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庫屬於淅川縣管還是屬于丹江口市?

心中有夢15860809202


丹江口水庫,作為我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跨湖北和河南兩省,被人們譽為“中國的水塔”。但還是經常有很多網友爭論,丹江口水庫是在湖北,還是在河南的問題。

有的網友說“丹江口水庫,自古以來就屬於河南,湖北老想搶……”,還有的網友說“知道為啥叫丹江口水庫嗎?因為湖北有個丹江口市,丹江口水庫明明在湖北嘛!” ……等等類似的爭論,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一個個說得是言之鑿鑿,自信滿滿……

其實,不但是在網絡上,在現實生活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曾經有個上海的朋友A說要去丹江口旅遊,另一個朋友B就問了:“丹江口水庫在哪裡啊?”朋友A答曰:“在河南啊,這你都不知道?”

實際上,丹江口水庫不但屬於湖北,也屬於河南,換句話說就是丹江口水庫位於湖北河南交界地帶,跨越兩省。丹江口水庫庫區主要分為兩部分,湖北、河南各佔一塊,為兩省所共有。

丹江口水庫水利樞紐工程始建於1958年,最初是作為防洪、灌溉、發電為主的工程。當時湖北、河南兩地10多萬民工,在沒什麼大的工程機械的情況下,幾乎全靠人工不分晝夜地幹,戰天戰地,愣是將滾滾漢江水攔腰截斷,把這個水利工程給拿下了。可以想象一下當時數萬人同時施工的那種壯觀場面。

初期工程到1974年完工,前後歷時16年。無數的湖北、河南人民為此項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很多人為了支援丹江口水庫工程,拋家舍口移居到庫區工地那種艱苦的環境下,為工程的順利完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初期工程建的丹江口大壩長約2.5公里,高162米。如果按一般民用住宅樓3米的層高來算的話,大壩相當於50多層樓那麼高。可以想象在當時缺少大型工程器械的情況下,湖北、河南人民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

有網友不解,為什麼要花這麼力氣修這樣浩大的工程呢?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防洪抗災、灌溉、發電,另一個是南水北調工程,讓我們瞭解一下丹江口水庫的情況吧。

因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而形成的丹江口水庫,主要有兩個注入水源,一個是作為主要注入源的漢江,另一個是漢江的支流---丹江。

漢江是長江最大、最長的一條支流,發源於陝西省漢中市秦嶺南坡,從西北流向東南。流經陝西安康,湖北十堰(丹江口)、襄陽、鍾祥、仙桃,最後在武漢市匯入長江。

漢江全長約1577千米,從漢江源頭到湖北省丹江口為漢江上游,從丹江口到鍾祥為漢江中游,鍾祥到武漢為漢江下游。

漢江是江漢平原最主要的河流之一,為江漢平原送來充足的水資源。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的朋友對黃河氾濫引起的洪澇災害非常瞭解,其實漢江流域在解放前也是災害不斷。

舊社會時,在江漢平原廣為流傳的民謠這麼說的:“漢江大水浪滔天,十年倒有九年淹。賣掉兒郎換把米,賣掉妮子好上捐。打死黃牛餓死狗,背起包袱走天邊。”十年九淹,對靠天吃飯,土裡刨食的農民來說,這是最要命的,這就是漢江中下游地區當時的寫照。

因此,新中國以後,為徹底解決漢江中下游地區遭受洪水的威脅,是能抵抗百年一遇洪水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上馬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當時的近期目標。

丹江發源於秦嶺南麓的陝西商洛市西北,流經陝西丹鳳縣、商南縣,河南淅川縣,在湖北丹江口市和漢江交匯,注入丹江口水庫。

熟悉我國古代歷史的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丹江對於楚國的重要性。這裡是楚文化早期的發祥地,秦楚丹陽之戰,楚國大敗,從此由盛轉衰。

在丹江口水庫周圍發現數千座古墓,據專家根據分析認為,楚國早期的都城丹陽,很有可能位於如今已經淹沒的丹江口庫區一帶。

丹江口水庫多年平均入庫的水量約為394億立方米,其中漢江作為水庫最主要的注入源,多年平均注入水量約350億立方米,佔入庫水量的90%以上,丹江多年平均入庫量約為8億立方米。

從地圖上我們也能很清楚地看到,丹江口水庫分為兩個主要的部分,我們暫且將這兩個部分稱之為漢江庫區和丹江庫區。漢江庫區主要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丹江庫區主要位於河南省淅川縣境內。

丹江口水庫的大壩在湖北丹江口市城區,洩洪的總閘在丹江口大壩。一旦漢江上游發生大範圍降雨,江水暴漲,就會根據情況在丹江口大壩開閘洩洪。

除了總閘之外,有兩個引水渠分別向湖北、河南引水,用於農業灌溉。這兩個引水渠是湖北省的清泉溝隧洞和河南省淅川縣的陶岔樞紐。

而河南省內的陶岔水利設施,後來就成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陶岔渠首樞紐,也就是說南水北調從丹江口水庫送往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水,是從陶岔這裡流出去的。

如果把丹江口水庫看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大水池,陶岔這裡的水閘就是水龍頭。但是不能因為水龍頭在河南省內,就說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丹江口水庫在河南,這是兩種不同的概念。丹江口水庫雖然分為兩部分,地處河南、湖北,但它們是一個整體,合起來才是完整的丹江口水庫。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陶岔樞紐出水,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開渠輸水,在鄭州西穿過黃河,輸水到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區。

因此,從漢江借水送往北方地區,是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上馬的第二個原因。

2005年,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主體加高工程開工,將原來162米高的大壩又加高了15.6米,壩高達到176.6米,這個高度將近60層樓高了。

蓄水完成後的丹江口水庫水域總面積達到約1022平方千米,其中位於湖北境內的水域面積約為620平方千米,河南境內的水域面積約為400平方千米,分別佔丹江口水庫水域總面積的60%和40%左右。

有句古話說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而受益的人們,最不應該忘記的就是為了南水北調中線順利送水,而做出重大貢獻的湖北人、河南人。


地圖帝


丹江水庫歸中國管,丹江口市管半邊水庫蓄水,浙川縣管另半邊蓄水和主要供水是南水北調源頭(水閘),真正丹江口水庫歸陝西省河南省湖北省三省直管,一個管半個水缸的(湖北丹江口市),一個管收集水收的(陝西省),一個管半個水缸和水籠頭的(河南浙川),就這個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