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同系列文章:

我在幾年前曾有一種錯誤的認識,以為歐洲古典藝術看過意大利就夠了,而現代藝術則只需到法國即可。其實歐洲的藝術發展真的是遍地開花,僅以西班牙為例,古典藝術大師有格雷柯、委拉斯開茲、戈雅,現代藝術大師有畢加索、達利、米羅,建築方面還有奇才安東尼·高迪,這些都是劃時代的人物,哪一位在藝術史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此推薦一套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天才藝術家》系列叢書,一共20本,分別介紹20位歐洲藝術大師,西班牙藝術家中包括《委拉斯貴支》(通常被譯作委拉斯開茲)和《戈雅》。

《委拉斯貴支》由意大利著名藝術學家斯蒂芬尼·祖菲編著,他曾編寫過《西方美術家辭典》。這本書對畫家的生平和代表作都做了詳盡的介紹。委拉斯開茲出生在塞維利亞,23歲前往馬德里尋找為王室服務的機會,兩年後得到國王腓力四世500金幣的安家費,開始在宮廷供職,並很快成為腓力四世指定的唯一可以為國王畫像的御用畫家。1628年他接待了到訪的魯本斯,在魯本斯的建議下,他兩次遊歷意大利,臨摹了不少意大利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委拉斯開茲離開西班牙期間,國王未請任何人給自己和家人畫像,一直等到畫家歸來。回國後委拉斯開茲迅速被提升為宮廷總管,從此進入他職業生涯的巔峰期,《宮娥圖》就是在這一時期創作的。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現存於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的《宮娥圖》。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戈雅》這一冊由意大利人寶拉·拉培利編寫。戈雅是18世紀西班牙誕生的又一位藝術巨擘,對後來的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和印象派等多個畫派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被稱為近代繪畫的鼻祖、歐洲最後一位古典藝術大師和第一位現代藝術家。書中總結他一生的繪畫生涯時說:“戈雅運用許多不同的媒材,創作了為數眾多的藝術作品,包括油畫、溼壁畫、素描、蝕刻畫、蝕版畫與石版印刷版畫,所有作品都呈現出生命的對抗形式:希望與絕望,光明與黑暗,情愛與仇恨,天堂與地獄;這些正是他在自己的人生中奮力搏鬥的兩極對立。戈雅通過藝術,確實完成了輝煌壯麗而令人難忘的描繪與詮釋。”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在普拉多博物館,有他最著名的畫作《馬德里1808年5月3日》。描繪的是1808年5月3日,拿破崙軍隊的行刑隊在皮歐王子山上處決馬德里的愛國者,以報復他們起義反抗法國的佔領。場景的戲劇性和緊張氣氛通過光線的運用得到加強。畫家有意將高舉雙手的白衣人描繪得異常高大,雖然他跪在那裡,但從高度看如果他站起來會比在場的任何人都要高。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另一幅名作也在普拉多,是戈雅在1800年繪製的《裸體的馬哈》。裸體畫在當時的西班牙是不被允許的,但他拒絕在原作上修改,最終只好又繪製了一幅《著衣的馬哈》。有趣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西班牙將那幅曾被禁止的《裸體的馬哈》印製成郵票公開發行,表明西班牙已衝破封建思想的禁錮,以此向前輩致敬。不過時至今日,這在某些國家仍是無法接受的。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前面提到的這些名畫都收藏在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它也是藝術愛好者必去的一處聖地。那麼,不妨在去之前好好看看偉大的博物館系列叢書之《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普拉多被譽為“世界四大美術館”之一,藏有14-19世紀來自全歐洲的繪畫、雕塑和各類工藝品,其中西班牙繪畫作品的全面和權威無出其右,同時也是世界上保有委拉斯開茲和戈雅作品最多的博物館。除這兩位以外,這裡還能看到格雷柯的《手撫胸膛的貴族男人》。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提香的《馬背上的查理五世皇帝》。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倫勃朗的《朱迪思在何樂弗尼的宴會》。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以上介紹的這些都是古典藝術,西班牙的現代藝術其實更為我們所熟悉,比如畢加索、達利和米羅等。國內對前兩人的介紹較多,我這裡只推薦一本關於米羅的書:發現之旅系列叢書之《米羅:星星畫家》

胡安•米羅1893年生於巴塞羅那,14歲被父母送進藝術學校學習。不過他的藝術才華並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以至於他中途退學並在17歲成為一名小職員。隨後他大病一場,父親把他送到老家蒙特洛伊鎮附近的農場療養。誰也沒想到,性格靦腆、天性質樸、崇尚自然的米羅竟在這片貧窮落後的土地上煥發了勃勃生機。他在大自然中汲取營養,逐漸嘗試野獸派、立體派等現代手法。1918年米羅的首個個人畫展在Dalmau畫廊舉辦,隨後他於1920年到巴黎尋求更大的發展。1924年他加入了超現實主義的行列,次年就參加了在皮埃爾美術館舉行的第一次超現實主義展覽,以後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二戰爆發後他定居馬略卡,期間閱讀大量神秘文學,開始構思鳥兒的飛翔、星河的流動等變體畫,成為超現實主義有機抽象支派最傑出的代表。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在巴塞羅那的蒙特惠奇山上有個米羅基金會,是收藏米羅作品最多的美術館。這裡有繪畫、雕塑、紡織品和陶器等,囊括了米羅一生中不同時期的作品。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視頻方面,首推BBC拍攝的3集紀錄片《西班牙藝術》。主持人是位批評家和藝術史學家,他帶領我們從伊比利亞半島南部一路向北,系統介紹了西班牙藝術的發展歷程。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第1集《摩爾人的南部》講了摩爾人在此建立的安達盧斯王國,從華麗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塞維利亞阿爾卡薩爾王宮,到登峰造極的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無不述說著當年伊斯蘭文化的輝煌。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第2集《黑暗的中心》將我們帶到位於西班牙中心地帶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托萊多大教堂,格雷柯為前者創作的《聖莫里斯的殉教》被腓力二世無情拒絕,為後者繪製的《基督被剝去聖衣》則被教會質疑,但他堅持己見,拒絕修改,使他失去了當時最重要的兩大主顧。此外這一集裡還介紹了以繪製聖人殉難場景著稱的裡貝拉和大膽嘗試普通民眾日常生活題材的委拉斯開茲。

現存於托萊多大教堂中的《基督被剝去聖衣》如今已成為格雷柯最著名的畫作之一。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第3集《神秘的北部》講述了現代藝術在西班牙的發展,首先來到“西班牙現代藝術之父”戈雅的故居,他的黑色繪畫帶給人夢魘般的感受;然後去往高迪的古埃爾公園,走進色彩繽紛的童話世界,以及帶有自然質感的聖家堂和現代藝術典範米拉之家;之後又來到畢加索博物館、米羅基金會和達利博物館,見識西班牙最偉大的三位現代繪畫大師的作品。最後還談到電影大師布努埃爾和將引領21世紀西班牙藝術的建築。

古埃爾公園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聖家堂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米拉之家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戰爭給西班牙人民帶來恐怖的記憶,也成為西班牙現代繪畫的重要主題。畢加索名作《格爾尼卡》描繪的就是法西斯暴行下無辜民眾的苦難和對自由與和平的嚮往。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關於現代藝術,BBC推出了一套4集紀錄片《現代藝術大師》,每集介紹一位,其中有兩位來自西班牙,他們是畢加索和達利。雖然片中提到的作品很多都收藏在紐約和巴黎,但正好幫我們對兩位大師有個整體的認識。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如果想在西班牙國內集中找到兩位大師的作品,最好的地方就是馬德里的索菲亞王后藝術中心,那裡不僅有畢加索的《格爾尼卡》,還有達利的《偉大自慰者的臉》。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BBC紀錄片《藝術的力量》系列中也有一集是介紹畢加索的。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BBC紀錄片《曠世傑作的秘密》系列中有一集是西班牙名畫,介紹的是戈雅的《馬德里1808年5月3日》。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最後,推薦一部電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的《戈雅之魂》。其實我認為豆瓣上對片名的這個翻譯極不準確,原文《Goya's Ghosts》應譯成《戈雅筆下的鬼魂們》才符合原意。影片並非戈雅傳記,而是以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西班牙的一段苦難歷史為背景,通過戈雅串聯出宗教裁判所和拿破崙軍隊入侵給西班牙民眾帶來的苦難。影片男主人公洛倫佐由西班牙影星哈維爾·巴登飾演,女主角伊娜斯為大美女娜塔莉·波特曼飾演。雖然戈雅只是個大配角,但他一直牽動著故事主線,通過影片也可以瞭解戈雅那幾年的發展歷程,並對他在創作上發生的變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總結一下,去兩牙前不可不看的書與片之:藝術篇

書:

1. 天才藝術家系列:《委拉斯貴支》、《戈雅》

2. 偉大的博物館系列:《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3. 發現之旅系列:《米羅:星星畫家》

片:

1. BBC紀錄片《西班牙藝術1-3》

2. BBC紀錄片《現代藝術大師》系列:畢加索、達利

3. BBC紀錄片《藝術的力量》系列:畢加索

4. BBC紀錄片《曠世傑作的秘密》系列:戈雅的《馬德里1808年5月3日》

5. 米洛斯·福爾曼執導的電影《戈雅之魂》

意大利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