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的陵墓爲什麼被稱爲「雞蛋墳」?

我是景大王


李蓮英的雞蛋墳要不是得到一個老者的指點,恐怕不用炸藥是挖不動的,“雞蛋墳”從另一種程度上來說就是毫無縫隙、固若金湯,整體墓狀也神似雞蛋,當然並不是因為這個才叫“雞蛋墳”,那為什麼把李蓮英的陵墓稱為“雞蛋墳呢”?


(李蓮英雞蛋墳)

1966年,北京海淀區的一個角落,因為要“破四舊”所以當時有人命令將李蓮英的墳墓砸開,可是七八人你一鋤頭我一鋤頭,挖了一個多星期沒有絲毫鬆動的跡象,這些土質的堅硬程度讓他們束手無策,趙廣智回憶稱:“李蓮英陵墓材料所用的是三合土,並不是現在的石灰、黏土和細砂,而是用糯米湯、雞蛋清,還有黃土白灰和成的。要知道三合土是如今用來做地基以及做路面墊層所用的,明朝首富沈萬三的墓據說也是用的三合土建造的,沒有絲毫縫隙,要挖開確實有難度。”所以民間也就把李蓮英的墳墓稱為“雞蛋墳”。



直到一週後“雞蛋墳”才被挖開了一個口子,大傢伙很興奮,因為有口子就不怕挖不動,可是他們清掉泥土,發現裡面是花崗岩,頓時大家就不想挖了,這得挖到猴年馬月?他們試著用巨錘砸,直到第三把錘子報廢時,他們意識到光靠他們肯定是不行的,如果用炸藥很有可能會損毀裡面的文物, 幾個人坐在地上不知道如何交代,突然走過來一位老者,他說:“你們這樣挖肯定是挖不動的,到時候把自己累壞了,你們跟我來。”老者把他們帶到墓碑附近的一處地方,說從這裡往下挖,可以直接到底地宮,而他們面臨的又是一層厚實的三合土,不同的是三合土被挖開后里面只是碎石,經過幾天的挖掘,終於挖到了主墓室。



打開棺木發現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又一個謎底,這裡就不闡述了,很多人都說李蓮英的“雞蛋墳”堪比皇帝陵寢,據說慈禧死後,李蓮英還為慈禧守孝百日,回去後依然還有俸祿,去世之後隆裕為了感謝他對慈禧的多年照顧,給了幾千兩白銀讓他的家屬辦喪事,還賜了一個獨立的院子做李蓮英的墓地,而李蓮英作為紅極一時的太監,他的錢財絲毫不亞於王公貴族,所以他的陵墓有很多珍寶,為了防止被盜,他的家屬將附近的所有雞蛋購買了回來,去掉蛋黃,用蛋清作為三合土製作成分,這種粘合劑製成的堅硬程度基本上沒讓人失望過。


羽評歷史


李蓮英是清末有名的太監,因生前得到慈禧太后的寵愛,所以在朝中飛揚跋扈,可謂是做盡了壞事。他死後所安葬的陵墓,更是極為奢華,在老北京民間將李蓮英的陵墓稱為“雞蛋墳”。

位於海淀西八里莊以西的恩濟莊是清代太監的陵墓地,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當屬大太監李蓮英的陵墓,李蓮英的墳塋相傳是用雞蛋清拌石灰修建而成的。李蓮英在世的時候,被慈禧太后破格封為宮內二品,但因康熙帝曾定下內監職銜最高不能超過六品的制度,所以,李蓮英的陵墓不能超過二品的規格,因此不能用磚來砌墳。於是為了使墳塋堅固,李蓮英派人買了大量的雞蛋,將雞蛋打碎後,去掉蛋黃,把蛋清倒入石灰中攪拌,用來修建墳塋。因此,民間有了李蓮英墳是“雞蛋墳”的說法。


北京晨報


晚清大宦官李連英墓位於阜成門外恩濟莊內官公墓,其墓基、墓頂,皆用糯米漿合三合土為海墁,是傳統的修建方法,十分堅實。

該墓為宣統三年竣工,花費白兩萬多兩,李氏子孫至民國末年尚來祭掃。

至於近年坊間有用雞蛋清代替糯米漿,甚至竟說成是“雞蛋墳”的全是胡說八道。因為從古至今就沒有拿蛋清配三合土的做法,雞蛋清當做黏固劑主要是鋦瓷時要用蛋清加上山東嘉祥出產的紫皮蒜汁粘合瓷器,而不是用來當建築材料。

李連英本尊和《走向共和》劇照,不得不佩服選角兒的眼裡。


李連英死後葬於何處,民間眾說紛紜。一種說法在北京永定門外的南苑;第二種說法在北京德勝門外的北苑;最後一種說法在清東陵西太后之側。

先說最後一種,李連英雖然地位顯赫,但也絕無與王公將相一樣從葬帝陵的榮耀,因為清廷於宦官防範最嚴,宦官地位再了得,也不會有公卿宗室那樣的待遇,這種事不僅清代沒有,漢唐宋明也沒有。

第二種說法最為流行,也確實有證據,據說墓中僅存李連英頭骨(這也是胡說八道),但是,事實卻是李連英死後根本沒葬在那。

第一種說法就是誤會了,這塊墓地是李連英其三弟李寶泰所購,而李寶泰確實死後也葬在這裡並僱傭何姓為其看管墳地和祠堂。

而李連英真正埋骨之處恩濟莊內官公墓,為清世宗恩賜萬兩白銀修建,面基為四百六十三畝,周圍築一丈二高的紅牆,南門為鐵柵欄門。公墓內葬有盡三千名內官。李連英墓位於公墓東側,佔地二十多畝。由地上建築和地下墓室組成。地上部分從南往北依次為祠堂、東西配殿、石橋、牌坊、石五供、石供案和寶頂。

墓前東西各立石碑二統。一為李連英墓誌碑,高丈二,螭首方座。碑額篆書“永垂不朽”,碑身鐫“皇清花翎二品頂戴內廷大總管李公墓誌碑”。正書十八行,記錄本人事蹟。碑陰額篆書:“流傳奕葉”,碑身雲:“光緒三十年十月初十日,孝欽顯皇后賜蟒袍補服全襲,賜大福壽字一軸;宣統三年三月初六日,隆裕皇太后賜祭壇,賜賞銀一千兩治喪。”正書八行。另一碑為墓地記碑。

這個宦官其實是“印劉”,要說權勢李連英跟他可差遠了。


陳大舍


因為建造李蓮英的墳時,將周圍數百里村莊的雞蛋都買了回來,把蛋清和米漿混合提高墳墓的堅硬程度,所以民間將他的墳戲稱為“雞蛋墳”。

李蓮英是清朝的大太監,深受慈禧寵幸,被賞帶二品頂戴花翎,這對於太監來說是莫大的榮耀。

因為清朝入關後鑑於明朝宦官亂政,不僅大幅度減少宮內太監的數量,從明朝的9萬多人降到3000多人,對官階也嚴格控制,在康熙時最大的太監是五品官員,雍正時提升到了四品。

到了乾隆時,進一步限定太監的品階,規定太監最多隻能到四品,四品以下的五品、六品人數也有限定。

而慈禧無視前面幾位皇帝的定下的規矩賞李蓮英帶二品頂戴花翎,可見對他的寵幸。

慈禧死後,李蓮英為她守孝百日之後,就離開了他生活了幾十年的皇宮,回家定居。幾年後去世,隆裕感於他對慈禧多年的照顧,特意撥銀千兩給李蓮英的家屬辦喪事,並且在恩濟莊批了一個獨立院子建墳墓。

因此李蓮英的葬禮辦得極為奢華,完全是按公侯的標準,陪葬品也極為珍貴,李蓮英的貪財在清朝是出了名的。

因此當時的李家非常擔心有盜墓賊盯上盜挖。

為了提高墳墓的堅硬程度,李蓮英的墳墓用蛋清混合糯米汁、石灰等製成三合土,這種三合土是中國古代建築物的粘合劑,相當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超級大富豪沈萬三為朱元璋建造南京城是用的就是這樣的三合土。

它的堅固程度也沒有讓人失望,上世紀60年代,有人來破壞李蓮英的墳,足足挖了一個星期都沒挖開,只能沿著墓碑往下挖,通過墓道進入墓室。


桂西散人


盜墓和反盜墓技術在我國曆史上十分發達,各個朝代都不乏以盜墓為生的人。那些想在死後睡上萬年安穩覺,而不被盜墓賊打擾的顯貴富紳們,無不想方設法在長眠之地用上最先進的反盜墓技術。

李蓮英墓之所以被稱為“雞蛋墳”,就是因為墳墓的修築採用了雞蛋清技術。“雞蛋墳”坐落在北京阜成門外八里莊西邊的恩濟莊,那裡是清代太監的“御賜”塋地,雍正、嘉慶都親自關懷過這塊據說埋葬了2700多名清代太監的公塋地。

與其他太監大都是草草埋葬不同,李蓮英的墓葬事宜還受到過慈禧的特別關懷。慈禧專門指示在太監群葬地和關帝廟之外,另建李家祠堂和李公之墓,分別用作祭祀和埋葬李蓮英,並專門安排了看護之人。

李公之墓修建時耗費雞蛋無數,工匠們用雞蛋清和糯米汁將小石子、白灰、黃沙等混合起來,用於澆築墓牆。當時為湊夠築牆所需要的雞蛋清,據說用掉了方圓幾十裡內的所有雞蛋,丟掉的大量雞蛋黃把周邊的村民吃到見蛋就吐的程度。

當年的景象有詩為證:“馬鬣封頭雞卵墳,黎民血淚染石灰。可嘆蓮公達顯宦,焉與三寶共爭輝?”詩中的“雞卵墳”便是對墳墓建造過程的生動寫照,也是“雞蛋墳”之說的最初來源。

最後修成的墳墓如同鋼筋混泥土一般堅固,後來人們挖掘這座墳墓時,使用鋼釺、鐵錘耗費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才將墓牆攻破。不過墳墓挖開後在裡面只發現一個頭顱,軀幹去了哪呢?據說李家人覺得李蓮英失了男根,埋進土裡會辱沒祖宗,不如只葬一個頭。

(感謝惠讀,歡迎點贊評論留言,更多精彩關注我哦)

讀歷見聞


李蓮英的陵墓為何被稱為“雞蛋墳”?神回覆“可能是想把蛋補回來吧。”作為晚清歷史上最出名的一個太監,李蓮英跟隨慈禧多年,可謂是風起雲湧,風光一時。死後的李蓮英,墳墓被稱為雞蛋墳。

李蓮英官至二品,慈禧打破了太監不得超過四品的規則。但是其實李蓮英的墳墓規格堪比皇家園陵,只是修建墳墓的材料還達不到那樣高的標準,還要用三合土。於是李蓮英買了大量雞蛋,提取出蛋清,用雞蛋清和三合土,這樣的泥土硬度可以和混凝土媲美。


由於李蓮英生前仗著慈禧囂張跋扈,大肆斂財,所以後來,慈禧太后死後,李蓮英就連夜逃出宮去。當李蓮英離開皇宮後,以前的輝煌生活不復存在了,沒過三年,就一命嗚呼了。至於是自殺還是他殺,都不得而知。

在李蓮英死後,他的屍體被放在四個棺材裡,分別埋在不同的地方,真身就埋在了這“雞蛋墳”裡。有傳聞說後來李蓮英的墳墓被挖開,只有一個頭顱,可見人們對其恨意有多深。


歷史密探


說起李蓮英,這可是在我國的歷史上有一號的人,慈禧身邊最紅的人就是他了,據說李蓮英參與了很多的慈禧的一些重大的決策,當時的朝上大臣們沒有幾個人敢真的得罪李蓮英,怕得就是他在慈禧身邊說上自己的幾句壞話,那可就麻煩了。 打開百度App,看更多美圖 但是等到了慈禧死了以後,沒有了靠山的李蓮英也是害怕了,沒過了多久,就從宮裡搬了出來,自己在別處安了家。不過值得一說的李蓮英雖然不在宮裡了,但還是每月都會得到“工資”的,這在當時的太監裡可是獨一份的存在喲。 到了後來李蓮英死的時候,宮裡還專門給了他家上千兩銀子,用作他的葬禮開銷,一句話就是怎麼做大怎麼來,李蓮英畢竟是宮裡的人,下葬時也一定要風風光光的才行。不能丟了宮裡的人嘛。而至於為什麼李蓮英的墳被叫做是“雞蛋墳”,這還真不是虛叫的。 李蓮英的葬禮規格非常高,他的墳墓被恩准建在一個獨立的院子之內,在墓穴前面建有豪華的石柱橋和牌坊,根據民間傳說,當時李蓮英在下葬的時候耗資巨大,動用了數千民工從周圍百里的村莊買來了大量的雞蛋,這些雞蛋只要蛋清不要蛋黃,伴上石灰,然後用江米熬粥灌漿。所以在民間也把李蓮英的墳墓稱為“雞蛋墳”。


米斯特傑克


提到這,我只能說,這是舊時統治階級罪惡的罪證。

李蓮英修建墳墓,為了讓墳墓結實,於是,用大量雞蛋混在石灰裡,修建墳墓。

而在當時的生產條件下,每年都有老百姓飢寒交迫餓死,一年也只能過生日的時候吃個雞蛋的情況下,李蓮英作為一個太監,就能揮霍那麼多雞蛋,試想,更大的統治者呢?


辰州觀海


李蓮英出殯的那一天,同時由他們家抬出了四口棺材,向著北京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走去,有的說往東去了,就葬在清東陵慈禧的旁邊。其實四口棺材只有一個是真身,就葬在恩濟莊關帝廟北邊李公祠,因為不能僭越祖制


海之聲助聽器西安旗艦


清代貴族墳墓都有神道,享堂,寶頂,地宮。所謂寶頂就是民間所說的墳頭,但更高大型似高樁饅頭。叫雞蛋墳的原因是寶頂用黃土江米漿白灰雞蛋清混合堆成,當年親歷挖掘者趙廣志先生在訪談節目中描繪過寶頂的堅固。建墳時買了附近村子多少雞蛋,工匠們吃了多少雞蛋黃,附近扔了多少雞蛋皮,可能是周圍鄉親把它稱為雞蛋墳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