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 新華社發 畢傳國作)
西方社會的一些人在向外輸出“西式民主”的同時,總是標榜其輸出的目的是幫助發展中國家取得進步,以此保證民眾的權利,但近期由中國拒收“洋垃圾”所引發的西方社會對中國的“指責”卻不禁讓人質疑某些發達國家是否真正希望發展中國家民眾享有權利,其“民主”口號是不是隻是一個幌子。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社會對中國拒收洋垃圾的指責實為無理。中國自去年7月表示要在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後,一些西方國家便坐不住了。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貿易體紛紛質疑中國對“洋垃圾”的禁行新政,美方代表更是在近日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貨物貿易理事會會議上聲稱,中國對於可回收品的進口限制已經極大地中斷了全球廢金屬供應鏈的運轉,中國必須取消對“洋垃圾”的進口禁令。實際上,源自西方社會的指責毫無道理,從環保層面看,中國拒收“洋垃圾”是為國民健康著想。以拆解“洋垃圾”的廣東汕頭的貴嶼鎮為例,它雖然依靠“洋垃圾”擺脫了貧困,但卻為該地帶來了水汙染、空氣汙染、土壤汙染等各種環境問題,使當地民眾的健康嚴重受損。從法律層面看,中國禁止“洋垃圾”有法可依。上個世紀80年代末,國際社會推出了旨在管控危險廢料的《巴塞爾公約》,其中明確提出:各國有權禁止外國危險廢物和其他廢物進入本國領土。作為締約方的中國自然擁有這份權利。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也曾指出拒絕“洋垃圾”是中國依法享有的權利。
究其本質,西方社會指責該事件源於中國“拒收洋垃圾”破壞其利益。當前社會,很多發達國家都把中國當成最主要的垃圾接收目的地。以美國和歐盟為例,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國家,大約三分之一出口國外,出口的一半流入中國。據相關統計,2016年,中國共從美國進口了價值56億美元的廢舊金屬製品,19億美元的廢紙(共計1320萬噸)和4.95億美元的廢塑料(142萬噸);而歐盟27國把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間接地運往中國。因此,中國拒收“洋垃圾”的政策對自身垃圾處理體系不完善的西方國家及其相關行業人員產生了較大沖擊。
類似“拒絕洋垃圾”事件,體現西方社會說一套做一套的事情還有很多,如發達國家通過投資建廠將高耗能、高汙染企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僅以美國為例,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已將39%以上的高汙染、高消耗的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根據最新報告《2016 年世界最嚴重的汙染問題:我們腳下的有毒物質 》的數據,發展中國家有多達2億人面臨工業汙染所致的健康風險,汽車鉛酸電池等全球十大汙染行業已造成中低收入國家的 700 萬到 1700 萬人成為殘疾。
由此可見,我們需要對西方社會所宣傳的“民主”“人權”口號的深意有所瞭解,因為從中國拒絕“洋垃圾”等事件中可見,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民眾,即使是基本的健康要求都會受到西方社會的反對,“希望發展中國家民眾實現相關權利”也不會是其發自內心的希望。
(參見:《中國將拒收高汙染洋垃圾 五大貿易體表示擔憂》《這很虛偽!美國稱,中國打破了地球上這個重要的產業鏈》《工業汙染威脅發展中國家百萬生命》等)
閱讀更多 參考活頁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