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已16年太瘦,怎樣吃飯才胖一點?

楊慧明95


謝邀,得了糖尿病16年很消瘦?看了這個問題心情非常沉重。

吃得多、飲得多、尿得多,人消瘦,“三多一少”是糖尿病人的典型特徵。

按照中醫對於糖尿病的描述,一般早期是陰虛氣虛,時間久了,就增加了陽虛。消瘦,說明該患者體質出現陽虛,生理機能嚴重紊亂退化。這樣一種綜合性的病變,輕飄飄的一句吃什麼可以解決?作為醫生心裡苦悶而且煩躁。因為在臨床工作中,我也是常常為患者的體質嚴重偏差而扼腕嘆息。

在臨床工作中,糖尿病患者的狀態大概分三類。

第一類是沒有吃降糖藥,血糖管理非常差。幾年開始各種併發症。他們陰虛氣虛痰溼都很嚴重,一般沒有陽虛。事實上他們一般很難活到出現嚴重消瘦的陽虛階段,或者是嚴重的併發症和陽虛痰溼體質出現,各個臟器的功能嚴重破壞,是屬於中醫很難糾正的陽虛了。

第二類是血糖管理很好,降糖藥也在按照指標調節吃(或者胰島素注射)。但陰虛和氣虛的症狀基本沒有控制。時間長了,繼發出現陽虛,出現消瘦。西藥降糖藥的用量也越來越大,對於內臟的毒性也因為服用時間長而蓄積。各個臟器的功能也出現嚴重損害了,但比第一類患者預後還是要好很多。

第三類患者,在出現高血糖就開始用降糖藥,同時中醫調節陰虛和氣虛症狀,並且注意應用中藥逐步取代西藥降糖藥,減少降糖藥的毒性。西藥降糖藥量不增加甚至逐漸減少或者減少到零。

16年出現嚴重消瘦的患者,就是屬於第二種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已經是嚴重的併發症的前兆,不是一句話吃什麼就能夠調節好的。但是,應用中醫的體質評估,開始調節陽虛,陰虛,氣虛等症狀,結合規範的糖尿病飲食管理是可以糾正過來的。這樣的結果歸納起來,是由諸多錯誤的治療和管理導致的。一是血糖沒有管理好,血糖高或者波動大。二是糖尿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不足。三是實物中蛋白質不足。四是陰虛和氣虛沒有糾正。

現在這個階段,應用中醫的體質評估,開始調節陽虛,陰虛,氣虛等症狀,結合規範的糖尿病飲食管理是可以糾正過來的。不過,在中醫的治療過程中,這是難度最大的一種患者。因為無法直接補陽或者補氣,因為患者極度陰虛,根本無法承受快速的補陽補氣治療。必須達到在補陰補陽補氣三者的平衡。在臨床工作中,這類患者我基本上三天通一次電話詢問情況,隨時糾正偏差。

在補陰的藥物選擇上,主要選擇沙參、桔梗、黨參、靈芝、麥冬、天冬、玉竹等,不用地黃等玄參科藥材。

補陽選用黨參、人參、桂圓等,毒理作用很小或者沒有毒性的藥物。一般不選用附子之類的藥物,桂皮也不用。附子是因為慢性毒性太大而無法長期應用,也加大醫生監控症狀的難度。桂皮雖然也是無毒的食品級別藥物,但桂皮的一些副作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順應性。

補氣選用人參、黨參、黃芪等。在滋補陰虛陽虛氣虛的同時,輔助保肝、腎臟保護類的藥物,三個月有可能達到良好的結果。

在中醫干預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糖尿病飲食搭配食物,最好請專業的營養醫生制定糖尿病個性化食譜,不要相信那些雖然有營養師證但是對於糖尿病缺乏專業的營養師。

我是中醫世家傳人吳龍駒,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交流更多中醫藥知識。


中醫世家吳龍駒


糖尿病本身的特點就是吃的多,人反而越來越消瘦,因為你得糖尿病已經16年了,人一旦消瘦下來,就很難再胖起來,這主要是因為:

一、糖尿病患者,本身胰腺功能就有問題,這就說明胰液分泌會不足,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分泌,主要作用是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胃酸,使腸細胞免受強酸的侵蝕,同時也提供了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PH值,比如胰脂肪酶、胰澱粉酶、胰蛋白酶等。胰液是進入小腸的消化液之一,而小腸又是食物消化和吸收大主要場所。這樣一來,胰液分泌的減少就會影響吃進來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消化吸收不好,人就會越來越瘦。



二、胰臟不光分泌胰液,還分泌胰島素,胰島素有促進葡萄糖進入細胞發揮作用,也就是說胰島素可以把血管裡的葡糖糖領到細胞裡去,同時供應細胞的能源,而當胰臟功能不好的時候,胰島素的分泌也會出現問題,致使它失去了引領到細胞裡的作用,這也就是說,同樣的吃進來的糖類物質不能濡養細胞,所以人的免疫力也較低,也不容易再胖。

第三、服用的藥物,比如二見雙胍類,都是有助於降體重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看是否換藥)



當然了,也不是絕對的,當你把血糖控制的很平穩,全身臟器不會因為血糖的忽高忽低而再度損害,在這個基礎上,你可以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飲食來達到讓身體的體重再上升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有一個客戶,60來歲,女性,得了糖尿病也已十來年,身體很瘦,但是人家意識較高,原來是鄉鎮醫院工作的,所以各方面比較注意,就是服用藥物早了些,那個時候,只要發現血糖已高,就抓緊時間用藥,還沒有特別強調飲食治療。後來人家非常注意飲食以及心理調試,慢慢的,一兩年下來,體重也上升了六七斤。



總之,不要害怕吃,也不要大吃,食物多樣化,穀類為主,粗細搭配,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多等食物。膳食均衡。三餐比例適當,飲食習慣良好,吃動平衡,心情愉快這樣才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有望可以相應的增加點體重。

最後,祝您健康快樂!


李愛琴營養師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由於脾虛吸收營養不足,充養肌肉的能力就下降,所以使人身瘦,另外西藥二甲雙瓜服用後大部分人也會變瘦,這是西藥透支了脾臟的功能。大米最養脾臟,中藥黃精最補脾,主食要用大米,黃精配合枸杞燉豬骨或雞。適當補肝脾,也不要長期服用,增加一點肌肉就可以了,另外兩味中藥也有控制血糖的作用。


老翁56


這種情況很多。要想胖是絕對不可能的。首先得了解人體器官功能,胰腺β細胞另外一個功能是把多餘的能量(糖)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當β細胞已不能正常發揮其功能平衡血糖那麼它更沒有能力去把多餘能量轉換成脂肪。正因為如此瘦的糖尿病人不容易被治好,請記住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食物。自己指的是人體自己與生俱來的抵抗力,免疫力和自我修復能力,食物指的是營養,有充足均衡的營養百病消。


賽華佗13511233010


首先,我們要區分您本身是瘦人體質還是由於血糖控制不好導致的消瘦。

血糖控制好,不單單是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達標就可以了,有些糖尿病患者吃了一些升糖快、維持時間短的食物,也可以使餐前血糖、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但是餐後30-60分鐘血糖可能會超標,所以,我們要求是真正意義上的血糖控制好。

不管怎麼樣,都建議適當增重。因為如果人太瘦,會使人的死亡風險增高。具體數據如下圖:



所以,控制血糖的前提是在營養均衡的條件下,控制好血糖。運動、降糖藥等都是輔助降糖的工具。不能為了控制好血糖,而一味的少吃、亂吃,最終還是以身體不健康為代價的。

那糖尿病患者如何吃呢?給大家幾點小建議:

(1)\t首先,諮詢專業的醫生或營養師確定您每天應該吃多少,避免攝入不合理。

(2)\t主食宜粗細搭配,雜豆或全穀物與精細糧比例為1:2-1:3。

(3)\t放慢飲食速度、宜細嚼慢嚥、充分消化吸收。

(4)\t蔬菜、葷菜、主食的量儘量做到2:1:1。

(5)\t飲食順序建議先吃蔬菜再吃葷菜最後菜加主食一起吃,這樣更有利於控制餐後血糖。


營養師宋明月


首先要控制好血糖,要用代替類藥物(如打胰島素)而不用阻斷性藥物(如拜糖平),再根據自己的基礎代謝攝入低GI碳水化合物、好油脂(ω3高的油)、合適量的動植物蛋白質,可參巧2016國家膳食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