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探春遠嫁後有沒有可能回賈府省親?

讀行記


探春遠嫁是後半部紅樓的一件大事、盛事,遺憾的是前八十回裡沒有寫到,但通過其判詞曲詞和相關情節及脂批暗示,我們還是可以找出探春遠嫁後的一些細節。

賈府四春中,到二小姐迎春出嫁時,賈府已經入不敷出,賈赦需要用親生女兒來抵債了,就連宮裡太監來借銀子,王熙鳳都只能當項圈了,賈璉也開始向鴛鴦借當了,到探春出嫁時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我們也不難猜出,探春的出嫁,一定不會是純粹的女大當嫁,而可能是出於挽救賈府的目的。

實際上,從元春開始,賈府三春的出嫁,全都是為了保全家族,但最終並沒有保住賈府百年基業,因此才有了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的結局。

探春遠嫁去了哪裡呢?她最終結局如何?一直都是紅迷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

我曾在之前的文中分析過,探春可能遠嫁到了粵海一代,以她“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驚世才幹,“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的志向,她的結局應該不會太差。

那麼探春遠嫁之後,在賈府敗落之時,有沒有可能以王妃的身份回賈府省親呢?她有沒有親眼看到家族敗落後的景象?這一點,其實原文中有過一些暗示。

探春的曲詞裡說“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這段話透露的是探春遠嫁的情節,但這並代表探春真的一去不回。

我們知道,元春進宮後回孃家省過親,這時候是賈府最後一個繁華的頂點;迎春嫁給孫紹祖後也回過孃家,這時候的賈府已經入不敷出;以此類推的話,探春出嫁後也可能回孃家省親,這時候她看到了徹底敗落後的賈府。

曲詞中的“離合豈無緣”似乎正是探春出嫁時對爹孃的一番安慰,言下之意似乎是:兒雖遠嫁,從此骨肉分離,但人生緣分,誰又說的準呢?說不定還有相聚之時。離,即分離;合,即聚合,相聚。

當然,如果探春遠嫁後,真的回家省親了,也許再也見不到她的爹孃,見到的是滿目蒼涼,是“寒冬噎酸齏,雪夜圍破氈”的哥哥寶玉。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一回,眾人皆作柳絮詞,我們知道,每個人作的柳絮詞皆是其命運讖語,絲毫不差的。

探春的柳絮詞只寫了上半闕,下半闕由寶玉填上,寶玉的詞裡,有一句話大有深意,似乎提到探春遠嫁後曾回賈府省親。我們且看原文: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探春)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寶玉)

探春和寶玉合作的這首柳絮詞,細思不簡單,看似寫的是柳絮,其實上半闕暗示的是探春遠嫁,而下半闕暗示的則可能是探春省親。寶玉說的“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正暗示了探春遠嫁一年後,再次與寶玉相見。

我們知道,探春與寶玉雖然是同父異母的關係,但兄妹倆關係卻非常親厚,探春曾為寶玉做鞋,寶玉曾為探春從外面帶來很多小玩意兒。探春生病,寶玉曾不止一次探問,還送了名貴字畫等物。

87版紅樓在探春遠嫁時,安排了一個寶玉送嫁的情節,根據曹公願意,結合寶玉探春之間的關係,這個情節是可能發生的。

所以,曹公在眾人作柳絮詞時,安排探春和寶玉合作一首詞,應是別有深意的,不僅交代了兄妹之間的親厚關係,甚至包含了探春遠嫁時寶玉送嫁,探春省親時與哥哥寶玉再次重逢的場面。

當然,兄妹倆這次的重逢,對寶玉來說,也許是劫後餘生,別有一番淒涼境況。看見家族徹底敗落,子孫流散殆盡的探春,自然心有慼慼,悽惶不已。

根據原文中的許多暗示,我們基本可以斷定的是,探春遠嫁不久後,賈府這座百年公府便“忽喇喇似大廈傾”,惜春出家,元春死亡,黛玉死亡,賈母死亡……相繼發生,等到寶玉探春再次重逢時,早已物是人非,滿目淒涼。

脂硯齋對探春有句批語:使此人不遠去,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致流散也,悲哉傷哉!似乎也是在暗示,探春寶玉再見時,賈府早已經子孫流散。


少讀紅樓


《紅樓夢》中,探春遠嫁海疆,應該是一場悲劇。據一些"紅學"研究者分析,她的遠嫁,屬於古代"和親"的一種形式,是名正言順的政治婚姻。自遠嫁後,再沒回孃家,她同樣是被作者曹雪芹歸入"薄命司"的。

探春,雖為庶出,卻是"才志精明志自高",她天生麗質"俊眼修眉,顧盼神飛。"她才華出眾,精明能幹,胸襟開朗,能詩能畫,懂經濟善謀劃,是賈府中出類拔萃的人物。"我但凡是個男的,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立一番事業……"可見有非同一般的抱負和志向。"敏探春興利除宿弊"理家治家能力不凡。正是"閨閣中歷歷有人",‘’巾幗不讓鬚眉" 。她的"孰謂蓮社之雄才,獨許鬚眉;直以東山之雅會,讓餘脂粉。‘’字字鏗鏘。

《紅樓夢》對探春的命運及歸宿,從酒宴上抽籤"日邊紅杏依雲栽"及注"抽此籤者,喜得貴婿"等描寫可知探春應該有個好歸宿。但"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的判詞和"圖上有兩個人在放風箏"可知探春清明時節遠嫁海疆,"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此後的她如斷線風箏,"也難綰系也難羈"一去不復返,再未返回孃家了。

第二十二回探春謎語下,"脂評"批語云:此探春遠適之讖也……將來事敗,諸子孫不至流散也,悲哉傷哉!從"脂評"批語可以推測,將來"悲涼之霧遍被華林"之日,"樹倒猢猻散"之日,賈府子孫流落江湖,有可能被探春救助,賈氏血脈得以延續。悲哉!

喜歡經典《紅樓夢》,點擊


老林文學社


探春遠嫁,在八十回中屢有預示,已經成為讀者共識。但是遠嫁之後,能不能因家省親,這是個問題。

探春抽花籤,抽中杏花,得到“必得貴婿”的籤語,暗示著她將嫁地位極高的人。但是下面眾人開玩笑的話有點奇怪:“ 我們家已有了個王妃,難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賈家出了元春是皇妃,哪裡有個王妃?可能是筆誤,而探春的王妃應該不假。

七十回放風箏,探春的鳳凰與另一個鳳凰絞在一起,又被一個玲瓏喜字絞住,三個風箏一起飛走。這裡暗示應有三重含義:1、玲瓏喜字,探春婚期將近;2、婚姻對象很出色,像探春一樣配得上稱鳳凰;3、風箏斷線飄遠,探春也將遠嫁。

同樣在七十回,探春填柳絮詞,竟破天荒沒有完成。“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空”“徒”,流露出悲觀,卻不同於黛玉的絕望,而是壯志難酬、事業半途而廢的傷感,應該反應她努力而沒有什麼收效的改革。“難綰”“難羈”“分離”連用,她的遠嫁越來越迫近了。

北靜王妃、南安太妃到賈府赴宴,帶有相親性質。迎春未得出場,其嫡母邢夫人竟“怨忿不樂”。這也是寶釵長期借居賈府的主要原因:有機會結交顯貴內眷。而王妃、太妃選中的,不會嫁給凡夫俗子,很可能會賜以政治婚姻。



我們現來看最可靠的預示,探春的判詞和曲子: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 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 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 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牽連。

這兩首都點出路途遙遠,“千里”“路三千”,同時還點明瞭“江邊”,可見探春是從水路而走。



有人據此推斷,探春嫁到了茜香國,就是蔣玉菡汗巾的來處,做了茜香國女王的兒媳婦。 蔣玉菡的汗巾子是北靜王所賜,據他說:“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如果這話裡沒有自抬身價的虛構(藝人自抬身份、信口開河是常事),那麼應該是用稀有香料薰染過的。

歷史上東南亞、南亞以產香料而聞名,茜香國應該是東南亞、南亞的小國。 如果去東南亞島國,必須走海路,而不是江路;如果去南亞,今天的印度、泰國、緬旬等國,現在當然是從飛機了,從前也只會繞海路,而不可能走四川、西藏等線路。雖然這裡有怒江、瀾滄江等水路,可是從北京到怒江、瀾滄江的路就很難走了。

如果嫁到東南亞,探春一定走海路,而不會出現“清明涕送江邊望”的場景。因為北京到天津下海,是非常正常的路線,也沒有必要走京杭運河。

既然是“清明涕泣江邊送”,

探春的目的地就是江流可達的地方,一定在現在中國版圖之內,至多加上蒙古等周邊國家。所以探春可能是嫁給某個藩王,就像和親吐藩、準噶爾、蒙古的公主一樣。

還有一種可能,會不會京中某位年輕的王爺被派往邊疆戍守,臨行前把世勳之家的女兒賜為王妃。

這個猜測還沒有找到根據,只是出於我對探春的喜愛,希望她有好的結局。而如果與寶玉相交甚厚的北靜王娶了她,哪怕僅僅是出於寶玉的感情,也一定會善待寶玉這唯一的妹妹。

北靜王已經有王妃了,還來賈府做過客。這沒有關係,可以安排她生病夭折。 但是如果這樣,探春得到丈夫的呵護,憑什麼名列“薄命司”中?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元迎嘆息(原應嘆息),薄命司中的女兒是得不到幸福的。

為了滿足悲劇的前設,只好讓北靜王非正常離京戍邊。比如在政治鬥爭中失敗,變相發配,終生不得回京。就像《甄嬛傳》中的十七爺。十七爺的王妃留在京中沒有跟去,而探春是北靜王臨行才娶的,就是為了隨軍,當然跟到邊疆,再也沒有回來的機會。


如果不是嫁給北靜王,就是嫁給少數民族的藩王,就像和親的王昭君、文成公主、細君公主等等,到清朝也有。事實上清朝的公主很多是和親,比如電視劇中大名鼎鼎的藍齊兒,嫁到準噶爾,丈夫反叛被殺;還有《鹿鼎記》中的建寧公主,嫁到雲南做吳三桂的兒媳,要不是康熙挾吳應熊為人質,建寧就沒有機會回京,就這樣最後吳應熊也是被康熙所殺,絲毫不顧忌建寧公主的感受(這段符合史實,唯一不同的是建寧是康熙的姑姑而非妹妹)。

和親嫁給少數民族,是政治婚姻,註定了悲劇。就是從歷史上看,能回中原的公主幾乎沒有,並且在語言、生活、風俗都完全不同的遠方受盡苦楚。細君公主先嫁獵驕靡,然後被迫轉嫁其孫軍須靡;王昭君在丈夫去世後,被迫嫁給丈夫前妻的兒子、自己兒子的異母哥哥,併為後夫生下兩個女兒;文成公主走了一年來到吐蕃,但松贊干布同時還娶了尼泊爾的公主,並且位分比文成公主更高。


能回中原的公主幾乎沒有,但不是完全沒有。比如細君公主的續任者解憂公主,也是嫁到匈奴。後來匈奴被衛青霍去病等打殘了,餘部已不足為慮,而解憂公主也到七十多歲,不能發揮作用了,才蒙恩迴歸中原。

其他回中原的公主情況類似,一般是年老或者國滅之後才有機會。這個模式換到探春這裡,賈府的敗落已在眼前,等不到她幾十年後回來省親。

就是幾十年後回來了,父母都死了,寶玉、惜春出家了,親人離散,省親也跟沒省親一樣。

總結一下(我參加會議最討厭發言人總結一下,自己卻難以免俗,自掌嘴一下),探春一定是遠嫁,並且是嫁給王爺。無論是和親還是戍邊,她都不可能短期內回京。


探春出嫁時,賈府還沒有敗落——如果已經敗落,以探春的口氣告訴父母“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我嫁得好,你們可別來找我,未免太無情。——但賈府的敗落已是迫在眉睫。短期內探春無法回京,對挽救家族無能為力。

等到滄海桑田之後,她即使能回京,家人已經星散,也只有觸景傷情,而沒有省親的歡喜。這才是探春的悲劇所在。


棲鴻看紅樓


《紅樓夢》中賈家女兒元春迎春都有省親的描寫,那麼探春遠嫁後有可能回家探親麼?我認為絕無可能!


一,秦可卿託夢暗示!

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甲戌側批:此句令批書人哭死。甲戌眉批:不必看完,見此二句,即欲墮淚。梅溪。】

秦可卿託夢最後一句話給讀者一句猜測和爭議,三春是否代表賈探春?我認為三春代表賈探春!這表明探春出嫁後不久,賈家徹底離散,各自須尋各自門,就是樹倒猢猻散,大家各自離開之意。這樣探春即便回來,還省的什麼親?家沒了,省什麼親?

二,省親可一可二不可三!

賈家四春,有三春嫁人。最小的惜春出家了。最後嫁人的探春出嫁後不久賈家應該就覆滅了。探春就算能回來也無家可歸。我認為賈家經歷了不可能出現的賈元春省親是第一次;經歷了徹底衰落的賈迎春省親第二次,不可能還有第三次省親。


中國人講究事不過三,也講究一鼓作氣二衰三竭!而元春也好,迎春也罷,他們能省親只因他們在距離上離家近,有省親的條件!元春省親同城,迎春被王夫人派人接回來也是同城,那麼探春呢?探春遠嫁的共識是嫁給異國,她如何回來?

三,探春和親異國為王妃?

探春和親異國幾乎是紅學的共識!這個沒什麼疑問。探春的判詞和杏花籤暗示她最後遠嫁。甚至遠嫁異國。我曾經分析過,探春極可能嫁到了琉球!琉球尚家從17世紀就接受中央冊封中山王,探春嫁過去做王妃也符合群芳夜宴的說法!雖然距離沒那麼遠,但也沒有一個王妃可以隨便跨海省親的先例!

古代空間距離完全可以限制一切情感的紐帶。鑑真和尚東渡九死一生六渡才成功,海上風險無限,探春地位越尊貴越無法回來。而地位不尊貴誰又會讓她回來?


四,探春判詞和謎語暗示探春回不來!

探春判詞: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這兩句表明探春根本回來無望,只能夢迴故鄉!而風箏也是探春的代表,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風箏線只要一斷是萬萬不可能收回來的。這都表明探春不可能再回鄉省親。

當然題外話說一句無法省親不表示探春再無可能見到賈家人,也許一個機緣,探春和寶玉還有再見之期,但這隻能是猜測了,根據也只有兄妹倆合作的《柳絮詞》,縱是明春再見應隔期。因為不能證明省親,這裡就不展開了!

綜上,元春省親講盛,迎春省親講衰。探春出嫁後賈家就亡了,無法省親。無論大船代表的距離,還是風箏表示的一去不歸。探春都不可能再回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謝邀!探春不可能回家探親。如果問書中的暗示,作者是真真假假,以假亂真。而且探春的遠嫁是和親的犧牲品。正因為結局悽慘涼,才有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惜年妝。前邊判詞中己有哭腔”千里東風一夢遙,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我也想探春應該有探家的春天,而且她在殘菊中寫道:明歲秋分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但是作者偏要落一個白茫茫大真乾淨。正如薛小妹總結的那樣:"不在梅邊在柳邊,箇中誰拾畫嬋娟。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別西風又一年"。這是什麼樣的團圓?那是名人之冢。後四十回高鄂也想狗尾續貂,讓探春省親,給賈家有個延世澤復興的機會。其實,據我個人理解,真的不可能有探親的機會。曹公在黛玉的悲題五美吟中寫過昭君絕豔出漢宮,被呼邪單于叔侄三人霸佔可曾回來過?歷史上和親的文成公主可曾回來過?不僅是路途遼遠的問題,還有人質的性質,以及霸權的臉面。


快樂人生40206654


在原著中,探春遠嫁後是不可能回賈府省親的。因為,探春,王熙鳳,寶玉,他們都是末世之才,是生於末世運偏消的。 探春的判詞是這樣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這一句就點出了探春的出眾才華和命運不濟。她固然是有才,可是末世之時,有才也補不了天的。而後面一聯“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則是暗示著她的遠嫁,是千里之遙的,不但是千里之外,這個遠還遠到了做夢都難回來的地步。所以也就暗示了她的遠嫁是不可能回來的。


她的曲子“[分骨肉]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曲名分骨肉,也就是指父母兒女分離了。“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也是指的路遠,不可能回來的。後面的“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也是預示不可能回來的。

而我們可以知道,她遠嫁的一番風雨路三千,說的不止是路途的遙遠和風險,也是暗指了此去的兇險,如果不是兇險和不可能返家探親,南安太妃又何必要用她替嫁呢?何況,她是替嫁的,南安太妃是不會記掛她的,並且她的遠嫁,是類似於公主和親的。試問,古代有幾個公主和親之後回家探親的呢?



為了安全起見,沒人會提起,或者是記得接她回孃家,而她又是替嫁的,賈家人又怎麼敢去接她回家,以何種理由接她回家呢?如果她是南安太妃私自用女兒替嫁的,賈家更不敢聲張。如果她是皇帝許可下的替嫁,沒有皇家的許可,又有誰敢提出把這個遠嫁的女兒接回來呢?

探春的遠嫁,是一個悲劇,是生於末世運偏消的悲哀。或者她能在遙遠的海疆好好的活著,然而,回家,永遠是一個不能圓的夢了。如果她出嫁之後可以年年回家省親的話,又何必說是悲劇呢?那應該是喜事啊,怎麼這樣一個好運喜氣的人會入了薄命司呢?

所以探春是絕無回家探親的可能的。程乙本的續書,就是可憐她的結局的孤悽,就寫了接她回來省親的。


荷唯洛之戀


大家好,我是寫的了文章,獲得過大獎,走遍五湖四海,閱盡萬卷書海的小朱是也。

紅樓夢作為我國古典小說的巔峰,至今仍為我國文學愛好者所津津樂道,由於小說後二十八回的遺失,我們只能從前文的伏筆中尋找蛛絲馬跡,探春遠嫁後有沒有可能回賈府省親,我的回答是不可能,下面提出自己的三點依據。

一,探春的判詞,

紅樓夢書中探春的判詞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畫面是兩個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是:“一番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從判詞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悲涼之氣,畫面中“風箏,大海,哭泣的女子”等意象隱喻探春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遠嫁天涯海角,一去不回,歌詞“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預示著探春一去不返的絕決之心,“告爹孃,休把兒懸念”意思是我此去不會再回來了,你們也不必牽掛。“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意味著從此天各一方,後會無期,這些描寫充滿生離死別的意味,所以回賈府省親就如鏡花水月。

二,探春的性格。

書中寫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也就是探春博學多才,而又心高氣傲,這種性格屬於膽汁質的性格,什麼事情一旦做了,就不會再回頭了,而且探春屬於庶出,自小在賈府中的地位就不如嫡生的,早就看出賈府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早晚是要被抄家的,與其在這個環境裡受這窩囊氣,倒不如自己出去闖一番天地,而且和親遠嫁不是出自他本意,受到如此擺佈的她肯定不會回到讓他心生怨恨的地方,探春的性格特徵決定了他不可能回賈府省親。


三,古代的和親政策。

探春乘船遠嫁,應該是去了很遠的邊疆,古代的王昭君,文成公主去邊疆匈奴,吐蕃和親,都是一去不返了,所以元春也很有可能不會回來了,一方面和親的女子本來就是作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如果回來的話豈不是毫無作用?另一方面和親雖然表面上風光,其實只是避免戰爭的一種手段,邊疆都屬於蠻夷之地,跟元春省親有很大的不同,去了那個地方的人回來也不是什麼光宗耀祖的事,況且古代海上交通也不發達,一帆風雨路三千,這麼遠的距離豈能說回來就回來的,所以和親政策否定了探春回賈府省親的可能性。

喜歡文史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有不同意見的小夥伴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奇譚說今古


探春是一個愛恨分明,明辨是非的女子。《紅樓夢》中探春的結局是遠嫁他鄉,對於所處的時代來說是個悲劇,但是於她而言或許是一種解脫。


賈府對於她來說,是一個開心的地方,有疼她的賈母,王夫人,更有一起作伴,一起玩笑,一起開詩社一起作詩的好姐妹,這對於年少的她來說,絕對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賈府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令人傷心之地,在這裡有她低賤的生身母親,說話做事糊塗至極,全然沒有任何教養,做事也不為子女考慮,甚至在探春當家時為難探春,還有一個渾弟弟,這是她不願承認又無法改變的血緣關係,也是她心裡的傷痕。



再者,賈府到了後期已是沒落得一敗塗地,姐妹或香消玉殞,或生活悽慘,或出家為尼,疼她的人也已不在,若回家省親,只是徒增傷悲。

所以探春很大程度上不會回家省親。


梅子23062


探春遠嫁我覺得有可能回家省親的,但是她的省親卻充滿悲涼!迎春被親生父親抵債嫁給了孫紹祖,元春死了,迎春的老公露出了猙獰的面目,把迎春折磨死了,賈府做的多年的壞事終究被一一大白於天下!導致賈府被抄!賈府上下統統入獄,家產統統充公!在賈府被抄前,林黛玉已經被父親當年安排的人接走了!有幸躲過一劫,在賈府被抄時,黛玉為了賈府,嫁給了北靜王為王妃!但是賈府諸人被放出,可是家已不在,他們個個窮困潦倒!更無謀生的手段!探春探親,賈府諸人才不至於全軍覆沒!


藍天白雲40079


從判詞和曲詞《分骨肉》來看,我覺得是沒有可能的。“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拋閃。恐哭損殘年。”“從此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加上探春遠嫁是在清明,判詞上的畫又有風箏,大海,大船。看起來都像是一去不返的寓意。

二十二回做燈謎,探春做的“遊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也是風箏斷了,從此離別。

所以我想,如果還能相見,這些分離的詞就不會如此悲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