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今天是第18個世界知識產權日。2016年以來,短視頻異軍突起,但是繁榮的背後,內容侵權的陰影卻揮之不去。跟長視頻相比,短視頻版權保護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短視頻版權保護到底難在哪裡?又該怎樣破除侵權魔咒呢?《傳媒茶話會》對話字節跳動總編輯張輔評、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教授劉文傑、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小莉。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短視頻VS長視頻:我們有啥不一樣!

與長視頻相比,短視頻侵權現象頻發,並且得不到有效解決。短視頻版權保護為什麼難?難道就是因為它短?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難點1:很多短視頻不能構成作品

“短視頻能否得到著作權法保護的關鍵不在於長短,而在於它是否構成作品。”

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副教授劉文傑告訴《傳媒茶話會》,移動互聯網時代,很多短視頻是對日常生活的記錄,雖然可能具有很高的娛樂性,卻不一定滿足作品所要求的獨創性,不能構成能作品,從而不能得到著作權法作品層面的保護。

難點2:短視頻的權屬認定與長視頻存在差異

劉文傑表示,長視頻權屬問題的核心是確定誰是製片者,而短視頻權屬問題的核心在於如何規制平臺與用戶之間的合同

那平臺對短視頻權屬問題是如何認定的呢?

字節跳動總編輯張輔評告訴《傳媒茶話會》,UGC/PGC用戶通過字節跳動旗下平臺進行原創內容,擁有短視頻內容的著作權部分作者也會通過協議授權方式,將其創作的視頻內容獨家授權給字節跳動平臺

,並授權字節跳動平臺可以自己的名義發起維權、訴訟。

難點3:短視頻侵權主體和侵權行為認定難

“自媒體作者抄襲搬運的情況屢禁不止,甚至有平臺自己大量註冊殭屍號,有組織地冒充知名自媒體,批量抄襲和搬運內容。”張輔評告訴《傳媒茶話會》。

“短視頻的製作通常是網絡上的個體行為,有些會形成群體性模仿行為,導致侵權人數量較多,且相對分散。”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小莉表示,在短視頻侵權案件中,侵權主體很難認定。

難點4:維權成本高 維權意識薄弱

“即便我們給創作者提供了便利的維權手段,比如委託專業法律機構對侵權內容進行通知刪除維權,很多作者也不願意去主動維權。”張輔評告訴《傳媒茶話會》,“只有當創作的內容被知名媒體或者自媒體侵權,他們才會進行維權。”作者的維權意識亟待加強。

與此同時,白小莉表示,用訴訟的方式維權,週期比較長,使得權利人的損失難以得到及時彌補。且從賠償金額而言,由於在實際損失方面的舉證難度較大,得到充分補償也有一定難度。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技術讓“搬運工”和“剪刀手”無處遁形

2017年2月,界面旗下箭廠視頻作品《川普背後神秘華人助選團長的一天》,申請到了全國第一張短視頻版權登記書,宣告短視頻行業自此開啟“維權時代”。

但是,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法律部主任孫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短視頻傳播週期短,決定了它的保護需求是短時間內的,傳統版權登記的受理審查週期不能完全滿足短視頻快速上線的需求。”

“針對短視頻侵權,要強化平臺責任,加強平臺監管。在短視頻上傳環節,平臺就要進行篩選過濾。”白小莉告訴《傳媒茶話會》。

面對浩如煙海的短視頻,平臺怎麼才能高效完成監管呢? 其實用技術來解決版權問題,是內容行業屢試不爽的經驗,比如圖片水印、圖書數字指紋等技術都可以一定程度防範盜版。目前各大短視頻平臺都在探索用技術加強短視頻版權保護

張輔評告訴《傳媒茶話會》,為了解決視頻搬運的技術對比難題,字節跳動自主研發了CID(Content Identification)系統。每個視頻內容上傳後,會得到唯一的“內容指紋”文件系統會將這個文件與頭條正版庫中合作伙伴提供的版權視頻進行對比,一旦內容匹配確認為抄襲,版權方可以選擇讓侵權視頻下架,或者獲取廣告收益。這也是Youtube等國際平臺通行的版權保護做法。

“截止去年年底,我們的視頻版權保護系統已經有超過40個合作方提供了他們的版權內容,每月可以識別疑似侵權視頻5萬餘條,給版權方帶來的版權收益達146萬。”張輔評說,“字節跳動同時開發了全網監測技術,能夠有效的監測盜版行為並及時採取維權行動。”

除了字節跳動,去年12月,阿里大文娛集團與阿里達摩院共同發佈了全鏈路數字版權服務平臺——鯨觀,引入AI技術手段保護短視頻版權。官方稱鯨觀可以實現10秒內對5分鐘時長的視頻全鏈路處

,以毫秒級速度支持百億級指紋檢索,讓機器監控短視頻盜版侵權成為可能。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此外,最近被炒的火熱的區塊鏈技術或許也可以為短視頻版權保護助力。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讓內容的所有權、使用權和歷史紀錄不可更改,高度可信,從而成為絞殺盜版的有力證據和武器。但是,作為一項新技術,區塊鏈在版權保護領域的應用還需要更多探索。

日前發佈的《中國網絡版權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我國網絡版權產值突破6000億元 ,短視頻用戶規模突破4.1億人。可見,隨著5G時代的到來和受眾的養成,短視頻領域仍是一片藍海。只有版權環境變好了,才能吸引更多人創作優質內容,進而形成內容生態的正循環。

短視頻版權保護4大難處,聽3位專家怎麼說?

短視頻不是今天才有,卓別林的幽默短片就是。

移動互聯網帶來了短視頻爆炸式增長,短視頻迅速成為風口,引來各路資本競逐,頓讓這個行業也成為了一個產業。所以說,短視頻的版權保護是個“成長中的煩惱”。

如何解決,這個“煩惱”?眼下既無標準答案,也無萬全之策。一方面,侵權者如“和尚打傘——無法無天”;另一方面,維權難又好比“和尚頭上的蝨子——明擺著”。

明擺著維權難,並不意味著不要維權。與維權相比,強化平臺責任,加強平臺監管,防範短視頻侵權顯得更為迫切和現實。平臺在上傳短視頻環節要履行審查義務,進行篩選過濾,對存在侵權可能的短視頻應謹慎傳播,同時還要加強行業規範,促進行業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