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爲什麼不是國際金融中心?

強乀人


上海還是先做中國金融中心再談國際中心的問題吧


一、金融中心

1、中國的貨幣當局在北京

2、金融監管機構總部在北京

3、四大商業銀行總部在北京

政策性銀行總部在北京

4、保險公司總部在北京

5、最大的幾個券商總部和北京各一半


這還只是純金融部門,如果考慮到中國發改委、財政部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北京更是壓制上海。


二、國際金融中心

1、中國外匯管制,資本無法自由流動

2、上海缺乏國際頂級金融機構總部

上海的國泰君安、海通,交通銀行,還只是小弟弟

3、中國的股市是封閉的市場,上交所沒法讓外資自由進行投資交易

4、上海沒有國際性大宗商品、衍生品的交割市場和中心



總之,上海沒有貨幣的國際化基礎,匯市、股市、債市都無法實現國際化自由流動

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的總部不多,水平不高


所以上海不是國際化金融機構

但這並不是上海的問題,這跟中國獨立的金融體系,有關。



我是家族財富密碼資深研究員張仲。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家族財富密碼


中國最有潛力的八大黃金地帶(中國產業佈局概述:上篇)


一、深圳:

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總設計師打造的樣板工程。

()、這座創新城市培育出的優秀企業幾乎佔據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半壁江山:

1、華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在通信領域幾乎碾壓著朗訊、阿爾卡特、諾西的屍體壯大的。

朗訊,曾經的行業老大,旗下的貝爾實驗性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操作系統(unix)C語言的發源地,也是晶體管和交換機的發源地。但曾經的輝煌都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今天通信領域已經是華為的天下,從基站設備到移動終端,再到處理器芯片。華為就像一輛重型坦克一樣碾壓行業的競爭對手。

華為現在要做的是利用自己強大的研發優勢開發出整個中國第一個移動終端操作系統。這是華為移動終端碾壓蘋果前提和必要條件:

美國資本利益是不會眼睜睜看著華為的安卓手機絞殺蘋果的,當華為移動終端足夠威脅到蘋果的江湖地位的時候,谷歌絕不會袖手旁觀的。相信華為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方面早就開始著手研究了。

2、騰訊,與阿里巴巴並駕齊驅的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中國互聯網通信領域的王者,旗下的微信產品、QQ產品已經滲透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變著中國人的交流方式、思維方式。

目前騰訊正在向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的方向發展和邁進:財付通、微商正在成為騰訊新的標籤。

註釋:騰訊也是香港股市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3、除了上述兩家領袖級的企業之外,深圳還培育出了中興通訊、華大基因、比亞迪、平安保險、招商銀行、大族激光等一大批知名企業。

正是這些優秀的企業給深圳提供了“百萬戶以上”年收入在6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產階級家庭。

正是這些中產階級家庭托起了深圳的高房價,也正是這些知名企業讓深圳這個副省級城市躋身中國三大一線城市行列。

()、深圳是中國第二大金融中心:

深圳聚集著中國50%以上的“中小微”創新企業,深圳為什麼能吸引如此龐大的“中小微企業”來創業,答案就在於深圳是中國第二大金融中心,深圳的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品種主要服務於中小微企業,所以這些“中小微企業”能在深圳獲得更多的金融服務、資本支持。

深圳的定位將是未來的中國硅谷,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就是為“打造中國硅谷”量身定製的金融服務板塊,未來這些板塊的ipo條件將更加寬鬆,中小微企業獲得資本支持的方式將更加輕鬆、更加便捷。

這是年輕人實現中國夢、財富夢的創業樂園。


二、重慶:


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並稱為中國三大經濟戰略規劃,作為新興的直轄市,重慶剛好位於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鏈接點”上:

1、“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向中亞、南亞、中東、北非、中東歐、西歐輻射影響力鐵路通道,是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空間。

渝新歐鐵路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第一條鐵路大動脈,是打通中國與歐洲商貿通道的“樣板工程”,這條鐵路經過重慶——>新疆——>中亞(哈薩克斯坦)——>中東歐(俄羅斯、波蘭)——>西歐(德國),是連接東亞到西歐的鐵路貨運運輸大動脈。

未來中國的鐵路還將鏈接到南亞的土庫曼斯坦、巴基斯坦、印度、伊朗、沙特等等。從而用鐵路

(高鐵、重載鐵路)將整個歐亞大陸連接起來,重新打造“陸權時代”來對抗西方主導的“海權時代”。

2、未來中國的製造業藍圖是這樣規劃的:

東部沿海城市以“高房價”為槓桿,利用經濟手段將“中低端產業鏈、低素質人口、低附加值產業”甩出城市中心,沿海城市的定位向高端服務業、高端製造業轉變。比如上海升級成為全球金融中心,深圳升級成為全球高新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硅谷)

這些中低端產業將往中西部轉移,由於北方缺水,轉移的方向就鎖定在了“長江經濟帶”上:中國中低端產業鏈將沿著“長江經濟帶”從東往西一路佈局,生產出來的產品沿長江黃金水道運輸至重慶,然後裝上火車沿“絲綢之路經濟帶(比渝新歐鐵路、中巴鐵路等)”集散大中亞、南亞、中東、中東歐、西歐。

所以重慶就是這種“產業佈局”的核心鏈接點:打通長江黃金水道,讓萬噸巨輪從上海直達重慶;重慶到新疆的高速鐵路將於2017年通車運行;修建沿長江滬蓉高鐵等基礎設施。

3、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兩極博弈中,作為貿易通道的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等海上通道都在完全歐美合體的掌控中,平時這些通道貿易無障礙通行,但在兩極博弈中局勢有變

(這是肯定會發生的),這些貿易通道是否暢通的問題馬上就會凸現出來。

註釋:儘管中國可以聯合泰國開挖克拉運河,但同樣面對印度洋上的美軍基地和蘇伊士運河的掣肘。

整個20世紀,西方在馬漢的《海權論》的影響下,控制了全球幾乎所有的海峽通道,這些海峽通道平時是貿易通道,但如果與實際控制方發生戰略衝突,人家不讓你通過,恐怕你也沒有辦法。

鑑於這種現狀,中國最高決策層提出來“一帶一路”戰略:海上絲綢之路我們不會放棄,但中國也會大力建設“路上絲綢之路”,歐美合體如果想在海上(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掐中國的脖子,那中國還有路上絲綢之路。

4、如果國際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則重慶的價值將會愈發顯現。

重慶通過“地票制度”常年將房價壓制在較低的水平,這為吸引東部轉移的“中低端產業鏈、低素質人口、低附加值產業”敞開了大門。

將來重慶將成為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中轉站”。

新加坡將“中新產業園”放在重慶有其深遠的產業佈局方面的考慮,大家不用懷疑新加坡的眼光。

5

、中國的西南地區有近2.2億人口龐大基數,這個地方需要一個經濟中心來帶動板塊發展。

成都、重慶都有這個潛力,但重慶有長江水道對沿江經濟帶的輻射能力,成都的主要涉及對藏區的輻射能力。

就產業佈局而言,重慶的優勢是成都無法比擬的。


三、上海(陸家嘴):


如果說北京二環以內是人民幣發源地,那麼這些人民幣最終將流向上海和深圳展開資本運作。


1、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上海將作為中國一級的全球金融中心,未來將比肩紐約 (或法蘭克福)、倫敦,成為全球最頂級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金磚銀行等機構已經成為上海金融中心的名片,其金融服務對象涵蓋大型企業(包括國企)融資平臺,金融期貨(股指期貨、股指期權、國債期貨等)服務,外匯買賣業務,人民幣黃金期貨、人民幣原油期貨等等。

全中國其他地方、其他產業的資金在使用和流通過程中都將有意或無意的到上海“走一圈”,或投資資本市場、或企業融資、或外匯買賣等。這種現金流將給上海帶來不斷的繁榮。

2、除非中國在國際博弈中被打敗,否則上海這個區域的土地價值會不斷攀升,這個區域房價下跌的唯一可能性是“中國的全球戰略遭遇重大挫折”。

3、現在上海現在邁向全球金融中心最大障礙在於中國“資本賬戶”尚未開放,國內外資本尚不能“自由的進出”上海的金融交易場所。這大大限制了上海的能力,也是上海落後與香港和新加坡的根本原因。

上海自貿區內的“資本賬戶開放試點”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這是未來中國開放資本賬戶樣板。

中國完全開放資本賬戶的那一天就是上海“羽化成蝶”的那一天,屆時上海將迅速超過東京、香港、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金融中心、中國最耀眼的東方明珠。


四、東北(黑龍江)

東三省現在的狀況是發展停滯、民生凋敝,老工業基地的國有企業效率低下,產品升級換代、技術創新、市場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人口外流和嚴重的官本位制已經將東三省拖入經濟停滯的泥潭中。

這樣一個滿目瘡痍地方為什麼被作者列為“最有潛力的黃金地帶”?請聽作者慢慢道來

1、作者描述的“最有潛力的黃金地帶”並不是指現在最發達的地方,而是指未來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時最有發展潛力的地帶。

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俄羅斯從棋手的位置上掉落,則俄羅斯能否有完整保留現有國家版圖的能力將“存在巨大的問號”:也許俄羅斯在軍事層面有這個能力,但國際博弈永遠不是軍事能力所能概況的,否則擁有強大武力的蘇聯也不會被解體了。

在國際基本格局即將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深刻、最複雜變化的今天,俄羅斯出於國家戰略層面的考慮與中國展開利益交換——比如俄羅斯經濟極度萎靡、社會極度動亂之下而不得不放棄某些非核心板塊來交換核心板塊的穩定、繁榮。

中國對西伯利亞(包括外東北)這片區域充滿了濃厚的興趣:2015年5月18日,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將黑河市愛輝區愛輝鎮政區名稱用字恢復為璦琿,璦琿這個名字之所以能在當時引發強烈的社會反響,根源在於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簽定的

不平等條約

——《璦琿條約》。這是沙俄侵佔中國1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條約》之一。

2016年6月份普金訪華期間,中俄兩國領導人就“國家戰略層面的利益交換”展開過深入詳細的談判,從已經公開的新聞事件我們可以推斷出當時談判的核心內容是“中俄聯合通過解決日本來解決西太平洋安全框架,從而將國際局勢導向對俄羅斯最有利、對中國(美國)最不利的多極化”,但俄羅斯必須向中國讓渡核心利益以平衡中國的戰略損失:這些利益讓渡中就包括了“讓渡西伯利亞(包括外東北)的地緣政治利益”。但是我們看到普金回國就拒絕了這種利益交換(註釋:7月3日俄氣拒絕中石油西伯利亞天然氣“一體化”開發提議)。

外東北的地緣政治利益主要包括了:油氣資源開發、東北的出海口、肥沃的黑土地。

俄羅斯現在之所以拒絕這種利益交換是因為“俄羅斯的全球戰略還沒有被逼到死角——它還有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威脅中東安全框架”這個籌碼。

等有一天俄羅斯被逼迫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是“振興東北”的國家戰略尋找到“突破口”是時間。

2、外東北是一片資源極其的豐富的地帶,它的開發潛力遠遠超過國人的想象力:

2015年度黑龍江北大荒地區糧食總產量達到2400萬噸,佔中國糧食總產量的近5%。北大荒所處黑土地中國只佔據三分之一左右,其餘的三分之二都在俄羅斯境內,目前俄羅斯境內的這片肥沃土地基本上荒無人煙。

註釋:

全球公認的三大黑土區包括了“東北、外東北”、烏克蘭大平原和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這些黑土地是公認是最肥沃的種植土地。東北大米確實要比南方的大米更加香甜可口。

如果俄羅斯境內的這片肥沃的黑土地被開發成第二個“北大荒”糧倉的話,中國每年可以增加近5000萬噸糧食,足夠養活1.3億人口,這對中國的糧食安全和人口擴張有著非同凡響的戰略意義。

東北如果能獲得出海口(類似於海參崴的出海口),東北的商品將直接進入日本海域,南下可以匯入大連、青島商品輸往印度洋的航道、北上可以進入“正在不斷拓鑿的‘北冰洋’航道”。

西伯利亞地下蘊藏著及其豐富的油氣資源,這些油氣資源將給東北工業振興提供源源不斷支持。

3

、“振興東北”作為國家戰略,如果僅僅著眼於東三省,鑑於人口外流嚴重、國企效率低下、冬天氣候寒冷的現狀,這個戰略目標很難實現。

“振興東北”東北作為國家戰略,其長遠規劃不僅僅著眼於東三省本身,而在於“二次大規模開發”東北這片熱土地——這個二次開發當然是開發未來“外東北”出海口和黑土地蘊藏的巨大潛力。

五、北京(三環以內):

這個區域是中國的權力中心,中國最優質的行政資源的聚集區域,也是人民幣的發源地。

1、在中國即有的文明體系和行政制度下,最核心的資源一定牢牢掌握在國家手中:

就拿現在如火如荼的互聯網金融來說,2009年馬雲未經過董事會強行將支付寶業務從阿里巴巴集團中剝離,支付寶成為一家獨立的中國人完全控股的公司。因為中國的法律規定“中國境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所有股東必須全部是中國人,否則無法獲得許可證”,今天我們看到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騰訊的財付通都是100%中國人控股的公司。在這些金融領域是不容許外國資本進入的。

事實上,淘寶和天貓如果離開支付寶將寸步難行,孫正義的那些投資也就是停留在“錢”的層面,它對中國的金融安全、貿易安全構不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2、國務院下屬

108家國資委直管央企

,大部分坐落在北京,這些央企是中國社會最核心的經濟要素,他們滲透到我們什麼生活的方方面面:居民用電需求都需要國家電力公司提供服務;每個人打電話需要使用三大電信運營商提供的服務;汽車加油需要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

北京的這些央企和其他事業單位提供著“數以百萬計”年家庭收入在70萬元以上的中產階級家庭,正是這些中產階級家庭支撐著北京全國最高的房價。

3、隨著中國國家綜合勢力在國際力量對比中的不斷攀升,北京的地位將越發吃重:北京的經濟發展與中國全球影響力的拓展範圍呈正比關係。

北京之於中國有著特殊的含義,這裡有中國其他區域無法比擬的、難以模仿的優勢資源,一代又一代的“北漂”循著前輩走過足跡來追夢。

北京的房價下降的唯一可能性是“中國在國際博弈的失敗後國際影響力劇烈下降,最終影響北京房價”。

4、除了政治中心,北京正在打造中國的影視產業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這也是中國拓展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關鍵要素。

作者認為“人文領域的關懷”應該成為北京最大的政治標籤,這無關有錢與富庶。

分佈在全球的數百家孔子學院正在拓展中華文明的軟實力,不管中國人怎麼認知孔子(有些學說只能說不能做,有些學說只能做不能說),但無可非議的是在諸子百家的學說中,推崇“人性本善”是儒家學說最能打動人心、最能教化人心、也最能佔領人類靈魂道德的制高點,這是中國能對抗西方輸出文化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籌碼。

鑑於至於中國的文化地位,北京應該更加突出人文關懷的理念、創造人文關懷的環境,從而向世界展示儒家學說的人文關懷理念和人與自然河西共處之道。

5

、儘管中國的金融中心在上海和深圳,但中國的真正搞金融的大腕基本上都生活在北京。這些人最懂得其中的奧妙:

就像美國的金融大腕都住在紐約一樣,因為美國是一個“資本利益”控制的國度,權力在美國資本利益手中、在紐約。

而中國是一個國家利益之上的國度。


六、杭州:

因為電子商務的興起,杭州正因貿易而崛起,這座城市正在被貼上貿易之城的標籤。

電子商務正在改變著中國人的購物習慣和消費模式。目前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帶動下,杭州周邊的大部分城市都在往電子商務方向轉型。

但如果因為電子商務的崛起就說杭州是未來的黃金地帶未免有些牽強,杭州真正的潛力在於: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則桎梏這座貿易城市發展的瓶頸將會徹底解鎖:

一、阿里巴巴現在最大的發展瓶頸在於向國際化市場邁進的過程中不斷遭遇挫折:

截止目前,阿里巴巴集團的國際化之路可以用失敗來形容:儘管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在中國搞的是如火如荼,但在歐洲市場、美國市場、中東市場、拉美市場上阿里巴巴基本上沒有任何重大建樹。

阿里巴巴的國際化之路走得如此艱辛的根本原因在於“當前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權”依然牢牢的掌握西方手裡,西方在各個行業的貿易規則制定中預留了無數的對西方有利的陷阱。

比如:大飛機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必須取得美國和歐洲的適航證方能進入國際市場銷售,這相當於限制了其他國家的大飛機制造產業。

不止是阿里巴巴集團,中國的其他高端產品(高鐵、大飛機、核電等)在“走出去”的國際化道路上也是非常艱難,究其原因還在於中國無法制定有利於自己的貿易保護規則。

二、如果國際局勢進入兩極化,則中國將打造自己的勢力範圍——在人民幣本位制的基礎上構建中國自己主導的全球貨幣體系、全球金融體系、全球貿易體系。

在這個體系中,中國的商品將不會遭遇任何貿易歧視。

中國產業升級不斷升級突破最高端領域的今天,儘管中國高端技術產品在技術層面已經非常先進,但卻很難再國際市場上打開銷路,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的高端產品已經與西方長期把控的“高端產業鏈”形成了全球競爭的態勢,西方可以容許中國將“低附加值的中低端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但絕不容許將高端產品(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到世界各地來衝擊西方的“高端產業鏈(比如大飛機、比如高鐵、比如芯片製造等等)”。

如果西方把控的高端產業鏈被中國徹底擊潰,那西方在工業領域就會徹底失去話語權。西方絕不容許這種情況的出現。

中國也知道自己突破高端產業鏈的核心要義不在於“討好西方”,因為西方可以容忍中國的中低端產業鏈覆蓋全球,但絕不會容忍中國的高端產業鏈覆蓋全球。

所以中國“高端產業鏈”升級的最核心的要素在“建立自己的貿易體系、制定自己的貿易規則”

三、中國打造的“國際貿易體系的雛形已出具規模”:

1、東亞方向打造的10+6(RCEP)已初具規模;南亞方向的“中巴經濟走廊、中緬印孟經濟走廊”正在穩步推進。潛在的區域還包括了中亞、伊朗等等。

2、當中國在自己的兩極勢力範圍內建立中國中國主導貿易體系和貿易規則,則在這個體系下,中國的高端產品(大飛機、高鐵等)將暢通無阻,中國將從真正意義上完成產業鏈的高中低通吃。

只要中國主導的“全球貿易體系”順利上線,則杭州這座貿易之城將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中國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貿易規則下,電子商務可以不受限制的推進,杭州可以將中國的商品通過網絡買到全世界去。

而不是像現在阿里巴巴集團到處開拓業務,但到處受限制。

七、喀什(經濟特區)

一、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設立經濟特區。喀什有什麼特殊之處能成為經濟特區,因為喀什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節點: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印度的鐵路門戶,正在建設的“中國——巴基斯坦鐵路”進入中國後的第一站就是喀什。

可以說,喀什是中國向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印度輸出影響力的“最重要的據點”,這個地方將因貿易繁榮,倉儲、物流、中介將成為最熱門行業。

二、同時,喀什也是“阻斷”中東極端勢力想南疆地區輸出影響力的重要障礙,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是遏制極端分裂勢力崛起的最好辦法。就像外蒙古無法影響力內蒙古一樣。除了文化上缺乏優勢外、經濟上也缺乏自信。

八、昆明:

一、與喀什的情況類似,昆明作為“中緬孟印經濟走廊”的中國起點,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可以向三個方向輸出影響力:

1、第一個方向:可以通過“中緬孟印經濟走廊”向南亞(孟加拉、印度)輸出經濟影響力,中國的商品可以通過這條線路進入南亞,從而與南亞戰略經濟交流。這是一個擁有近16億人口的大市場,儘管消費能力孱弱,但基數龐大。

2、中國(昆明)經緬甸實兌港直接面對印度洋;中國(昆明)經孟加拉吉大港直接面對印度洋,中國正在大力建設這兩個印度洋東岸的港口。

3、昆明通過“大湄公河次區域六國經濟走廊建設”來對東南亞輸出影響力。

二、作為突破馬六甲之困的策略,中國的油氣船舶停泊在實兌港後,將油氣資源通過輸油輸氣管道直接輸入中國境內,然後併入中國現成的油氣管線是一種可操作性非常強的方案。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中緬孟印經濟走廊”正在遭遇西方的阻截而是不是陷入戰亂狀態,這對中國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構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三、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15年以進展比較緩慢,究其原因還是在於西部的市場消費端被牢牢在限制在本地市場——即這裡的商品的銷售端只能在本地消耗,而不能依託國外市場。

現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大規模展開,鐵路運輸以及成為西部生產的商品打入國際市場的核心要素。

只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企業、工廠才會大規模在西部建廠,從而帶動經濟發展、社會就業、民生富庶。一一昊天經緯


山佳2006


上海是金融中心,但不是國際金融中心。

第一:金融機構聚集度不夠

與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的金融機構聚集度嚴重不足,特別是外資金融機構和金融中介、非銀行金融機構數量存在明顯差異,在金融機構質量問題上也存在較大差異,與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紐約,法蘭克福相比,沒有一套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和走向國際的發展體系。而且還有北京、深圳等地的內在競爭,幾大龍頭商業銀行和上市公司總部均設在北京,金融交易大多在北京完成,2014年,北京金融業增加值位於全國第一,到2015上海金融業增長22.9%,位於全國第一,但是深圳金融業迅速發展,增加值2542.82億元,相當於上海的70%這種格局對上海形成國際金融中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第二:缺少高素質金融人才和國際通用型人才

強大的金融人才體系是金融業發展的必要條件,金融中心擁有高素質金融專業人才是其保持競爭的關鍵。中國這幾年經濟發展速度較快,但還是處於社會主義初步建設階段,與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起步較晚,發展較晚,沒有一套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的缺失是必然的,雖然國家正在努力培養高素質金融人才和國際性人才,但非一朝兩日就能完成,需要時間與環境,而且與北京相比,北京是政治中心,高校也沒有北京多,所以人才的缺失是必然的。所以需要引進國外人才,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但是引進人才只是一時之計,要想金融業崛起必須要把自己的隊伍建設強大,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三:對外經濟政策的限制

近幾年來,上海不斷放鬆對外資、金融的限制與管制,對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不斷改革,努力優化金融軟環境,但其根本還是社會主義經濟為根本。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這場遊戲是歐美等國家制定的規則,那麼無論上海怎麼改革,都無法像紐約、倫敦一樣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說,上海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必須要適應世界金融規則,不斷的去調整,為融入世界金融市場不斷努力。

四:歷史發展

18、19世紀,歐洲等資本主義國家就掀起一股世界性的資本流,對資本主義全球化不斷改革,為後來國際金融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與上海相比,起步和發展都大大落後,所以上海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語:綜上所述,上海必須要針對自身的不足,以及面臨問題的障礙,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征途上,明確提出戰略,加快人才的培養,放寬對金融國際化的限制,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的功能,不斷改革,逐步發展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


瀟湘財經Fin


溫馨米老鼠

其實很多城市吧的人認為國家批准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就能成為。我覺得是一廂情願。 這裡我只想分析香港為什麼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而且我只談軟條件。國際金融中心中心一般為航運中心,因為需要大物流和交通的便利。

我覺得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只能是市場的選擇。國際金融中心就意味著有大量的資金堆積在你那裡,可能是幾萬億的外幣。所以任何企業家都會很慎重選擇自己資金存放地。而亞洲他們紛紛選擇了香港和新加坡。

於是你要問為什麼企業家要選擇香港和新加坡,而不是其他呢? 首先第一條,你要相信當地的zf。請問在上海你相信zf清廉嘛?新加坡和香港是世界上最廉潔的ZF這是公認的,所以他們信得過ZF。其次就是服務的能力。香港居民英文水平普遍比較高,能夠為國際很多國家交流雙語報到。所以很多歐美人士在哪裡交流無太大障礙。上海呢?

再次就是法制,香港丟個垃圾可能判罪三年,而上海沒事。再者法官收不收黑錢呢?在香港法官從來不敢接受別人的請客。在上海可能法院會幫助zf一起黑商人。港商也遭遇過。

再次是管理,香港的管理全世界知名。700多w的人口,那麼點空間堵車都很少,因為管理到位,大家都按次序。港口管理世界前茅,我在港企工作過,感覺管理水平和內地企業比高了太多。上海的水平我就不說了。

正因為法制的健全,ZF的清廉,加上社會的安定,居民服務能力高,能夠遵守法律。在可以管理的基礎上,產生了大量的金融人才,才能夠管理好金融市場。香港才可以放開金融,給世界,成為自由港。加上天然的港口,和航運優勢。才有了國際金融中心——香港。

上海要做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在法制,ZF清廉執行力,居民服務能力下功夫,而且還要培養高素質的金融人才才可以開放金融,不然就會變成日本金融股災。所以上海不是國家批准就可以當金融中心的。只有你具備了這些條件,自然而然的資本家就會選擇你。而不是國家政策批一批你就認為你是啦。這樣就太可笑了。


王銳想和你說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確下,什麼是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是不是國際金融中心?

然後再回來上海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相比還欠缺什麼?

國際金融中心

國際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是指聚集了大量金融機構和相關服務產業,全面集中地開展國際資本借貸、債券發行、外匯交易、保險等金融服務業的城市或地區。

其能夠提供最便捷的國際融資服務、最有效的國際支付清算系統、最活躍的國際金融交易場所的城市。金融市場齊全、服務業高度密集、對周邊地區甚至全球具有輻射影響力是國際金融中心的基本特徵。

那麼上海是不是國際金融中心呢? 顯然是的,之所以有很多人認為上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因為上海在相對於紐約、倫敦、香港而言,影響力還是偏弱的。

參照下2014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

1、紐約 786分

2、倫敦 784分

3、香港 761分

4、新加坡 751分

5、蘇黎世 730分

6、東京 722分

7、首爾 718分

8、波士頓 715分

9、上海 713分

10、三藩市 711分

那麼上海相比較紐約、倫敦、香港,這幾個金融中心城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

老戴認為,有兩個原因導致:

一、上海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只有不到20年時間,與老牌金融中心相比,人才儲備與培養方面有很大差距;

從2009年4月29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上海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步伐才開始加速。


二、內地太多城市在創建金融中心,相互競爭,導致上海無法形成金融資源集聚;

從檢索的數據來看,中國內地共有31個城市明確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包括:

4個直轄市(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20個省會城市(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濟南、石家莊、杭州、南京、廣州、福州、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南昌、成都、西安、昆明、烏魯木齊、南寧);

7個核心城市(深圳、青島、蘇州、寧波、無錫、溫州、廈門)。

這31個城市當中,明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北京、上海、深圳三個核心城市。而且這三個城市的金融業已經具備相當的發展規模和聚集度。這三個城市雖然在地理位置上分別居中國的華東、華南、華北三個方向。但關於國際金融中心最核心考量的國際金融機構中國總部駐地,三座城市明顯是相互競爭的,北京是中國的行政中心,吸引了最多的國際金融機構進駐。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上海在創建國際金融中心的路上,還有很多要彌補,超越東京、新加坡、香港,難度很大。


戴耀邦


香港居備了做為國際(不是國內)金融中心的條件:1. 採用與紐約,倫敦一樣的普通法,有利於保護私有財產。上海及深圳採用大陸法,不利於發展現代金融業。2. 比上海及深圳有更自由的資訊流通。3. 港幣與美元掛勾,大大減低了匯率風險。 4. 沒有資本管制,資金完全自由進出。5.稅率低及稅務很簡單。6.有大批金融人才


HW85399342


一、上海無疑已經是中國最主要的金融交易中心。上海及周邊地區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上海港在歷史上就是連接中國與世界上的樞紐遠勝於當時的香港、新加披、東京等亞洲各國城市。而今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上海必然會成為世界上的主要的金融交易中心。這應當是勢在必行,志在必得的事情。中國為此已經作出不懈的努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二、當人民幣具備與世界各主要貨幣實現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之時…


留研


上海為什麼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具有輻射周邊地區的巨大潛力 上海作為歷來的內外經濟接軌的重要樞紐,其周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流域經濟...

為什麼上海不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首先,你得知道嘛叫國際金融中心,然後,成為金融中心需要的條件,再然後,中國具不具備這些條件。簡單說,...

上海為什麼會成為世界金融之都: 上海具有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所需的完備的金融體系、金融機構、人才、環境與管理 金融市場的完備程度,是衡量...

為什麼上海發展那麼好經濟條件在國內那麼優越卻沒有成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中心???: 最近的電視新聞又在說上海要建立國際金融中心,又給大家描繪一幅壯麗的圖畫,使很多上海人心潮澎,又激動了...

關於上海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的問題: 我跟你說,中國政府要辦的肯定會辦的得到的。 集中力量辦事,你知道中國的這種作風的吧。 還有樓上的很多...

我國為什把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而為什麼不是其他地區?: 很簡單啊,因為上海經濟好,高新技術人員多!還有主要是上海靠海!就像你想 想當年為什麼在中國畫的幾個圈...

舊上海為什麼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國外資本主義的侵略,租界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北京和上海哪個會成為未來的國際金融中心?? 為什麼?: 上海,地理優勢擺在這裡,經濟發展比較快速,而且上海現在就已經是我國的金融中心 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中...

中國為什麼選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而不是其他城市: 首先地理位置優越,臨近大海,交通便利,其次,有深厚的經濟基礎。


日報界


央行在北京,五大行總部在北京,政治和經濟根本不可能分開,上海根本連金融中心都不是還談什麼國際金融中心?錢都在金融街好麼!再說上海就是一個沒落城市,未來長三角最窮城市,不配做金融!


釋意77677275


一句話管總,缺乏金融生態最基礎的海洋法系。如,紐約/倫敦皆為海洋法系司法體系+地理位置,而法蘭克福/盧森堡只是區域金融中心。中國香港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金融皇冠,切不可弄丟了。否則新加坡就更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