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省點讚!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於5月10日-5月14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我市組團參展的22家企業、江門市博物館以及江門五邑聯合博物館成員單位將最具代表僑鄉文化創意的各種產品在8號非物質文化遺產館的江門館亮相,為本屆文博會增添許多僑鄉文化元素,備受客商青睞。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文博會開幕的第二天上午10時,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李貽偉、廣東省文化廳廳長汪一洋、江門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惠紅等領導嘉賓前來江門館瞭解我市企業的參展情況,並繞有興致地聽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藝宮燈傳承人李仰東、茶坑石雕刻技藝傳承人林志明、福祿壽鹿角椅創始人盧志江以及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濠泥雞傳承人馮永勇對展品製作技藝的詳細介紹。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李仰東(左一)向李貽偉(左二)、汪一洋(右二)、周惠紅(右一)介紹東藝宮燈的製作技藝)

嘉賓們鼓勵參展企業要充分利用文博會的宣傳平臺,做精做強自己的本土文化產業品牌,唱響“僑鄉特色文化”大戲,積極推進江門文化產業健康繁榮發展。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李貽偉(左二)、汪一洋(右二)、周惠紅(右一)參觀茶坑石雕刻品)

走進江門館

江門館座落於8號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展位面積約216平方米,以“中國僑都·魅力江門”為主題,採取圖片、實物、多媒體演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製作等形式,全面推介江門的文化產業,重點展示文化旅遊業、工藝美術業、古典傢俱業等江門支柱產業中的龍頭企業,以及江門有代表性的文化產品。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為了更好彰顯僑鄉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文化品牌,做大做強特色文化支柱產業,各市、區文廣新(文體旅遊)局積極組織轄區內有特色的企業參展。

今年參展的企業有江門市佰分雲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門東藝宮燈有限公司、江門市盧藝傢俱有限公司、江門市宏匯科技有限公司、江門市藝典工藝品廠有限公司、江門古旗亭工業設計有限公司、新會豪盛紅木傢俱有限公司、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華潤傢俬有限公司、江門市新會區新寶堂陳皮有限公司、親芳澤茶業、岡州畫院、新會御柑園陳皮有限公司、開平市馮氏工藝品製作中心、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可味巧克力食品有限公司、台山市江山多嬌國際文旅展貿城、台山市嘉樂城食品廠、台山玉協會、台山市樺燊紅木傢俱有限公司、鶴山市茶葉果樹科學研究所、鶴山市摯雅樂器有限公司、恩平市恩州奇石實業有限公司共22家企業以及江門市博物館和江門五邑聯合博物館成員單位等,這些企業都是我市頗具代表性的民營企業,為江門此次參展文博會增添不少僑鄉本土特色,為江門館注入更多僑鄉元素。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上屆文博會,江門參展效果突出,市文廣新局榮獲文博會優秀展示獎和優秀組織獎,參展企業獲得8箇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一些文博會的“常客”銷售業績逐年增加,多次參展的“恩州奇石”雕刻工藝吸引了很多客商關注,現場接到訂單150多萬。“福祿壽鹿角椅”因其精湛的工藝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新會區新寶堂陳皮現場銷售火爆,5天銷售額比上年增加16%。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今年文博會江門展團的看點頗多,除了恩州奇石有限公司新研發的炻器產品和世界文化遺產開平雕樓(雕樓風采)系列作品,新寶堂的陳皮酵素,盧藝傢俱的無價之寶“鹿角椅”,還有首次參展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鎮濠泥雞、江門市宏匯科技有限公司的3D食品打印機以及咖啡拉花機、古旗亭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的智能家居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以及獲得“廣東十大老字號企業”稱號的嘉士利集團帶去的金山客品牌產品“碉樓故事”等。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值得關注的是,江門市博物館和江門五邑聯合博物館成員單位在文博會舉辦了文創展系列宣展活動,通過文博會的國際大平臺展示五邑聯合博物館成員單位文物復仿製品、工藝品、文具用品、日用品、服飾、紀念品、食品、動漫影視作品等。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以江門市博物館原創動漫代言人為藍本製作的華哥僑妹玩偶及抱枕系列,在現場參與社教活動者可以免費領取~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另外,由江門市博物館原創設計的動漫形象代言人華哥僑妹24款Q版表情包已登陸微信平臺。江門市博物館是全省第一家擁有微信動漫表情包的文博單位呦!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汪一洋(右一)繞有興致地下載五邑文禮文創作品之“華哥僑妹”微信表情包)

僑鄉經典

福祿壽鹿角椅

盧藝鹿角椅是選用馬鹿角和名貴木材製作的一種特殊坐具,共用動植物為原料在傢俱製作中獨樹一幟。因鹿角椅用料獨特、造型奇特、裝飾豐富、技藝精良,又是“家法”之象徵,遂被民間譽為“國角藝”。“盧藝鹿角椅製作技藝”傳承人盧志江傳承並拓展了傳統技藝,改良剔角傳統工具,融古匯今、刪繁就簡,將鹿角椅製作技藝發展到一個新的技術層面。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盧藝鹿角椅製作技藝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作品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廣東省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展、中國工藝品博覽會、廣東民間工藝精品展等評比和展覽中屢獲金、銀獎。其中《福祿壽鹿角椅》於2016年入選“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並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新會陳皮

新會陳皮是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漢族傳統名產。當地所產的大紅柑的乾果皮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又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所以向來享有盛譽。早在宋代就已成為南北貿易的“廣貨”之一,行銷全國和南洋、美洲等地區。陳皮不但有健脾胃,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而且更具解酒醒神,疏肝利膽和解結化癰等功效。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據說新會陳皮運往北方各地,過了嶺南之後,其味更為芳香。曾有華僑攜帶新會陳皮乘船出國,船抵太平洋,頓時芳香四溢,無法掩蓋。新會陳皮散發芳香撲鼻的香味,是其獨有品質。經藥檢部門初步化驗結果表明,由於土壤條件、栽培技術、農田氣候的差異,新會產的陳皮與外地移植新會柑的陳皮,其形狀組織結構雖然相似,但揮發油所含的成分及品味都有很大差異。因此,藥用與調味效果就相差很大。

東藝宮燈

南宋末年,南宋宮廷大量技工隨皇室成員南逃,至崖山海戰後散落於新會一帶,其中的宮廷花燈製作技師將手藝傳播,遂輾轉形成如今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藝宮燈。據傳承人李仰東介紹,宮燈以雍容華貴、充滿宮廷氣派著稱。製作時先以細木為骨架,鑲以絹紗和玻璃,在宮燈表面繪製各種圖案,懸掛在廳堂樑上以示喜慶吉祥。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據悉,2009年,東藝宮燈被評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隨後又被評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李仰東融入僑鄉元素,對宮燈材料、圖案進行改良,希望能讓改良宮燈走進更多的場合。

鎮濠泥雞

“鎮濠泥雞製作技藝”位列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據瞭解,江門開平水口鎮聯竹鄉鎮濠、茂竹兩村製作泥雞玩具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以前每到農曆年關,來自鶴山、台山、恩平、新會等地的商販們便駕車來採購泥雞作年貨銷售。泥雞外形古樸、價格便宜,深受人們的喜愛。大年初一是雞日,大量泥雞上市,一時泥雞啼聲四起,給人們帶來歡樂。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製作泥雞,春天挖泥,用木槌搗煉後,放進錫模壓成雞頭、雞尾兩部分,曬乾備用。雞頭部份有一橫膜,中有小孔,留來插哨。閒時制竹哨,把小籬竹裁成幾分長一截,在一頭斜削一刀,插進一小塊葉片,吹響即成。入冬時插哨,即把竹哨插進雞頭橫模,再用牛皮紙把雞頭和雞尾連接起來,著色塗油,便成成品。泥雞頭部下前方有一小孔,尾部左側也有一小孔,用嘴對尾部小孔一吹,泥雞便引勁啼唱,用右手拇指按住尾部小孔頻頻抖動,便會發出如母雞生蛋下窩時的咯咯聲,工藝之巧令人讚歎。

茶坑石雕刻

據《恩平茶坑硯石記》《履園叢話》《恩平縣誌》《恩平縣誌補遺》等歷史文獻記載,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藝起源於清朝嘉慶年初,流傳至今已有200多年曆史。恩平茶坑石雕刻技藝是基於獨特的恩平茶坑石石材與中國文房四寶文化相結合而產生的傳統手工技藝,是恩平市獨特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

被省點贊!有一種“江門氣質”叫文化自信!就是這麼自豪!

恩平茶坑石在歷史上又稱恩平石、茶坑硯石、恩州奇石。它材質獨特,色彩斑斕,紋理極其豐富。清朝著名學者阮元喜其“形色俱佳”而隨石賦形雕成硯山,並被書畫名家謝里甫太史喜愛而隨石點綴,遂石以畫傳,一時被充貢品。茶坑石雕刻技藝的工藝流程有選材、設計、勾圖、除浮、大雕、精修、拋光、捺蠟等8個流程。每個流程各有要求和特點,設計、大雕和精修流程是形成茶坑石雕刻技藝特點和品質的重要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