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經絡養生,經絡暢通了,健康也變得順暢了

例如經絡裡的肺經走行到肩部,脾經走行在腿部,當肩背痠痛的時候按按肺經的脈絡和穴位,當腿痠腿軟的時候推一推脾經的走向,敲打一下穴位。這些都是非常容易的操作,效果又極其的明顯,可以立即緩解疲勞的感覺,讓身體倍感輕鬆。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經絡暢通了,健康也變得順暢了

屬足太陽膀胱經、督脈之交會(《靈樞》曰: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似拔。《素問》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痛。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又曰:熱病始於頭首者,刺項太陽而汗出止。又曰: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發為僕)。又屬足陽明胃經。(《靈樞》曰:足陽明之別,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又曰:胃氣上注於肺,其悍氣上衝頭者,循咽,上走空竅。《素問》曰: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浮腫。婁全善曰:病在胃而頭痛者,必下之,方愈也)。又屬足少陽膽經(《靈樞》曰: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李東垣曰:頭痛耳鳴,氣虛頭痛也,以人參、黃 主之。朱丹溪曰:東垣青空膏,治少陽頭痛)。

又總屬手足三陽經、陽維之脈(《靈樞》曰: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又曰: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素問》曰:頭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諸陽之熱逆也。王啟玄曰:三陽之脈,盡上放頭。頭者,三陽之會也。張子和曰:頭痛不止,乃三陽受病也。孫景思曰:今人頭風,亦由陽氣虛弱。沈承之曰:頭有五行,中行前自發際,循頂下項至大椎,屬督脈。前髮際上一寸,名神庭穴,屬足太陽膀胱、陽明胃經、督脈之會。後髮際上一寸,名風府穴;五分,名啞門穴,並屬督脈、陽維之會。第二行,去中行左右各開一寸五分,前後各以髮際為度,屬足太陽膀胱經。第三行,左右各直目童子上,前後亦以髮際為度,屬足太陽膀胱、少陽膽經、陽維之會)。又屬足厥陰肝經(《靈樞》曰: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及甚者,刺盡出血,後調足厥陰。

我們知道,經絡的根在臟腑,而末梢在指趾,所以天地的寒氣會從我們的手足進入身體。但是,經絡氣血在體內的正常流通是需要恆定的溫度的,中醫認為寒則凝,就是說,寒氣會讓經絡氣血流通不暢。如經絡輕度堵塞就會讓人患感冒、頭痛等病;如果手足長期接觸寒氣,經絡嚴重堵塞的話,就會得腱鞘炎、關節炎等疼痛難忍又很難痊癒的病。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經絡暢通了,健康也變得順暢了

《素問》曰:肝熱病者,其逆則頭痛員員,脈引衝頭也。又曰:徇蒙招尤,目眩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注: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搖不定;目眩耳聾,皆雲之狀也,此為肝厥,宜鉤藤散。王海藏曰:酒浸當歸,治諸頭痛。蓋頭痛皆屬肝木,故以血藥主之。朱丹溪曰:血虛頭痛,從魚尾上攻,相連頭痛者,當歸、川芎主之,蓋在足太陽、足厥陰也)。兼屬足少陰腎經(《靈樞》曰:厥頭痛,員員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許知可曰:肝虛為上虛,虛則頭暈;腎虛為下虛,虛則頭痛。李東垣曰: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逆,故令腦痛齒亦痛,宜羌活附子湯)。又分屬足六經(李東垣曰: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應,各加引經藥。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朮、少陰細辛、厥陰吳茱萸。又曰:太陽頭痛,脈浮緊者,川芎、羌活、麻黃主之。少陽頭痛,脈弦細,寒熱往來者,柴胡、黃芩主之。陽明頭痛,自汗,發熱不惡寒,脈浮長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主之。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腹痛、為痰癖,蒼朮、半夏主之。少陰頭痛,三陰三陽不流行,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厥陰頭痛,或吐痰沫,冷厥,脈沉緩,吳茱萸湯主之)。

炎熱的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屋裡,冬天注意戴手套,杜絕寒涼的食物,我們的經絡就會暢通無阻,永遠生機勃勃。

除此之外,保持經絡暢通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那就是步行。中醫認為,“走為百鍊之祖”,人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穴位。走路時,腳掌不斷與地面接觸,刺激腳底反射區,使對應的器官加快了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健身目的。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最好的運動是步行”之說。可是要想達到理想的鍛鍊效果,走路的技巧不可忽視。

走路時姿勢要正確,乳頭要正,目要平,軀幹自然伸直(沉肩,胸腰微挺,腹微收)。這種姿勢有利於經絡暢通,氣血運行順暢,使人體活動處於良性狀態。

步行時身體重心前移,臂、腿配合協調,步伐有力、自然,步幅適中,兩腳落地要有節奏感。

中醫養生經絡養生,經絡暢通了,健康也變得順暢了

步行過程中呼吸要自然,應儘量注意腹式呼吸的技巧,即儘量做到呼氣時稍用力,吸氣時自然,呼吸節奏與步伐節奏要配合協調,這樣才能在步行較長距離時減少疲勞感。

步行時要注意緊張與放鬆、用力與借力之間相互轉換的技巧,也就是說,可以用力走幾步,然後再借力順勢走幾步。這種轉換可大大提高步行的速度,並且會感到輕鬆,節省體力。

步行時,與地面相接觸的一隻腳要有一個“抓地”動作(腳趾內收),這樣對腳和腿有促進微循環的作用。

步行快慢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而定。研究發現,以每分鐘走80~85米的速度連續走30分鐘以上時,防病健身作用最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