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為紙本,縱49、橫131釐米,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
趙孟頫行書《陋室銘》,共19行,86個字,落款為"子昂"兩字,並蓋有"趙氏子昂"和"松雪齋"方印。著名古書畫碑帖專家、學者和書法家王連起先生看過這幅作品後認為這是趙孟頫早年的作品。
趙孟頫,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是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是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他在書法方面善於吸取他人的長處,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擅長篆隸真行草五體,其中楷書和行書造詣最深,並以其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等的書風創"趙體"書,與顏真卿、歐陽詢和柳公權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他所書的《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篇託物言志的銘文,表達了作者志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生活態度,有安貧樂道、孤芳自賞之感。
據說,這幅作品跟隨了趙孟頫一生,無論走到哪裡,他都以之為自己的座右銘,足以見趙孟頫自己的心境及所表現出的人生態度,與之不謀而合。
《陋室銘》這幅作品結字扁平,筆法遒勁,間架疏朗,氣勢端秀,雄渾大氣,但在嚴整中也可看到幾分靈動。整幅作品剛開始下筆時較端莊規整,有一氣呵成之勢,然而越到後面則顯得越為灑脫。
但從另一方面說,這幅作品可能由於是他早期的作品,在一些筆畫、結體上仍可以看出些許稚嫩,有別於他中晚期的作品。但後來趙孟頫通過臨習古人,博採眾長,還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趙孟頫的傳世作品有很多,代表作為《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等。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等等,他的一些關於書法的見解,也為現在的書法愛好者們給予重要的啟示。
《陋室銘》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
山不在於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於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裡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閱讀更多 寫字那些事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