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在共和國一千多名開國將軍,有一位這樣的少將:他是老紅軍,軍職卻不高,只是一名團長;他從軍幾十年,鮮有指揮打仗的記載。但是,誰見著他,都油然而生敬意。他去世時,沒有人去發通知,前來弔唁的人在醫院門口站成了20多排——震動了整個軍界和媒體。

他就是中央警衛團團長張耀祠。

張耀祠說:“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確實是如此。

因為一生保衛毛澤東,他當軍人,沒戰功;他當領導幹部,無經濟貢獻,也無其他方面的成就。但是,他以自己的忠誠和職守,贏得了無數人的敬仰和讚譽。

張耀祠17歲參加紅軍,革命生涯近80年,在毛澤東身邊工作40年,時間之長,無人能比。他對毛澤東感情深厚,遠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忠於毛澤東,也是毛澤東最信任的人。

此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張耀祠與毛澤東的情緣,始於他參加紅軍站的第一班崗。

那是1933年7月。張耀祠剛參加紅軍,分配在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警衛連。警衛連的職責就是保衛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及其領導人毛澤東等。尚在新兵訓練之中,一天班長對張耀祠說:“你去站崗。”

這是他作為軍人乃至平生第一次站崗。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是到毛澤東的門口,為毛澤東站崗。

張耀祠站在那裡,手持著槍,既緊張又興奮。一會兒,毛澤東從屋內出來散步,他見到了毛澤東。下哨後,他興奮地對全班戰士們喊:“我見到毛主席了!”

張耀祠與毛澤東相伴40年,而第一班崗,就是為毛澤東站的。巧不巧?

7個月後,張耀祠便離開了警衛連,去了紅八軍團。又過了幾個月,在長征路上,他被調到國家保衛局偵察科當偵察員。1935年1月,紅軍佔領遵義城。當毛澤東等人進城時,張耀祠奉命參加入城儀式的保衛工作。毛澤東在遵義老城廣場上,站在一條板凳上,向群眾進行了即興演講。張耀祠就混在群眾中,站在他身後,嚴防意外。

這是他第二次近距離接近毛澤東。

遵義會議後,張耀祠從國家保衛局偵察科調到國家保衛局特務隊,擔任班長。國家保衛局特務隊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保衛毛澤東等人的安全。這支部隊一直跟隨著毛澤東,在延安時改編為中央警備團時,張耀祠先後擔任中央警備團政治處主任、副政委、政委。

在抗戰初期,張耀祠曾短暫離開過這支部隊,在西安擔任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副官、招待所主任,但很快就被調回來,在中央警備團繼續在毛澤東等人身邊負責警衛工作,並且率領中央警備團跟隨毛澤東轉戰陝北,之後去西柏坡、香山。

新中國成立後,張耀祠在中央警衛師擔任警衛師副政委——仍然是負責中南海等重要機關的安全——屬於外衛。

此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1953年5月,汪東興找張耀祠談話,把他調到中央警衛局,擔任副局長,組建中央警衛團併兼團長,直接保衛毛澤東和中南海,由此,張耀祠從毛澤東的外衛轉為內衛了。

在第一次為毛澤東站崗21年後,毛澤東才真正認識他。

1954年的一天,張耀祠陪毛澤東在廣州越秀山游泳。毛澤東下水遊了一圈,注意到了他,一上岸就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他回答:“張耀祠。”

毛澤東又問:“你長征過沒有?”

張耀祠回答:“我經過長征。長征開始時,我在八軍團保衛局,到了貴州黎平,就調到國家保衛局來了。”但是,他沒有提起第一崗,甚至在毛主席生前都沒對他說過。

就從這一刻起,張耀祠與毛澤東形影不離了。

以後,無論是毛澤東在中南海,還是外出巡視,或者參加一些重要的國事活動,安全工作,都由張耀祠具體負責。而他時刻緊隨毛主席,一步不離,毛澤東在哪,哪裡就有張耀祠。

漸漸地,除了安全保衛外,毛澤東的衣、食、住、行,都由張耀祠負責。1966年秋,毛澤東要穿軍裝上天安門。可他一直沒做過軍裝。張耀祠急中生智,從一中隊一名大個子戰士那裡借來一套軍轉,讓毛澤東穿上,就去了天安門城樓。

此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一般都是分上下班,張耀祠則是真正與毛澤東朝夕相處,有家不回。張耀祠後來說:“我擔負保衛黨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任務,前後算起來有40多年的歷程,相當一部分時間與毛主席形影不離。從60年代開始,基本上是與毛主席住在一起的,很少回家跟親人團聚。”——他與毛澤東在一起的時間,比與家人一起的時間,都要多得多。

由於常年跟隨毛澤東,張耀祠回家很少,甚至只習慣陪伴在毛澤東身邊。有時候,到了深夜,毛澤東入睡了,他就睡在毛澤東的房門前——如此的忠誠和如此的責任心,恐怕只有張耀祠一人。

1966年7月,毛澤東從南方回來後,因為種種原因不再去豐澤園住了,先住在釣魚臺,後來一直住在游泳池。張耀祠的心是與毛澤東連在一起的。每天晚上,他就帶著手槍,睡在與毛澤東臥室相連的一間更衣室裡。誰要是對毛澤東不軌,絕對想不到隔壁的更衣室內,還睡著他的忠誠衛士——張耀祠!

時間一長,毛澤東那間更衣室,便成了張耀祠的辦公室兼臥室。

張耀祠時刻跟隨著毛澤東,也經歷了許多重大的事件。1970年在廬山會議的緊張時刻,每晚毛澤東開會後回到住處去,司機由於大霧或者下雨看不清路,張耀祠就穿著雨衣,提著油燈,走在汽車前為司機照明。在毛澤東南巡時,他扛著機槍,日夜守在毛澤東的身邊。

張耀祠一生對自己的家鄉江西于都很有感情,但調任中央警衛團團長後,因為日夜保衛毛澤東,幾十年沒回過一次於都。新中國成立後,他共回過于都老家五次,一次是1950年,其餘四次都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後:1986年、1990年、2001年、2005年。

毛澤東曾經對張耀祠說:“你們比我的兒女都要好。”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與世長辭。張耀祠悲痛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在毛澤東去世後,他也離開中南海,去了成都軍區,擔任副參謀長。但是,他對毛澤東的深情毫無減弱,反而愈發強烈。在他的家裡,處處擺放著毛主席的塑像,每個房間都貼著毛主席的畫像。在業餘,他也不休息,伏案把在毛主席身邊經歷的往事,寫成回憶錄。每逢毛澤東的生日、祭日,他都要去毛主席紀念堂,看望老人家。

此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毛主席

張耀祠跟隨毛澤東大半輩子,毛澤東沒有為他升過官。在軍銜上,這位1933年參加紅軍的老軍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1964年才晉升為少將。在行政職務上,從1953年進入中南海到毛澤東去世,幾十年中,他一直是中南海警衛局副局長,沒升過半級。

張耀祠也沒有發財,家裡的傢俱都是公家的,他除了幾件軍衣,幾乎一無所有。

張耀祠有權麼?除了保衛毛澤東的大權外,沒有用過其他任何的權力。甚至,他擔任成都軍區副參謀長——一生最高的軍職後,想為家鄉撥點錢搞建設,都辦不成。

改革開放後,很多名人紛紛為家鄉建設作貢獻,通過各種途徑為家鄉撥款撥物。于都老家的鄉親們對張耀祠也抱著很大的希望,多次派幹部找到他,希望他撥一些錢物支援家鄉建設。張耀祠辦了,一次找人撥了8萬元,為縣裡一個自來水廠建了一個水塔;一次找人撥了9萬元,給家鄉辦一個編織廠作啟動資金。鄉親們看別人一撥款就是幾十萬上百萬,希望他再幫一些忙,他只好實話實說:“我能力有限,這兩筆錢都是找了又找,找了很多的人才弄到的。我沒這個能力了。”

後來,一個企業老闆聽到這件事情後很受感動,說:“于都是革命老區,張老說沒能力支援,我出一點錢算是支持。”私人贊助了張耀祠的老家于都曲洋鄉20萬元,修建了一座過江大橋。

張耀祠沒能力為家鄉人撥錢送物質,但對家鄉飽含感情。2010年10月30日,他在南昌突發心臟病不幸逝世,享年95歲。在彌留之際,他囑咐骨灰運回老家安葬。火化後,他葬在於都縣曲洋鄉石灶村一個山頭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