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把都城建在洛陽,爲何死後卻葬在咸陽的乾縣?

趣味車視界


這個問題比較容易說清楚!武則天建立的“周”王朝是從李家建立的“唐”王朝和平演變而來的,武則天稱帝后,外界一般的人還認為天下是李家的天下,武則天為了達到區分的作用,因此就把國都定在了當時同樣是京畿重地的洛陽。這樣,統治不會受到影響,還達到了區別的作用。至於她死後葬在乾陵的原因。是因為她臨死前把帝位又傳給了兒子,社稷又歸於李家,她又成了李家的媳婦,當然要和丈夫李治合葬在一起,丈夫葬在何處,她也就葬在了何處。只是苦了兒女,墓碑上無法書寫,只好給她立了一個“無字碑”……


彌勒徒


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一代女強人武則天登基稱帝,廢掉唐國號,建立武周王朝,將武周的定都定在洛陽,稱為“神都”。

從此,一生奮鬥歷經坎坷、時年65歲的武則天,走上人生最巔峰,登頂一代女皇,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


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強大的封建思想下,女人公然稱帝,可謂開天闢地頭一回!(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歷史隨時獲得!)



關於武則天定都洛陽,有個“厲鬼說”:她怕鬼!

唐高宗李治時期,武則天身在後宮,想活命、想擺脫命運乃至想稱帝,就必然要擊敗一切對手,你死我亡沒道理可講。於是,這就決定她既要雄才大略,又必須要足夠狠!

武則天之狠,從二次入宮開始顯現出來。她曾把王皇后和蕭淑妃兩個人先後整死,而且死得很慘。誰知這兩位也不是善茬,死後差點把武則天逼瘋,嚇得武則天長安皇宮不敢住,最後遷了都。

活人被死人差點逼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聽峰子哥一一講來。


據載,王皇后、蕭淑妃被害死後,武則天時常夜裡夢見“厲鬼纏身”,總是午夜被噩夢驚醒,還下了一道奇怪的嚴令:宮中一律不準養貓。武后怕貓,隨後宮中之貓,或打死或驅趕,一時間銷聲匿跡.....

這件事,在正史《新唐書-高宗廢后王氏傳》明文記載道:“(武后)後聞,詔六宮毋畜貓。”

雖然宮裡是不養貓了,但武則天仍然不得安生,問題越發嚴重。怎麼回事呢?

《新唐書-高宗廢后王氏傳》明文記載:“武后頻見二人被髮瀝血為厲,惡之,以巫祝解謝,即徙蓬萊宮,厲復見,故多駐東都。”

原來,武則天總在晚上夢見王皇后和蕭淑妃的鬼影,披頭散髮,滿身是血來的來找她索命,頻頻受到嚇得和困擾,於是遍請巫師作法驅鬼,然而並沒有什麼作用,後來為躲避鬼纏,就搬到了蓬萊宮,可是又見到王、蕭二人鬼影。沒完沒了,怎麼辦?


屢受驚嚇的武則天,心神不寧,都快被逼瘋了,後來長安皇宮也不住了,只好大部分時間住在東都洛陽。


她住到洛陽後有沒有好一點,我們已法得知,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後來當上女皇的武則天,直接乾脆就把都城定了在洛陽,也免受長安、洛陽兩頭來回跑的顛簸之苦了。

當然,雖說長安是唐王朝的首都,但也曾給了她太多坎坷心酸和痛苦非人的回憶,離開這塊傷心之地,到八百里以外的洛陽宮,也許武則天會感到安寧和舒適一些,也減輕心裡陰影(躲避鬼魂之類的糾纏等)。


武則天遷都洛陽,只是因為鬼魂和心理陰影嗎?

當然,不可否認,也確實存在有“厲鬼”這方面一些影響。但事實上,更重要是下面幾個主要原因。(歡迎關注:峰子奇觀,趣歷史隨時看!)


1、政治考慮


周武王志在“宅茲中國”,即在“天下之中”創建新都。後來周成王,新都建成,是為洛邑(即洛陽)。自此以後,洛陽始為以後朝代的都城。


武則天以洛陽為“神都”,確立神聖地位,修建萬象神宮表示天命所歸、武周為正統,亦有效法“武王立周,以建新都”之意。

一代女皇武則天,創立的武周王朝,由篡奪李唐江山而來。遷都洛陽,可在一定程度上擺脫或弱化支持李唐王朝的舊勢力。


遠離李唐舊根基,也可更好經營和穩固武周新根基。一來武周新朝新氣象,去舊都,迎新都;二來洛陽本也是武則天的勢力根基所在。


2、地理位置


就地理位置而言,洛陽適宜做國都,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是作為武周政治中心的首選。

洛陽,北枕黃河,邙山以為天然屏障;南有伊闕險峻,西控崤、函之險,東扼虎牢、黑石等關;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糧食足以自給。


故洛陽是一個“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勢要地,使洛陽具有“制內御外”的優越軍事條件,洛陽的地理形勢也適宜作國都。


3、歷史原因


唐高宗李治顯慶二年(657年),就實行“兩都制”,除長安外,還以洛陽為東都。此後,高宗頻繁往返於兩都之間。


其實,從麟德二年(665年)開始,唐高宗與武后就基本上長期居留在洛陽,長安則主要多用於國家大典、祭祀等。

唐高宗李治後期,一直住在洛陽,甚至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在洛陽病死。洛陽,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后共同長期陪伴相守之地,這裡面有感情因素,也有一層歷史遺留因素在。


4、統治因素



唐朝歷經唐太宗、高宗兩朝,統治的疆土不斷擴大。


高宗總章元年(668年)時,唐朝疆土達到空前之大:“其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根據當時唐朝疆域(範圍),與洛陽比起來,長安在版圖上的位置稍偏西。而洛陽,西接關中盆地,東連華北平原,自古就被稱為“天下之中”。因此,以洛陽為都,具有“居中而攝天下”的作用。


5、經濟原因


洛陽所處的關東地區,經濟條件要優於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


關東地區大片地處黃河下游的華北平原,其西端的三河(河南、河內、河東)地區為伊、洛、河、濟四水交匯處,自古以來農業就十分發達。


唐朝在“安史之亂”以前,這裡就已是全國最發達的農業地區。關東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間接加強了洛陽地位的重要性。

所以,綜上所述,武則天遷都洛陽,是根據當時的政治、經濟、地理等形勢作出的明智選擇,不僅僅是為了躲避王、蕭二人陰魂糾纏,順應了經濟重心東移的歷史趨勢。(歡迎關注:峰子奇觀,更多有趣歷史!)


武則天死後,葬入咸陽乾陵的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開僻了“開山鑿洞,葬山為陵”的先例,死後葬於咸陽禮泉縣的九嵕山上,稱為昭陵,昭陵是李世民與文德皇后長孫氏的合葬陵墓。

此後,諸多唐帝王也多效彷。後來,唐高宗李治,也在咸陽乾縣的梁山上,為自己修建了建了雄偉的乾陵。神龍政變之後,蒼老的武則天被迫退位,兒子唐宗中李顯復位,武周滅亡,天下回歸李唐手中。


武則天死後,李顯以“婦死從夫”,將母親武則天,以大唐皇后身份(李家媳婦名分)和父親李治,合葬於乾陵。所以,唐中宗李顯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撰文:峰子哥;點關注更多有趣歷史!歡迎點贊、轉發、評論交流!】


峰子奇觀


武則天之所以被人們說了一千多年,就是因她有著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她選擇葬在高宗李治的身邊,這正是武則天的過人之處。

我們知道,665年之後,武則天和高宗李治基本上是在洛陽度過的,四十年後的705年,張柬之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才把八十三歲高齡的武則天拉下了皇帝位置。

那時候,武則天給兒子李顯提出了死後要進入李氏宗祠,要埋葬在高宗李治身邊,要去除自己的帝號(“附廟、歸陵、去帝號”)等要求。

(乾陵雙乳闕)

後來兒子李顯尊重了武則天的願望,把她埋葬在了父親李治的身邊——陝西咸陽的乾縣。

武則天的這個選擇很有道理。

選擇葬入乾陵是武則天做出的很有穿透力的政治姿態。最為皇帝,武則天在接班人的選擇上儘管有過短暫的憂鬱,但還是決定讓自己的親生兒子來繼續執掌天下。選擇以高宗李治皇后的身份埋葬,可以安撫天下的李唐勢力。折騰了大半輩子的武則天比誰都明白,自己決定具有無形而強大的力量。這種決定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乾陵述聖記碑)

葬入乾陵是晚年武則天人性迴歸的必然選擇。神龍政變前後,武則天已經出現了內外交困的局面,武氏集團的力量正在削弱,李氏集團的力量波濤洶湧。她明明白白地意識到,如果把天下交給武氏,必然會出現朝廷政變,給家國帶來災難。而要求葬在李治身邊,既表明了自己是李家的媳婦,又給李唐集團表明了還政的決心。

有人說武則天葬入乾陵是為了享受李家子孫的祭祀,說武則天葬入乾陵是想給李家贖罪等等,這些實際上都是低估了武則天的大智慧。


文蹤旅跡


武則天在垂簾聽政一段時間以後,最終還是把他兒子從皇位上趕了下來,自己建立了朝代,並起了自己的年號,把都城建在了洛陽,過足了一把皇帝癮。

武則天不僅有野心而且有能力,可以把朝廷事務辦理好,使得各項事務井井有條,民眾安居樂業。最終到了武則天八十多歲高齡的時候,武則天被大臣們從皇位上面逼了下來,武則天無奈最終還是把皇位交給了他的兒子,天下還是李氏的江山。後世子孫雖然也有恨這位女皇奪了兒子的皇位而自己做皇帝,但是一是感念武則天最終還是把皇位交給了李氏家族,二是感念這位女皇帝的雄才大略,所以還是按照武則天的遺願,在其去世後將其葬於乾縣乾陵的梁山上。


1927年的古董先生


可能與唐太宗的昭陵有關吧?昭陵在前面起了開頭引誘作用,開僻了以山為陵的先例,此後,諸多唐帝王也就效彷著將自己葬於荒山野嶺之中,意喻至高無上,永霸天下。走出咸陽,站在咸陽原上北眺,昭陵最為雄偉壯觀,有歌遙讚頌:禮泉有個頂天寺,把天磨的格吱吱,讚頌乾陵:乾縣有個瓜婆陵,把天戳個大窟窿。可見其高度。李世民就以此山為陵,將自己埋葬在這裡。後來李治也在臨死之前叮嚀死後願將自己埋葬於父親那裡,好與父親在一起。乾陵與昭陵相隔30多公里,東西遙遙相望。後來,武則天死在東都洛陽,當時一部分大臣主張將武則天葬於洛陽附近,不要求埋葬於乾陵,李顯,李旦極力反對,堅持要與父親李治合葬,後乾陵就被重新打開,武則天就與李治合葬在一起,成為中國唯一一陵埋二皇的合葬墓了。


手機用戶63093108249


葬地是身份最明確的闡釋。武則天沒葬於洛陽而葬於咸陽最主要最關鍵的原因是武則天的武周沒有延續下去。

早在《周禮》中就有“冢人”、“墓大夫”之職,負責掌管“公墓之地”、“邦墓之地域”。“公墓之地”是指王族的墓地;“邦墓之地域”是指一邦中民間的墓地。王族的墓地以先王之墓在中央,子孫們按照昭穆次序分葬左右。庶民的墓地也要按照昭穆的次序下葬,不能想埋哪兒埋哪兒。

武則天生前奪了李唐王室的社稷立國武周,為了擺脫支持李唐王朝舊勢所以遠離李唐的根基、大唐的都城長安。以洛陽為神都,修建萬象神宮表示天命所歸、武周為正統。武則天大概也有效法武王立周後建新都的意思。周武王意欲在“宅茲中國”,即在天下之中建新邑為都。成王時實現了這個願望,建好了新都,就是洛邑,即洛陽。自此以後洛陽常為以後朝代的都城,這也是武則天選擇洛陽的原因之一。洛陽有得天獨厚的做都城的條件。

當然洛陽也有墓葬區。有東周古墓,有東漢古墓,曹魏古墓、西晉古墓、北魏古墓、五代後唐古墓。但是東周、東漢、西晉、北魏、五代後唐這些朝代都是有數代相傳的朝代,並且以洛陽為都,而不是像武周只有一任皇帝。

另外,武則天生前已退位,立了太子。太子李顯繼位依然是李唐皇室的皇帝。武則天死時的身份是李唐王朝的太后,武周王朝已經是不存在的事了。是李唐王朝唐高宗的皇后就要歸於李唐王族的葬地。唐代帝陵都在關中,唐高宗李治早就在光宅元年即公元684年葬入了咸陽的乾陵,武則天既然明確了身份也就只能葬在乾陵。


沅汰歷史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對自己的陵墓都非常重視,新皇帝登基後的第一件大事就為自己修建死後要用的陵墓。

個人認為武則天為何選擇死後卻葬在梁山,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1、防盜

要說哪位皇帝的陵墓最難挖,大概就是武則天的乾陵了,古有當時唐末起義軍黃巢調集四十萬大軍挖掘,近有國民黨上將孫連仲炸墓,然而乾陵讓他們望而生畏,最終屹立不倒。

2、風水

話說當時負責武則天陵墓選址的是李淳風和袁正罡,二人皆是風水玄學的大師,最終在梁山選到一塊風水寶地,也就是乾陵。相傳,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軀體仰臥大地,北峰為頭,南二峰為胸,利於女主,和武則天絕配

3、意願

再強權的女人,在愛情面前難免“矯情”,無論如何武則天的夫君高宗李治葬在梁山,她想死後“依偎”在旁,;再者,通過此舉,普天之下面前也是個最好的表率,畢竟當時“男權社會”思想還很牢固;最後,他也希望通過此舉,能緩和李家的矛盾,從她主動還天下與李家,說明她多少有點愧疚的

最後,歡迎大家補充回答,關注我,一起交流!


閒擺歷史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在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武則天把梁山選為陵地,進行大規模修建,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梁山從此被著名的夫婦皇帝合葬墓乾陵所代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