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洪荒,接連數月的傾盆大雨淹沒了農田村莊、畜群房舍、森林山岡,眼前的一座座高山頃刻間也被淹沒,只露出尖尖的山頂。
遠古的彝族先民不可能解釋這突如其來的自然現象,認為犯了天地神靈,於是便向四處逃竄。
彝族始祖希慕遮的第三十一代孫阿普篤慕(因彝語漢譯的關係,有多種寫法:篤慕俄、篤慕、仲牟由)出現在四竄的人群面前。這位彝家漢子,身材魁偉,目光堅定,他召集四散的人群,帶領大家翻過一個又一個的山峰,來到高高的洛尼山,暫避洪水。
洪水消退後,阿普篤慕在洛尼山主持祭祀,在血與火、肅穆與神秘的盛大的祭祀中,由他的六個兒子“武、乍、糯、恆、布、默”分別率領六支人群,向不同的方向遷徙。
六祖的後代,當他們找到氣候溫暖、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就定居下來,開墾經營。經數代人的繁衍發展後,又祭祀分支,就這樣,六祖的後代越分越多,幾乎遍佈雲、貴、川、桂四省區,綿亙至今。
以上這段文字,是根據《西南彝志》、《六祖魂光輝》、《夷僰榷濮》、《篤慕源流》、《六祖史詩)等彝文經典所記載的關於彝族六祖分支的共同情節得出的。
一、一個東方的創世神話
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彝文的典籍記載了它的創世神話在彝族的創世神話裡,天地還在混沌之中時,產生了清氣和濁氣,然後形成了影和形。後來,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清氣上升在天變成男的希慕遮,濁氣下降在地生成女的希堵佐,二人共為人類的始祖。接著,一個叫史慕魁的人發明了火,一個叫哺額克的人知道了農耕和畜牧的方法。這時,天地已經形成,晝夜已經明顯,清濁二氣繼續不斷相交,人類出現了,篤慕的始祖白博耿、天君、地臣、無數的神也誕生了,人類繁衍,山林茂盛,獸類向四方擴展。希慕遮的第二十九代孫婁珠武有12個孩子,其中11個都因所居住的地方野獸太多,搬到了臨水的地方。只有武洛撮一個人留著。天神策耿直為了武洛撮把美麗的尚未出嫁的三女兒許配給他。篤慕之祖白博耿根據天神賜給他的經典定了結婚日。武洛撮與天神的三女兒結婚後,過了三年都沒有後代,於是,白博耿帶領二人祭祀祖先,一年過後生了第一個孩子,兩年過後生了第二個孩子,三年過後第三個孩子誕生了。這第三個孩子就是阿普篤慕。
在阿普篤慕的時代,天神策耿苴要滅絕人類鳥獸,發動洪水。策耿苴派額勺先住江頭,以後轉到四方,挖了十二座大山填了八條深谷,直抵江尾,只留中央一條山脈給阿普篤慕住在上面。天神向阿普篤慕說,滿了十天十夜後,你可以通過這條山脈往洛尼白去住。哪知道沒等到十天十夜,只過了七天七夜以後,阿普篤慕牽了自己的馬,趕了自己的羊,就往洛尼白去了。洪水退去以後,只有他一個人活著,七個太陽和五個月亮照射大地,使地上的樹木都乾枯了,只有馬桑樹沒有枯死。隻身一人的阿普篤慕在山中開墾。天神策耿苴派了三位使者,讓阿普篤慕在“拜谷楷嘎”參加歌舞。他的舞蹈及笙的演奏極為精彩,天神當時就決定把他的三個女兒嫁給他,三位天女每人都生了兩個孩子,這就是彝族史上有名的六祖。不知過了多少時日、阿普篤慕面對消退的洪水,毅然決定將六個兒子派往不同的地方,去尋求生存的空間,於是,在洛尼白上演了彝族歷史上一場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戲”,譜寫了一曲創世紀的史詩。
二、洛尼山,一個民族由此獲得新生
彝族傳說中的創世神話,象徵性地敘述了天、地、人及萬物的起源,帶有這個遊耕民族很大的審美性。但在彝文的經典中,阿普篤慕到洛尼山暫避洪水,進行的六祖分支,確是真實的歷史事件。據彝族史專家研究,彝族這一民族,起源於雲南的滇東北,後一個支系遷到蜀地,因蜀地遭受洪水,阿普篤慕又南下返回原祖先的發祥地進行六祖分支。“六祖是古蜀國彝人南下後在雲南的回家、疊加和重合,其根本仍在雲南”。彝族由何地遷到雲南滇東北暫避洪水,目前尚有從蜀地或從滇池遷往兩種說法。根據彝文經典,彝族的始祖希慕遮到阿普篤慕共三十一代。其中,從希慕遮到密乍軌,一共六代,《西南彝志》稱“創建君基業"。從希堵佐到投乍蚩,共五代,“創建王基業”。其後到阿普篤慕時,已三十一代,《西南彝志》記載說:“篤慕俄之時,大地的四方,地被開光了,洪水氾濫,人全被淹沒。”古彝經《勒俄特衣》中有“蜀地洪泛”,其深及峨眉山頂,只露山巔的記載。
為避洪水,彝族先民在部落酋長的帶領下,從宜賓進入雲貴高原(一說為今四川西昌)在洛尼山舉行盛大的祭祀分支儀式後,各自遷徙。阿普篤慕從蜀地遷往雲貴高原時有三個妻子,每個妻子有兩個兒子,分別為,第一妻痴以姑吐,其子為武(穆阿怯)乍(穆阿姑);第二妻嫩以米冬,其子為糯(穆阿賽)、恆(穆阿臥);第三妻尼額(穎)咪補,其子為布(穆剋剋)、默(穆齊齊)。
當時,由阿普篤慕在洛尼山舉行隆重盛大的分支儀式後,他的六個兒子均向不同的地方遷徙,根據彝文經典,遷徙的路線為:
武部,即穆阿怯,六祖之長子,分支後,遷徙到今昆明城西邊,到了六世武額克向外擴土,故云“武家地域寬,上至羅志更,中部賽奪吐,下至賽洪松”。此後,武之後裔又進行分支,向四方遷徙,擴展到湖南、湖北一帶。
乍部,即穆阿姑,六祖之次子,勢力在六祖中最強,分支後遷徙到昆明以南、以西一帶,後擴疆拓土,直至今越南、老撾緬甸一帶。到乍部第十代時,在蒼山洱海邊開闢建起8個城池,立9個大部落建立其政治制度,強大於保山、大理一帶。
武、乍之後裔,遍及今雲南大部分地區,佔據著彝人的大本營,“從滇北東川、會澤、至滇中昆明、陸良、石林、曲靖、楚雄等地至滇南紅河、箇舊等地皆為武、乍所佔”。
糯部,即穆阿賽,六祖之三子,先住佐雅紀堵電,後輾轉遷徙,傳至十二代時,向外擴張,遷到威寧一帶。一支遷往嫩姑城(成都),其後裔曲涅渡過金沙江,佔據涼山大部分地區,控制了整個金沙江南岸。
恆部,即穆阿臥,六祖第四子,恆部彝經又稱古侯,遷入涼山後,經過第二次分遷,遍佈滇東北部,後從昭通遷出,直至樂山、雅安一帶。另一支佔據滇東北、黔西北赤水河以南地區。另有一支以昭通為中心,居住於昭通、畢節等地,成為後世的“烏蒙部”。
布部,即穆剋剋,六祖第五子,分支後,向滇東、黔西北遷徙和發展。傳到第七代阿德布時,勢力強大,後裔以“德布”稱雄於世,以宣威為中心,佔領了黔西北畢節、遵義等地,後又從南面擴張,今沾益、東南的普安、北面的威寧均為其領地。到第九世體妥糯所生三子,勢力強大,今黔西南、廣西百色等地族均為此支系。
默部,即穆齊齊,六祖第六子。據《西南彝志》記載,從穆齊齊開始到清初,一共傳了七十代,其中傳至第十代列阿默時,其勢強大,後簡稱為默部。列阿默傳至默阿德,默阿德又傳至德阿施時,強奪豪取,到德阿施十二世裔烏所必時,繼承祖業,以古東川為中心,厲兵秣馬,向外擴張,向武部進攻繼後攻下昆明。德阿施的後裔後來發展為東川阿歹土司、鎮雄芒部土司、貴州水西土司及普安土司四大著名土司。
彝族在洛尼山進行的六祖分支,彝文經典均有記載,只不過大同小異而已,唯人名、地名因從彝語翻譯各異,如阿普篤慕就有篤慕俄、仲牟由、祝明、篤慕吾、六祖、阿普杜牧等稱謂及寫法。有的學者還認為,篤慕俄即是古代漢文記載的蜀王杜宇。另外,有關六祖分支的時間和地點,爭議很大,各位專家事出有據,各執一端,至今尚未有一個較為統一的說法。
有關六祖分支及阿普篤慕在“拜谷楷嘎”娶親的情況,彝族的典籍《物始紀略》第二集“歌場的起源”及《彝族源流》均有記載和描述,只不過是後來的人把處於洪荒時代的阿普篤慕所舉行的六祖分支這一重要的史實化為神話的朦朧回憶,進行幻想性的描述了。
在彝族史詩《物始紀略》中“歌場的起源”是這樣寫的:
闢貝谷山坳,舉祖設歌場,天人會地人,希略星少女,柴確星少男,做一對對歌;青雲霧少女,花斑虎少男,做一對對歌;白臉鶴少女,青頂鵑少男,做一對對歌。左日宮裡的,沽賽尼的女兒,叫尼穎咪彼,像白臉鶴飛;右月宮裡的,能賽能的女兒
叫能穎靡朵,像灰鷹展翅;星宮中的, 布賽啻的女兒,叫啻穎武吐,像鳥樣飛翔,降臨歌場中。天人地人相會在歌場。野人舞歌帕獐子吹蘆笙,狐狸圍歌場,三聖興禮俗,舉祖巡視歌場,是像這樣的。
“闢貝谷”據說在雲南古東川|境內,阿普篤慕就是在蜀地遭洪水後,來到洛尼白的闢貝谷設歌場,此地,即文前所說的“拜谷楷嘎”。阿普篤慕以對歌求偶的方式得到了天君的三個女兒。上文所引是阿普篤慕設歌場的熱鬧場面,充滿了神話般的色彩。
在《彝族源流》中,同樣也記載了設天地歌場人神共舞的熱烈場面:
點歌定曲, 由三聖定奪, 貝谷肯嘎, 他們來到後, 天地設歌場,已行了歌禮, 十六的夜晚,歌場人團圓,神人拉尼尼,在高天飛翔,像偉岸的鶴。神人拉陀陀,在遍地飛著,像杜鵑英姿。奏一曲蘆笙,俄素吹蘆笙,野人舞歌帕,飛人湊篝火。獐子打火把,住洛吐衣的,希略尼姑娘,……先祖篤米俄,舞三遍歌帕,奏三遍蘆笙,舞笙鴿叩頭,他如此舞著。……鳥樣飛得快,三尼君之女,來到了歌場,本是看熱鬧。額夠葛說合,索勒易做媒,嫁給篤米俄,……三人未婚妻,三女子同時,嫁給了篤米,六祖三母親,成美滿姻緣。
文中的“貝谷肯嘎”即前文的“闢貝谷”,“篤米俄”即阿普篤慕。當時,洪災吞沒了許多彝族先民,故阿普篤慕興歌場以求偶的方式繁衍種族是可信的,只不過後人在記敘這一事件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罷了。在六祖分支的貝谷肯嘎,人與神,獸與人,日月星辰,飛禽鳥獸,天神與凡人,天堂與人間,神話與現實,交匯於彝族神話中的“伊甸園”。
文:掌上會澤
閱讀更多 會澤萬事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