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七月中旬,酷暑难耐,前来荔城区新度镇青垞村游泳池的市民络绎不绝,泳池里欢声笑语,售票处还有不少人排队购票。

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天气太热了,过来玩玩水,凉快凉快。”在休息等候区,一位新度镇下坂村林姓村民告诉莆田发布记者,比起去市区游泳馆,青垞村的游泳池更近一些,而且水质好,安全措施严格,放暑假了,他便带着孩子一起过来游泳,顺便体验这里的农家乐。

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位于壶公山麓、木兰溪畔的青垞村,是省定贫困村和全国扶贫旅游重点村,聚居着515户2386人。过去这里的村民大都外出打工,或是在家种植农作物,经济来源比较单一薄弱,在2008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

  2012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新上任的青垞村党支部书记陈德云认为,青垞有青山绿水,还有靠近城市的优势,不发展休闲旅游实在可惜!农村要发展,群众要脱贫,必须让村级党组织这个“火车头”先跑起来。于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充电、结对帮困等制度,成为村党支部的日常“作业”。

  近些年来,村两委干部着力优化农村环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山塘加固、溪道清理、兴建老人活动中心、橡胶篮球场等建设措施,为青垞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6年,青垞村以良好的村容村貌,被确定为莆田市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党支部瞄准时机,再接再厉,大胆推行“353”党建脱贫工作机制——落实支部引领、群众参与、党员示范等三大举措;发挥党支部、党员和群众在推动产业发展、项目攻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文化繁荣等五个方面的作用;实现群众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服务群众“零距离”、建立科学考评机制等三大目标。正在该村驻村蹲点、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蔡文耀告诉记者,“353”工作机制,旨在实现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赢。实践证明,此举对青垞村的脱贫攻坚,功不可没,意义重大。

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要上项目,必须有地。村党支部转变脑筋,通过流转60户村民的15亩土地,同时引进一家企业,投资一千多万元,创办集垂钓、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的度假山庄。该项目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山塘,兴建游泳池和水上乐园,周边配套羽毛球馆、篮球场等设施。在党员干部的多方鼓励下,村民们兴办了特色餐饮、果树采摘、旅游住宿等短平快的“农家乐”。去年暑期,每天都有上千人前来游泳、避暑,品尝当地小吃,购买土特产品。村民们高兴地说,还是党支部有战斗力,把城里人都引过来了,这不发财都难哈!

莆田荔城区青垞村:创新“党建+旅游”模式,村财增收梦成真

  青垞村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高举党旗,依靠“党建+旅游”模式,村财首次扭亏为赢。2017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一举摘下了“贫困帽”。青垞村委会主任王向阳说,通过休闲旅游业,全村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14814元。青垞人在家门口发“旅游财”,一时在莆田传为美谈。(莆田发布记者 陈恒山 沈 琳)

值班主任:林双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