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枪问题揭示美国“精英民主”的短板

控枪问题揭示美国“精英民主”的短板

(2018年3月14日,在美国华盛顿,学生参加集会抗议枪击暴力。新华社/法新)

一些人常称赞美国的民主制度代表广大民众的利益,是普世价值的代表,值得学习。但是,它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精英民主”,讲得通俗一点就是小众代表大众来处理国家事务。所以,在这种体制之下,有些政策决定也并不反映大众的愿望,美国对控枪问题的处理在这方面就很有代表性。

在美国的体制之下,不同的利益集团在控枪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行政、立法、司法机关的观点难以统一,为枪支管理增加了障碍。例如,总统提出的方案未必能得到国会的认可。实际上,早在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提出了“严格枪支管理和加强警察力量”的打击犯罪计划。但由于该计划涉及不同的利益集团,它最终成为了国会中两党斗争的牺牲品。而且,美国的司法系统也可以推翻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决定。比如,美国国会在1990年颁布了《校区禁枪法》,规定市民不得在离校园1000英尺的范围内携带枪支;后来又在1994年颁布了《学校禁枪法》,规定任何带枪进入学校的学生都将被勒令停学一年。但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却在1995年4月的一项裁决中宣布《校区禁枪法》违宪——违反了宪法赋予美国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另外,美国体制所奉行的是“精英民主”而不是“大众民主”,因此即使民众多次游行表达对“控枪”的热切希望,但在最终决策方面却起不到多大作用。如,2018年2月,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高中的枪击案,导致17人丧生。对此,幸存者们并未保持沉默,他们中的5名代表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他们在控枪讨论时使用的标签“#enough(够了)”。之后,在佛州学生的带领下,美国各地学生都走出学校发起抗议。3月24日,华盛顿举行了一场 “为我们的生命而游行”的抗议活动,80万人将白宫围困得水泄不通,规模仅次于反越战。据外媒报道,24日当天,全美多地民众参加了“为生命游行”的活动,抗议枪支暴力,表达对加紧控枪立法的诉求。而且,六成民众对游行持支持态度。但是,美国国会却并未对此做出回应。原因是:国会3月24日开始休会,议员们也都回到各自选区,就连白宫主人特朗普也早已飞往南方去打高尔夫了。学生们的呼声与国会山、白宫的行动形成鲜明对比。其实,这正反映了美国当权势力对“民主”的看法,如美国历史学家伯纳德·贝林教授所指出那样——让普通民众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是不合适的,因为将广大疆域上的裁缝、修鞋匠、种地农夫还有牧羊人全都集中起来,并且还期望他们能够处理和解决一国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这并不合理,一定会影响政府运行的效率。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精英民主”中的精英并未能很好坚守“以民为主”这件事,它的制度并不像其所标榜的那样完美。

(参见:《美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民主”国家,民众的意愿为何不能实现?》《高中生掀起全美控枪运动》《全美多地游行抗议枪支暴力 青年投票率低或不利控枪立法》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