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重返社會,你是否歡迎?

精神病患重返社會,你是否歡迎?

在金馬獎榮獲最佳新導演和最佳女配角之前,小編並沒有關於《一念無明》這部電影的任何訊息,導演黃進在獲獎感言中說到,編劇是電影的靈魂,而一念無明的編劇,則是他的靈魂,編劇在觀眾席上哭得梨花帶雨,小編想這麼懂得浪漫的導演所拍攝的電影,總不至於太難看吧,於是就對這部電影有了念想,但有些事想著想著就忘了,上映時搞忘記去影院看,下載了也放著很久沒打開,或許真是人上了年紀,情緒總會被所謂生活正軌拉著走了。

200萬港幣的投資,16天的拍攝,初出茅廬的新晉導演,想要創造驚喜,想必也絕非易事,在港片日漸式微的年月,已經很久沒有好作品出現在我們眼前了,當我一口氣將整部片一秒不漏的看完之後,內心中一股強烈的堵塞感如鯁在喉,有些壓迫感悶在胸腔,讓小編不得不借由文字,緩緩將情愫解構出來。

電影一開始,曾志偉飾演的黃先生從青山精神病院將阿東(余文樂飾演)迎接出院,回到逼仄的群租屋裡,這裡是香港底層人士的集中反映,也是陳奕迅在浮誇中唱到的屋村,雜亂的環境,鴿子籠一般的格局,公用廚房和洗手間。回到家中,上下鋪的床,收起桌子可以留出兩步的空間,臨街的窗戶已可帶來慰藉,阿東父親在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的棲身之所,就是阿東重新踏入社會的必經之地。

精神病患重返社會,你是否歡迎?

阿東患的是躁鬱症,近些年來這個詞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新聞中,而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真實新聞案件改編。阿東已經不知多久沒有見到自己的父親,精神病院方的電話中找到黃先生時使用了終於這個詞,而阿東的母親(金燕玲飾演),出嫁前家境殷實,備受寵愛,加上又讀過書,終日沉浸在往日那個站在陽臺上,樓下都有十幾個男人跟她求婚的往日中,卻無奈於嫁給阿東的父親黃大海,黃大海成日在外,跑大貨的司機總是在大陸和香港兩邊跑,曾幾何時也是眼睛長在頭頂,但最終還是無力驕傲,他與阿東母親的婚姻成了孽緣,黃大海想要改變阿東母親對自己的瞧不起,到最後卻也無力改變,於是逃避便成了他的選擇。阿東還有一個弟弟,一個香港都請不起的高材生,於是這個家,最終能夠逃出去的,只有阿東的弟弟阿俊。

阿東的母親,面對失敗的婚姻,常年不見人影的丈夫和遠赴重洋的弟弟,臥病在床,病痛折磨著她半夜驚醒引來鄰居投訴,唯一盡了全力照顧母親的阿東,換來的卻是母親的狂躁對待,這早已經為阿東的躁鬱症埋下了伏筆,阿東母親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還依舊在埋怨沒有人來看望自己,她那依舊不得志的老公沒了人影,而那個白眼狼的弟弟阿俊在美國也不會回來,唯一留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的阿東,卻被厭恨怒罵為撲街仔,當時就不應該把他帶來這個世界,她怨恨著阿東留住自己,而當阿東為自己母親清洗失禁的身體時,卻對阿東說出不好意思麻煩你了的話語,足以刺痛阿東對於親情的需求,意外最終發生了,阿東的失手讓母親離開了人世,他揹負著弒母的罪名,法院最終判定為精神躁鬱症,無罪釋放進了精神病院,還帶著幾百萬的債務讓自己的未婚妻獨自面對追債。

面對狂躁的母親,阿東是斷然不會將她送往養老院,而是辭掉工作照顧母親端屎端尿,阿東的父親只是每個月放下幾千元,從來沒有出現過,阿東弟弟阿俊,面對爛攤子選擇一走了之,真正撲街的人不在身邊,留在身邊的人卻揹負著太過沉重的苦難,在天台上,阿東和父親敞開來對話,他們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註定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艱難行走,阿東每天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都會想到那個意外的畫面,他永遠都備受煎熬;黃大海始終學不懂,他從第一天與阿東的母親結婚,就被告知嫁錯了人,見面就被憎恨,被嫌棄沒出息沒有用,黃大海只會開車,他只想藉由跨境開車賺多點錢,回家少受些氣,但最終只是弄巧成拙,六十歲之前,黃大海不懂得如何做老公,也不懂得如何做老豆,這一些苦難枷鎖,在小編看來,黃大海與阿東母親的錯誤婚姻,才是原罪!

精神病患重返社會,你是否歡迎?

電影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阿東出院後重新融入社會的艱難上來,導演想要更多突顯的,是這個社會對於精神病患的負面標籤,以求喚醒大眾對於創傷病患的關懷和同理心。阿東意圖重返患病之前的社會幾乎斷絕了所有可能,在朋友的婚禮上,阿東想讓賓客們尊重新人的婚禮,他的初衷是單純的,是善良的,是對於友情的強支撐,但所有人看到的是那個弒母精神病人,這個朋友最後卻在壓力下選擇了自殺。阿東想要重新返工,但當面試官問到那空白的一年後,儘管阿東如何解釋自己可以order地去bipolar,但用人單位不會在意阿東所述,啊東的未婚妻Jenny,在瀕臨絕望時藉由宗教,成為所謂新造的人,Jenny真的寬恕阿東了麼,真的徹底丟棄了內心地的憤怒和怨恨了麼?我看未必,眼看著自己29歲結婚30歲生BB一步一步精打細算的幸福生活被徹底地擊破,內心的憤懣如魔鬼般盤桓,Jenny近乎失控地控訴著對於阿東的恨,她只不過想要原諒自己,擺脫那深不見底的破碎夢想。那些呼和著以馬內利的人們,他們真的擺脫了內心的痛苦麼?我看未必!阿東最後奪門而出,在超市中一塊一塊將巧克力送入自己的口中,強忍著悲痛試圖通過咀嚼驅走內心的痛苦,那一刻,我認為余文樂演技爆棚!讓人心中揪起千結。

阿東的病情似乎朝著惡劣不斷走去,鄰居老太給黃大海推薦了慈雲山很靈的師父,黃大海並沒有在意,然而當阿東發現自己父親藏在枕頭下的用來防自己的錘子時,黃大海無法做出解釋,終於瘸著腿走進了精神病人家屬互助組織,他已經使盡了渾身解數,幾乎無路可走,互助組織裡,一個病患的夫人告知黃大海,試著告訴醫院,病患有自殺傾向,這樣就可以委託精神病院來照顧病人。黃大海陷入了進退兩難中,面對著困境,他給在大洋彼岸的次子電話,阿俊像是一個局外人,錢不是問題,阿東不要再管,讓黃大海選一家合適的養老院度過晚年,黃大海沉默片刻後問到,其實什麼都可以交給別人做的嗎?摔掉火機和煙,又撿起煙,然後痛哭。在歐美電影中常常看到的互助組織圍坐在一起分享的畫面,也在一念無明中出現,被錯認為陳先生的黃大海,經過內心不斷的掙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升斗市民無能為力,但是把阿東送回精神病院,阿東會恨自己,自己也會憎自己,隨便找十幾個藉口說盡力了,做撲街很容易的,但自己大半生都在躲避,最後回答了自己對阿俊的疑問,不是什麼事情都可以交給別人做的,那是自己的兒子啊。

電影最後在領居們的面對潛在危險前做出最後通牒中推向了高潮,人生來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所有成年人都害怕阿東對自己關心的人帶來危險,唯有餘先生,那個被餘師奶追著需要通過奮力讀書來走出鴿子籠的四眼仔,對阿東沒有任何防備,阿東沒有傷害那個在隔壁給自己讀小王子的厚眼鏡小孩,即便在阿東身上沒有看到任何暴力的傾向,也沒有理由指責餘師奶們的防備,他們無法承受意外。

精神病患重返社會,你是否歡迎?

藥品、巧克力、迷信、宗教、互助組織,在痛苦面前,人們想盡辦法去抗爭,但結果,很多時候完全不受控,人的大腦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一旦出現問題,後患無窮,導演希望通過該片。讓更多的人關注精神病人,去除負面標籤,給與理解和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關懷,這當然是對的,但是,當人們一次次看到新聞中的精神病人傷害事件,生命是脆弱的,是經不起意外的,這是一個悖論,恐怕連導演自己也會產生矛盾,人性都有善惡兩面,而大腦操控著行為,人類雖然不斷探索著科技,但對大腦的運行機理,知之甚少,面對精神患者,並非全是因為社會冷漠,是因為痛苦太過疼痛!在精神病領域裡,沒有誰是英雄!

導演在片尾字幕上打出: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佛教認為“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是因緣法的起端,一念無明正是人們由“念”產生的無明狀態,所謂“一念不覺而有無明”。但願大家都與無明絕緣,也與危險絕緣,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沒有邊界的絕望,看到深不見底的痛苦,看到防備與關懷的拉扯,但所有的癥結,都指向那一段失敗的婚姻,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應該是愛的包圍圈,但也因為愛,才可能滋生恨。在一般人的視野中,精神病人不正常,在精神病人的世界中,一般人才是不正常的,但願這個世界上不要再有這種對立,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後,對余文樂曾志偉方皓玟在這部電影中的演技高度肯定,當然還有金馬最佳女配角金燕玲的表現也很好。對於精神患者重歸社會,您持何種態度?歡迎發表你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