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說曹操,曹操到」的說法?

用戶6803291879189


“說曹操,曹操到。”恐怕是咱中國流傳的最廣泛的俗語了。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操著各種不同方言的語音,無論男女老幼,遇到剛剛說到某人,那個人就出現的情況時,都會不約而同的說:“說曹操,曹操到。”



一個一千八百年前的古人,知名度這麼高,直到今天還被後世子孫不停的唸叨,除了曹操,恐怕也沒有第二個人了。

這個俗語的來歷,有兩種說法。我就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

第一種,是個民間傳說。據說東漢末年,東漢最後一個小皇帝漢獻帝被人搶來搶去。先是被董卓挾持,董卓被人殺死後,董卓的一群手下又挾持了獻帝。後來,董卓的一群手下鬧分裂,李傕挾持了漢獻帝,郭汜挾持了眾臣。然後這倆人又打了起來,機靈的獻帝趁機跑了。沒跑多遠,李傕和郭汜又聯合起來追趕他,想要重新把他逮回去。

眼看李傕和郭汜就要追上獻帝了。有人給獻帝獻計,說可以給剿滅黃巾軍積極的曹操寫信,讓曹操救駕。但是情況危急,信使還沒出發呢,這些人已經被李傕和郭汜的人馬包圍了。千鈞一髮之際,曹操派得夏侯惇帶著人馬救駕來了。夏侯惇大敗李傕和郭汜。漢獻帝高興的不停的唸叨:說曹操,曹操到。從此,這句話就流傳開來了。


當然,事後,曹操救駕有功,被漢獻帝大大嘉獎。再後來,天下的人都說曹操也“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後話了。

還有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末清初文人毛宗崗的評說:

“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別趕曹操。諺雲:方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這裡面也有一個搞笑的故事。曹操攻打呂布,中了陳宮之計,狼狽逃跑。後面追的呂布,叫住曹操,問曹操是哪一個?機警的曹操胡亂指了一個騎馬的人,憨厚的呂布就去連忙追趕曹操去了。


這個故事十分有趣。但我個人覺得,第一種說法更為可信一些。

歷史已經歷經千年。不管你是粉曹操的,還是黑曹操的,有一點都不能否認:曹操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

說曹操,曹操到。


煙花三月09


這個典故說的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在《三國演義》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公元129年,董卓被呂布所殺。司徒王允和呂布把持朝政。董卓手下李傕恐懼,無所歸依。李傕決定解散部隊,慌張逃跑。

但是謀士賈詡認為不妥,對他說道:“將軍如果解散部隊,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把你捉拿歸安。何況長安現在恨透了西涼人,揚言要誅殺全部西涼士兵。將軍不入西進長安,為董卓報仇。如果成功了,就可以掌控朝堂。如果不成功再逃跑也不遲啊。”

李傕採納了這個建議,夥同郭汜,樊稠等率軍攻入長安。他們成為了壓垮漢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賈詡也因為這個計策被稱為毒士。李,郭等人入城後擊敗呂布,呂布逃跑,王允被殺。李,郭等人縱兵燒殺搶掠,朝中官員和長安百姓被殺無數。



李傕,郭汜,樊稠把持朝政,最終產生內訌。有一次,李傕宴請郭汜,把郭汜灌的酩酊大醉,郭汜認為李傕要殺他。郭汜飲馬糞汁吐出酒水,用以醒酒。郭汜回去後就引兵攻打李傕。七月漢獻帝因為李,郭內訌逃出西安,準備懂歸洛陽。

後來李,郭二人又打算捉拿漢獻帝,漢獻帝一路逃亡到洛陽。但是洛陽已成一片廢墟。有大臣提議請曹操護駕。說他平剿青州軍有功,可以救駕,但是信史尚未出發,李,郭的軍隊已經殺到,在走投無路之際,曹操部下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保駕”成功,擊退了李,郭軍隊。



但是三國演義中說是曹操主動護駕,其實這是不對的。漢獻帝向很多諸侯都發了要求護駕的詔書。呂布也曾收到詔書,但是呂布苦於沒有糧草,所以沒有護駕,他還拍使者向漢獻帝請罪。不過以曹操的狡猾,即便漢獻帝不發詔書,他也一定會搶著護駕。


漁耕樵讀


“說曹操,曹操到”的原話在什麼時候出現的,已不可考,但清初文學家毛宗崗修訂《三國演義》時,曾在十二回點評說:


“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別趕。曹操諺雲:方說曹操,曹操就到。當面錯過,豈不好笑。”

當時《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呂布”提到:

呂布從後拍馬趕來,將戟於操盔上一擊,問曰:“曹操何在?”操反指曰:“前面騎黃馬者是他。”呂布聽說,棄了曹操,縱馬向前追趕。

這裡,毛宗崗並未說“方說曹操,曹操就到”是自己的原創,而是點明是“諺”,也就是傳言,那麼傳言又是依據什麼呢?

我們先理解“說曹操,曹操到”的意思,願意是剛說到曹操,曹操就到了,現在人們多數是使用其引申義,大意是剛說到某人,某人就出其不意地出現眼前,而這種意外,可以是驚喜,也可以是驚嚇。

先說驚喜的,正是來自這句俗語的典故,出處來自三國曹操到洛陽救駕的故事,有好幾個版本,但是故事輪廓都差不多,當時漢獻帝在洛陽受到李傕、郭汜的威脅,有人獻計推薦請曹操來救駕,於是漢獻帝下令宣曹操入朝,之後李郭二人果然合兵來攻打洛陽,危急之時,曹操的軍隊趕到,將李郭聯軍擊潰,儘管曹操軍隊並不是在漢獻帝下令時立即出現,但時效性卻差不多,如同剛說完話,人就來了。

這段故事有幾層意思:

1、漢獻帝期待曹操早日來救,曹操如其所願,且正趕上最危急的時候;

2、曹操做事果敢,雷厲風行,符合其梟雄本性;

3、曹操的救駕是正面的,至少是救了漢獻帝。

再說驚嚇的,由於曹操的形象長期給妖魔化,成為心狠手辣的奸雄代表,所以後人只用曹操救駕故事中的巧合這一點,而在說這句俗語的時候,人們多數遭遇不希望出現的巧合,也就是“怕什麼來什麼”。

而更微妙的是,這俗語的主角曹操在《三國演義》中,也出現過三次“說曹操,曹操到”的巧合,都是在兵敗赤壁後,當時曹操望夷陵而走,在烏林西宜都北處,曹操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乃於馬上仰面大笑不止:“吾不笑別人,單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裡伏下一軍,如之奈何?”結果殺出個趙雲;接著又走北夷陵,行至葫蘆口時,仰面大笑又:“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結果殺出個張飛;最後在華容道,又在馬上揚鞭大笑:“人皆言周瑜、諸葛亮足智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使此處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結果自然是仗義的關雲長來了。

因此,這句俗語也成為一種提醒,告訴大家說別人壞話當心隔牆有耳,這言下之意,已經與另一句俗語“白天不能說人”接近了。

關於“說曹操,曹操到”,不知道您又是怎麼理解的,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