價)來暗示克里斯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在面臨所有人給予的壓力下,克里斯只有要麼把伯尼推下去,要麼自己進監獄這兩個選項,他掙扎幾番後說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這場實驗結束了,克里斯最終沒有選擇殺人,但在他前面的3位實驗者都在這樣同樣的誘導下,將伯尼推下高臺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看完是不是很後怕?雖然這個實驗很極端,但《The Push》中克里斯的情況跟小米在本質上其實是有相似之處的,都是在群體的推動下,一步步動搖自己的想法,逐漸向他人屈服。造成的後果一個差點把別人推下高樓,一個差點毀了自己的終身幸福。

而這些都顯示了這個實驗最可怕的一點:

面對權威,我們的本能是服從。而這個“權威”可以來自於個人,或是一個集體,或者是一種意識形態,可以說無孔不入。所以會致使“社會屈從性”讓我們在自己渾然不覺的情況下就做出自己都難以置信的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像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中說的: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也難怪克里斯在得知真相後說:“做出行動前先三思:我這是在幹什麼?”所以我們要時刻學會提醒自己“我這是在幹什麼?”,把自己從“社會屈從性”的怪圈裡拉回來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要明白,屈服於他人或社會,並不能帶來任何實際的益處,畢竟那只是“別人希望看到的你”,不是真實的你自己。

最後,卷卷想送給小米一段話:是電影《剩者為王》里老爸對女兒說的一段話:

“四十歲不結婚就是犯罪!”老大爺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驚了

她不應該為父母親結婚,她不應該在外面聽什麼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著要結婚,她應該是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去結婚要昂首挺胸的,要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同時也希望不管在面對任何選擇上,有一天我們大家都可以大聲說出一句:“we can push ba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