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育人:猶太人爲什麼聰明?

猶太人為什麼聰明?有人總結了四點:書是甜的;搶不走的寶貝——智慧;學者、老師為大;發問和答案一樣重要。

邏輯似乎有點顛倒,我覺得不是因為有了這四點猶太人才聰明,而是猶太人聰明,才做到了這四點。

故事育人:猶太人為什麼聰明?

那麼,猶太人為什麼聰明呢?翻一下猶太人的歷史就知道,猶太人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磨難。公元前1600年,迦南美地發生饑荒,部分希伯來人來到了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定居。約在公元前1300年,埃及的法老拉美西二世要建造兩座巨大的宮殿,把希伯來人變成了奴隸,讓他們開山挖石,服各種苦役。

過了幾十年,希伯來人的首領摩西乘機帶領全族人越過紅海,逃出了埃及。在逃離的行程中,希伯來人受盡苦難,缺水少食,風餐露宿,每天行走在大沙漠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寧可重新當奴隸,也不願再受這種路途之苦。摩西看到他的族人對命運失去了信心,十分的痛苦。當他們經過西奈山麓的時候,摩西爬上山頂。下山後,他說,他見到了耶和華(希伯來人敬奉的神),並得到他的聖諭,有了它希伯來人就能交好運。

故事育人:猶太人為什麼聰明?

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國攻陷了撒瑪利亞,從此以色列國滅亡。公元前588年,尼布甲尼撒再次進攻耶路撒冷後,將全城的猶太人押往了新巴比倫——這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也就是威爾第歌劇中的巴比倫之囚。66年,羅馬總督掠奪耶路撒冷神殿和宮殿裡的寶物,遭到猶太人的堅決反抗。70年,提圖斯血洗了耶路撒冷,摧毀了第二聖殿,屠殺了全城的猶太人。

此後,猶太人便離開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了世界各地。那個時代,在異國他鄉謀生的艱難可想而知,遭受驅趕、迫害是家常便飯。在以後是二次大戰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

磨難增進一個人的智慧,磨難也增進一個民族的智慧,但磨難也可能擊垮一個人,擊垮一個民族。綿綿不絕的磨難為什麼沒有擊垮猶太民族?

故事育人:猶太人為什麼聰明?

猶太民族其實與其他本來民族沒有多大區別,他們也失去過信心,但機緣巧合,在關鍵時候出了一個摩西,摩西裝神弄鬼,爬西奈山,稱自己見到了耶和華(希伯來人敬奉的神),並得到他的聖諭,有了它希伯來人就能交好運。後來演變出猶太教。

眾多的的磨難因為這個偶然事件沒有擊垮這個民族,剩下的就只能是另一種可能:不尋常的磨難刻蝕出不同尋常的智慧。

傳統宗教經典是猶太人的靈魂,四處飄零所依靠的只能是實用技能和處事的智慧,經典、實用技能、處事智慧,這三者是猶太學校的三駕馬車。

猶太人歷史給教育的啟發是:第一,磨難是人才雕刻機,胡楊,之所以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就是因為經歷的磨難多,人也如此。第二,靈魂要有安放處。人生得有寄託,有盼望,有意義,這樣才不會被磨難嚇到,不會失望、絕望,生存、幹事才會有綿延不絕的動力,才會在勞累、迫害、誤會、委屈中感受到心靈的幸福,從而覺得活著值,付出值。

故事育人:猶太人為什麼聰明?

猶太人給人類發明了兩個心靈安放處,一個是猶太教,後來演化出天主教、基督教;一個是共產主義。一個在天上,一個在未來,兩者都是極好的靈魂安放處。有的人以兩個安放處的名義作惡,猶如有人借慈善行騙,不能把罪惡加在“慈善”上。(宮振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