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是我家:那些被外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


拿到福布賴特·漢弗萊獎學金,前往美國馬里蘭學習之前,韓萌在北京的《新京報》做過十多年的攝影記者。四川汶川大地震、山東新汶礦難、湖南株洲槍殺法官案等國內外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都有她的身影。2014年,韓萌在美國西北部華人稀少的地區生活了4個月。遇到一群在美國被收養的中國孩子。於是拍攝自己的新項目了《何處是我家》。naka生於2006年5月25日,2007年7月被一加拿大家庭收養。

偶然的機會,韓萌接觸到幾個和她一樣面孔的中國女孩,並瞭解到她們來自中國,被美國家庭收養,在白人社區長大。韓萌想起自己曾經在國內造訪過的孤兒院,那裡有因“重男輕女”而被遺棄的女孩,也有因天生殘疾而被父母拋棄的孩子。Yihan,被收養前身體80%燒傷,馬里蘭。被Calabia女士收養後,在波士頓某醫院接受免費治療,現在已經可以正常上課,參加活動。

中國有10萬孤兒分佈在全國各個福利院,同時,遵循海牙國際公約,中國允許17個國家可以從福利院收養孤兒。因此其中一些孩子有可能會被國外家庭收養,並在海外長大。Jieli Anna Wegerif,13歲,佛羅里達。Jieli 11個月時,被Wegerif夫婦收養於江蘇省。當時,Wegerif已經有3個親生孩子,收養 Jieli之後,又從中國收養了3個孩子。


韓萌想知道如今擁有“美好的玩具和家園”的收養兒童在新環境是怎樣的感受。他們有被孤立嗎?他們感到孤獨嗎?他們想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嗎?這些人對“家”的認識是怎樣的?又如何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佛吉尼亞,幾個女孩剛剛吃過冰淇凌,準備回家。她們是分別被5個家庭從中國和柬埔寨收養的。每到假期,她們從各個州聚在一起,聊天、郊遊,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她想用一到兩年時間長期跟蹤並記錄下這個群體的故事,於是便有了《何處是我家》拍攝項目。Hope Brizzi(左二)正在和小花童聊天,馬里蘭。她的養父母舉行銀婚紀念,所有的女孩都穿上了洋紅色裙子和銀色的高跟鞋,洋紅色是養母Dee最喜歡的顏色。2005年,Brizzi夫婦在南寧市收養hope。

Bosch夫婦給他們的養女Sarha洗澡、換藥布、擦拭傷口,佛吉尼亞。Sarah被遺棄在杭州福利院門前,當時身上超過70%燒傷。每晚睡前,Bosch夫婦都會給Sarha處理傷口。“她特別信任我們,溫和、平靜,似乎能明白,我們是她生命的轉折點。”特里薩一直確信,Sarha出生後,親生父母一定很寵愛她,也許是燒傷後沒有能力治療,才放棄她。“我始終覺得,她的父母一定還愛著她,惦記她 。”


Bruce 和他的女兒Lily在家裡玩騎馬打仗的遊戲,馬里蘭。2002年,Larson夫婦在廣東省高州福利院收養了1歲的Lily。他們一家曾在中國生活半年,Lily說,她喜歡中國的一切,除了有時候會有空氣汙染。

Hope Green臥在沙發上,和朋友們用手機聊天,馬里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