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關中具體指的是哪裡?

柳育龍


現在一般所說的關中,是指陝西中部秦嶺以北,子午嶺、黃龍山以南,隴山以東,潼關以西的區域,包括現在的
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淩示範區。

“關中”地名的由來,倘以就關立論而言,檢索流行的各種說法,約略有四關說、兩關說、六關說、一關說這四說共五種。

四關說,最初的提出者是東晉人徐廣,他在為《史記》“關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註釋中提出:“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徐廣認為這就是“四塞”的具體含義。

兩關說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西晉人潘岳提出的,他在其著作《關中記》中說:“秦西以隴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是為關中。”另一種兩關說,是由唐代的一部地記《三輔舊事》中所提出的:“西以散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中謂之關中。”(按:此句轉引自南宋程大昌《雍錄》,清代張澍輯本及今人陳曉捷注本“補遺”中均未收此句。)

六關說未詳所出,大抵是在四關說之外又添加了潼關與金鎖關。


一關說則是由唐代學者顏師古在為《史記·高帝本紀》所作註釋中提出:“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

諸關說中,可能唯有顏師古的“一關說”最接近歷史真相。在“關中”地名形成的戰國末期或秦代,對於秦王國(帝國)而言,最重要的關塞莫過於函谷關,六國由此鼓譟攻秦,秦國也主要由此防禦來自東方的進攻,《鹽鐵論》所謂“秦包商洛餚函以御諸侯”者是也。至秦統一六國後,仍以函谷關為界以區分統一後的地界。所以肯定不是歷史上所說的中原地區。

關燈聽巴赫大無


是的,泛指是廣義上的約定成俗的傳統定義,至於狹義上的關中應只有寶雞、咸陽、西安、渭南四地市後來又加上了楊凌。但不包括寶雞和咸陽北部的一些縣區,例如,隴縣,彬縣等不在關中平原的縣區。


寶雞趣聞事


三種定義

第一為最狹義的說法,即甘肅天水以東,渭河谷地兩岸的縣市,即潼關以西,渭北臺塬以南,秦嶺以北的平原或丘陵地區。此為地理分界的渭河沖積平原。

第二比較官方,即陝西省行政劃分區域之寶雞地區、咸陽地區、西安地區、銅川地區、渭南地區,楊淩示範區等五市一區。並不包括陝西省外的任何一地。

第三種最為廣義,除過第二種外,添上甘肅天水地區、河南三門峽地區、山西運城地區及陝西商洛市洛南縣(陝南地區唯一一個黃河流域縣)等。

關中平原不同於關中地區,一個是地理定義,另一個是行政劃分。事實上,無論哪種定義,所有處於關中平原上的縣市都處於關中地區,而關中地區的不一定在關中平原。例如渭南市白水縣、韓城市,西安市藍田縣,銅川市全部等


定之方中2


謝謝您的邀請,這個方面我也還不太清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