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辞灶,只能跟随古人,过一下古诗里的小年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对这张灶王爷的画像有印象?小的时候,奶奶家也是这样被烟熏得黑黑的墙,每当小年的时候,就被贴上了灶王爷的画像。画底下是泥垒的灶台,以及黑实厚重的大铁锅,上边盖的是三爷爷用手编的锅盖。奶奶一边往灶王爷像下边摆贡品,一边跟我念叨:“今天送灶王爷上天去跟玉皇大帝汇报,给灶王爷点儿好吃的,让灶王爷多给我们说几句吉利话。”这样的情景,随着我的长大,随着奶奶的离去,只能留在记忆里了。

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辞灶,只能跟随古人,过一下古诗里的小年

今天又是小年。一个人,远离故土家乡,听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这些记忆才又慢慢鲜活起来。但是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辞灶,不知该如何传承这些传统,只能找了几首关于小年的诗歌来读,暗自慰藉。也把这几首诗词分享给跟我一样的年轻的你们。

祭灶词 范成大

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辞灶,只能跟随古人,过一下古诗里的小年

从范大诗人过小年的日期来看,他应该是南方人。一般来说,北方人是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南方人则是腊月二十四。小年是春节的前奏,从小年开始,人们就要开始准备年货,准备辞旧迎新过大年了!

从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灶王爷很是潇洒,以云为车以风为马,在人间逗留片刻之后就要去朝见天帝言说人间世事。人们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家家户户都将家里的灶台摆满:炖得烂熟的猪头、烧得鲜美可口的鱼、甘甜美味的豆沙、粉嫩的糕点团子……而且,这种酹酒烧纸钱的祭祀,必须是家中男子来进行,女人们则要避开,同时祈求灶王爷撇开家里的长长短短,只向天帝上奏家中好事。不过呢,要是天帝有什么好东西,一定要回来分一分呀。这首诗的画面感极强,把送灶王的习俗描绘得生动有趣,读来仿佛他们就在眼前祭拜,让我这颗游子之心得以慰藉啊!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辞灶,只能跟随古人,过一下古诗里的小年

有的地方辞灶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或将糖涂在灶王爷嘴四周的习俗,意思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到了天帝那里多说好话。鲁迅在《送灶日漫笔》中也写道:“灶君升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二十四日 文天祥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

不能陪在父母身边辞灶,只能跟随古人,过一下古诗里的小年

同样是过小年,有的人则能全家团聚、其乐融融,但有的人却孤身一人、茫然无所依,甚至面临着生死的抉择。这首《二十四日》沉重压抑,让我们看到了因兵败被俘囚于幽燕的文天祥,他即将赴死,这也是他的绝笔诗之一。“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重整河山黎民的壮心抱负尚未能实现,而身即将死,谁能给我来烧纸钱呢?

在这样的春年前夕,在这样寒冷的冬夜,你呢?你是怎么过小年的?是一家人围炉夜话,还是一个人独坐灯前、怅然若失?我猜恐怕是后者居多吧。快节奏的当代社会,让我们少了很多朴素的情感体验,那么,读几首诗或者是给家人打个电话吧,愿这样的夜里,你和你的父母都不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