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漢武帝沒有獨尊儒家,而是獨尊陰陽家,之後的歷史會是怎麼樣的?

小小米格


陰陽家是先秦諸子百家學派之一。

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起源於道家,屬於道家支派,卻別具一格,由齊國人鄒衍所創,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派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至今深深影響著我們。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思想學術大爆發的一個盛世,學術派別數以百計,統稱為諸子百家,經過發展形成十二家學派: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陰陽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醫家。


最後成為以孔子老子墨子為代表的三大哲學體系,形成諸子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

秦始皇掃六合一統天下後,秦國以法家治國,立國十幾年後,秦二世而亡。


漢高祖劉邦經過楚漢爭霸而勝再度統一天下以後,漢朝前期以道家治國,推崇黃老之術,講究無為而治,對恢復當時社會生產起了很大作用,造就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

至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開始以儒家治國

,其後歷朝歷代王朝皆以儒家治國,深刻影響了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的風雲變幻。

封建社會,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帝一人獨尊,萬物皆是統治工具,包括學派思想,經過一番實驗,儒家成為最適合統治的工具,並隨著統治者的需要而一再被更改,閹割改變後的儒家成為最利於帝王統治的工具,如儒家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不利於統治的思想被閹割而出,最終至明清時儒家思想已是面目全非,這也是後世之人多有詬病儒家之因。

法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貴族利益得不到保證,碰上勵精圖治的強勢秦孝公,碰上急需改革上升的一方政權時尚可,長時間下阻力甚大,反而會適得其反,隨著秦亡而最先出局。

道家與儒家的最大不同在於,道家以出世之態而治世,儒家以入世之態而治世,遠有道家始祖老子出函谷關後神秘消失,近有西漢開國第一謀士張良神秘登場,屢出奇計助太祖劉邦定天下,後又急流勇退而退場,道家的無為而治講究以靜制動,適合漢初百廢待興,急劇恢復的局面,卻不適合漢武帝時開疆闢土萬里擊匈奴那種熱血沸騰時代,道家的出世神秘感太強,不利於統治,亦不好閹割刪改,最後也是出局。

儒家講究忠孝仁義,著重君君臣臣的禮制秩序,與統治者的想法不謀而合,與老子的神秘不同,孔子畢生都在顛沛流離的路上宣揚自己的思想,儒家思想入世很深,深得統治者喜愛,最終笑到最後。

縱橫家也在戰國時流行一時,輝煌無比,縱橫即合縱連橫,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縱橫家蘇秦合縱六國而抗秦,逼秦廢棄帝位;張儀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藺相如言語間意氣風發而完璧歸趙;可惜受其侷限性最後沒有成為治國思想。

道家的治世思想,無為而治,治世之良策尚沒有成為最終的治國思想,身為道家支派的陰陽家,出世感更強,更側重於陰陽五行的自然學說,治世之道更是不現實,漢武帝之雄才大略亦不會用。

就算假設漢武帝獨尊陰陽家,也只是陰陽五行學之風興起,不利於治世後,也會如之前的法家道家出局,最多延緩儒家獨尊之局,之後歷史不會有更大改變,至多陰陽家盛極一時影響更深一些罷了。


宋安之



漢武帝從來沒有獨尊儒術。而是重用法家酷吏張湯、杜周、江充,羅織罪名,製造冤獄。屠戮群臣和骨肉至親。

漢武帝為什麼會嗜殺無度。只有在法家思想中能找到答案。法家認為君臣關係是敵、奴、臣,即大臣是國君的死敵和奴才。

《韓非子·內儲說下六微》有曰:君臣之利異,故臣利立而主利滅。

《八經》有曰:知君臣之利異者王,利同者劫,與共事者殺。 韓非子用大量的故事,將君主死敵之說詮釋的淋漓盡致。

在《說林》中,有一則衛人教女的故事:

衛人嫁女前,教之曰:“為人妻被休者,乃常有之事。與丈夫白頭偕老者,甚為少見。故出嫁之後,要私攢財物。”衛女便依父之言為之,並因此被休。衛女帶回孃家的財產,是其嫁妝的數倍。衛人不以為教女不當,還自以為聰明,生財有道。 故事之後,韓非言道:“今人臣之為官者,皆衛人之類也。”

韓非在《難四》中稱,群臣皆有陽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既然群臣皆似陽虎,隨時準備謀反叛亂,那誅殺之便是天經地義:


元光四年冬,魏其侯竇嬰有罪,棄市。

元狩元年十一月,淮南王安、衡山王賜謀反,誅。黨與死者數萬人。

元狩五年春三月甲午,丞相李蔡有罪,自殺。

元鼎二年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

十二月,丞相青翟下獄死。

元鼎五年九月,丞相趙周下獄死,樂通侯欒大腰斬。

天漢三年春二月,御史大夫王卿有罪,自殺。

太始元年春正月,將軍敖有罪,腰斬。

後元元年夏六月,御史大夫商丘成有罪,自殺。

除了群臣外,就連國君的夫人、兒子也是其死敵。

《韓非子·備內》有曰:萬乘之主,千乘之君,立嫡子為儲君後,夫人和太子便希望君主早死。夫人、太子欲君之死,非愛非憎,利在君之死。利君死者眾,則人主危。



在《八奸》中,“同床”、“在旁”、“父兄”被韓非視為最大的威脅。這些法家思想決定了漢武帝的另一大嗜好——屠戮自己的骨肉至親:

一、屠戮群臣。

元光五年,張湯查出陳皇后施巫蠱之邪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屬大逆無道。陳皇后被廢,三百多人被誅連。這僅僅是巫蠱之禍的前奏。

徵和二年秋七月,韓說、江充等在太子宮發現巫蠱。太子認為,若聽之任之。皇族將被天子趕盡殺絕,自己與母親更是必死無疑。於是,先發制人。武帝命丞相劉屈氂平叛,死者數萬人。太子、皇后皆死。

漢武帝利用巫蠱之禍,將自己的妻子、兒子、女兒、兒媳、孫子、孫媳,幾乎滿門抄斬。長安城中數萬軍民也命赴黃泉,連沒有參與鎮壓的任安等人也被腰斬,太子門客基本上都被滅族。不久之後,漢武帝又開始重新調查巫蠱之禍,從而開始新一輪屠殺,江充已死,這回殺他全家,蘇文被燒死。就連平定太子叛亂有功的劉屈氂等人也全部被殺。死於巫蠱之禍者,達數十萬人。

韓非子有曰:刑不避大夫,近愛必誅。大夫和近愛皆是君主的死敵。

二、重用法家張湯,踐踏法制。 漢武帝重用法家張湯,張湯羅織罪名,製造冤獄。甚至定腹誹之罪。 漢文帝時,已經廢除暴秦的毀謗罪,夷族連坐。至漢武帝時,法家又死灰復燃。 漢武帝重用張湯,立見知之罪——不告發他人,同罪。 廢格沮誹窮治之獄——羅織罪名,製造冤獄。

定腹誹之罪:漢武帝與張湯謀劃,造白鹿皮幣。武帝問與儒家顏異,異曰:今王侯朝賀以蒼碧,值數千。而其皮值數萬,本末相稱。天子不悅。張湯見顏異嘴角微動,不應答。張湯奏顏異不言而腹誹,論死。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 唐代的來俊臣可謂張湯轉世。張、來二人的命運也必然相同——不得好死。

元鼎二年,張湯欲羅織罪名,誣陷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李文與朱買臣先發制人的告發張湯,漢武帝明知真相,假裝糊塗,誅殺張湯。之後,天子又突然清醒,查辦誅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

此外,漢武帝還迷信陰陽五行學派,尋仙求長生。


楊朱學派


先秦諸子百家,也就儒家法家的理論體系相對完善。對於社會有清晰的認識和規範。說通俗點,就是制度化。思想理論規範了人們的行為,為穩定的政治體系打下基礎。緩和階層矛盾,保證了政權的穩定,其它流派對於國家和社會階層沒有制度化,只是簡單的將矛盾進行衝突和對立。然而秦滅六國後,歷朝歷代都在致力建立統一大帝國,這種政治形態下,陰陽家的理論支撐不起統一的大帝國集權統治的。不管儒家的侷限性,但是從它產生以來格局還是比較大的,始終是以整個社會為研究對象。對於各個階層做了一定規範,上至王權下至平民都有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這就相當有效鞏固階層統治,維持政權。其實中國兩千年來,統治階層的手段都不是隻靠儒家。君主至高無上和集權專治都是法家的主要特徵。只是法家的那一套過於苛刻,短時間還可以。所以用儒家來緩和矛盾,儒家理論在特徵上是尊上親下。陰陽家不太瞭解,但是歷史做出的選擇,當然是有那個時代的合理性的。細分原因有很多,建議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幾個方面去思考。我個人還是覺得,靠陰陽家,成就不了從漢武帝到現在的這2000多年的文明歷史。


反美反日反韓急先鋒


很有意思的問題。儒家思想興起,主要原因還是適合了新興地主階級,並發展出一整套修身治國理論,才被統治者採用,陰陽家的思想並不適合治國或者說還不完美。好吧~暢想一下也無妨:陰陽家產生於百家爭鳴的春秋戰國,核心內容就是陰陽相生、五行相剋,秦統一中國奉行法家,然後就崩潰了,這時期陰陽家發展不大;時間進入兩漢,陰陽家大興,在皇權的支持下,吸收其他流派的思想精華尤其是道家思想,道教會過早的出現,統治者為了統一思想一樣會使用罷黜百家的手段,這個時期佛教傳入中國,然後受到道教排擠和吸收,道家的理論更豐富了,至少有了地獄的說法,佛教也會紮根,但也是苦撐著,統治者們開始追求成仙長生,中醫藥爆發式發展,或許艾滋病那時候就能有解藥了,民間開始效仿,這對社會發展是不利的,國力會衰弱,可煉丹術的發展促進火藥過早出現,火藥武器過早出現,天文學數學蓬勃發展,遊牧民族來了,但被火藥武器趕走;魏晉時代玄學不會興起,火藥武器發展更為犀利,遊牧民族不會佔到便宜,祈禱他們不會掌握火藥武器吧;唐,不知道這會還是強大帝國麼,畢竟統治階級都想成仙,哪有心思治理國家?……編不下去了,如果以陰陽家為治國思想,全國上下一片修仙的氛圍,漢族可能早已經讓遊牧民族滅光了,五胡亂華都撐不過去。


我有一隻羊1


謝邀。雖然說獨尊儒術,但是這個儒跟先秦的儒已經有了本質的區別。此時的儒,不僅僅是儒這麼簡單,他是綜合了先秦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這麼一個雜物,跟後來的宋明理學差不多,也就是名為儒術,實際上內容很駁雜。陰陽家這個流派我沒有細關心過,所以不太好回答這個問題,但是他主要的精髓我倒是知道一些。陰陽家不會成為思想主流,這個是可以肯定的,所以你的假設並不成立。謝謝


乾坤正法79859246


"陰陽"最早見於《易經》,"五行"的概念最早見於《尚書》,但兩種觀念的產生,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戰國時代,陰陽和五行漸漸合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模式,便是以"陰陽消息,五行轉移"為理論基礎的宇宙觀。陰陽家以陰陽五行為其基本線路,所以稱為"陰陽家",也稱"陰陽五行學派"或"陰陽五行家",先秦學派之一。

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列"陰陽家"為六大學派之首;劉歆《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陰陽是古人對宇宙萬物兩種相反相成的性質的一種抽象,也是宇宙對立統一及思維法則的哲學範疇。中國賢哲拈出"陰陽"二字,來表示萬物兩兩對應、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既《老子》所謂"萬物負陰而抱陽"、《易傳》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便是講"陰陽"變化的數理和哲理。


尋找逝去的曾經


先秦諸子,不過道術之別。儒道為道,其餘為術。漢武帝並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過是把儒家提高到道的位置而已。漢代陰陽五行之說,讖緯之術盛行就可見一般,可以說貫穿到漢代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一葉淩風


皇權不會那麼穩固,能人異士將增多,或許我們會提前進入扁平化的社會,群龍無首,吉,這個天象或許能提前出現,知道道家的原理是什麼嗎,就是去中心化,就是順應天理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