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1335」體系 打造平壩樣板——人行貴州省安順市平壩支行創建金融精準扶貧示範區紀實

2017年,人行貴州省安順市平壩支行在上級行的有力指導下,構建“1335”創建體系,充分發揮金融力量,不斷完善工作措施,整合各類資源、各種要素、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集,省級金融精準示範區創建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個目標”:推動平壩率先脫貧“摘帽”

人行平壩支行準確把握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略定位,緊緊圍繞通過創建金融精準扶貧示範區發揮金融力量,確保在今年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的目標。以起步就是衝刺的姿態,用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舉措、最務實的作風,充分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集中火力,攻堅克難。

“三個保障”:為金融精準扶貧“保駕護航”

構建“1+1+N”保障,全面統籌協調。人行平壩支行出臺創建實施方案、領導小組文件,科學系統地確定工作目標,制定八項工作任務,構建“1+1+N”立體化工作框架,確保指揮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各成員部門圍繞工作職責、形成梯隊效應、落實具體工作。

建立風險防控保障,維護金融穩定。人行平壩支行推動設立了3900萬元作為金融扶貧專項風險補償金,撬動金融機構1:10放大發放貸款,引入保險行業加入精準扶貧,切實發揮保險的兜底作用,有效推動金融機構扶貧貸款發放的積極性。

落實金融設施保障,夯實工作基礎。人行平壩支行通過確權、賦權、易權來促進農村“三變”,讓金融機構開展扶貧工作能夠摸清底數、有的放矢。鼓勵和推動金融機構完善服務體系,搭建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服務覆蓋全部9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和81個行政村。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開發農村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構建金融“大數據”。

“三個結合” 探索金融精準扶貧有效途徑

“強外援”與“促內生”相結合,為貧困人口點亮“致富明燈”。人行平壩支行組織金融機構開展“包鄉聯村”行動,為貧困村引入金融外援。結合實際情況,該行制定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和產業發展規劃,匯聚各家金融機構的“金融智慧”,為貧困人口點亮“致富明燈”。

“再貸款”與“產品創新”相結合,讓扶貧資金開上“直通車”。人行平壩支行充分發揮扶貧再貸款政策引領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運用再貸款資金和自有資金,簡化貸款辦理流程、拓寬抵押物範圍,讓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迅速獲得信貸支持。

“3+X”與“塘約模式”相結合,將產業扶貧引入“高速路”。人行平壩支行按照“合股聯營、村社一體”的“塘約模式”,找準切入點,組織推廣“3+X”的信貸模式,引導涉農金融機構發放扶貧產業貸款達2.17億元,讓信貸資金推動農村產業快速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優質米、蔬菜、中藥材、生態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五個起來” 創建工作取得實效

經濟發展更快,農民腰包鼓起來。2017年,平壩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1.12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791元和9314元,併成功創建全省“三變”改革試點區,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和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區。

農村面貌更新,美麗鄉村建起來。各金融機構累計投放各類貧困村寨建設貸款達26.3億元,打造了65個美麗鄉村,改善了一類貧困鄉鎮的交通條件,實現了鄉、村、組公路全覆蓋,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嶄新畫卷。

普惠金融更廣,金融服務通起來。平壩區實現了助農取款服務點行政村全覆蓋,讓農戶“銀行辦事不用東奔西走,金融服務就在本村門口”。

內生動力更強,農業產業活起來。通過金融機構結對幫扶貧困村、金融幹部包保貧困戶、金融政策傾斜貧困人員,激發了農戶幹事創業的內生動力,促進農村特色農業產業活起來。

扶貧政策更優,貧困人口笑起來。圍繞“1+16”配套扶貧政策,人行平壩支行指導各金融機構加大對產業扶貧等重點項目的信貸投入和金融支持力度,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動了廣大貧困戶增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