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電磁波,那麼一個一個的光子是怎麼製備出來的?

後廠村村長


相信學過高中物理都知道原子的結構: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電子是圍繞原子核旋轉,根據能量最低原理,電子總是首先填充能量較低的軌道,處於穩定的基態。而當原子獲得能量時就,電子有能量就會有更強的力來抵抗原子核的束縛(電子這貨天生就不老實,想逃出原子核的魔爪),這種時候就處於不穩定的激發態。然後原子核又想把電子拽回來,所以電子就會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讓原子從激發態變成基態,(我們之前也說過:因為吸收能量而基態變成激發態;那傻子都知道激發態變成基態就相反)同時以電磁輻射的方式釋放能量。那個電磁輻射就是向外發射光子,根據能級的不同釋放的光子的波長也不同,躍遷的能級之間的能量越大就產生波長短的光子。


遠去的桅杆


電磁波有長波,中波,短波,微波,光波。到微波時,電磁波就具有很好的單一的方向性,到了光波就更突出,並表現為一個個的孤波——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光子”。光是怎樣產生的呢?是 電子在原子上的躍遷產生了光,一個電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一次,就向外產生一個光子。



奧斯眼中的世界


就本質上來說,現在宇宙中的能量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宇宙大爆炸(即總星系中的億萬星系黑洞在爆炸點附近碰撞,其引力勢能轉變為無數光子的動能)時沒有轉變為物質的能量,歷經一百多億年的膨脹變為了暗能量,另一部分是大爆炸後,存儲在物質中的能量,然後又在恆星的熱核聚變中逐步釋放出來,主流物理理論認為是質量變為了能量,本人認為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物質中的伽馬光子掙脫了質量點的束縛而釋放出來。現在我們看到的光子皆是來源於此。


孤猴78345271


在我淺薄的理解中,光子是人類假想的,其實是不存在的,至於研究它而得出的結論也只是這種猜想適應結論而已,可能未來某一天,設想被打破,這個理論就會隨之刷新。


龍頭物理


一些外表漂亮的女人被聚光燈照射成了女神,其實與其親蜜接觸的人都知道:它們還真的只是女人而已。同樣,人們現在對光的認知也還類似這樣的狀態,至今為止,還沒有任何科學家敢說:他觀察和檢測到了一顆單一的光子存在、或者其亮、滅的全部過程。


改名簡單


中學物理上說過,光不單單是電磁波,具有波和粒兩重性,可以表現出這兩種東西屬性,也可以表現出期中一種性質。或者說為了保持光自己的延續,它可以只表現出一種有利於自己的性質而存在。


有思想有行動的小螞蟻


光是一種電磁波,只要有變化的磁場或電場就會產生電磁波。光子是電磁波的最小單位,形成多半類似,是電子從原子的高能軌道跳到低能軌道時放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