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茨威格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在每個月的9號即將到來的時候,看著花唄裡要還的賬單,你會不會感到焦慮?

當花唄成為消費的一種習慣後,它帶給了我們什麼,改變了我們什麼,影響了我們什麼?

一個普通人在使用花唄時,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幾個心理過程,不妨從以下這幾個方面感受下,看看是否有你的影子?

1

買單時很爽

說買就買。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2

還款時很痛

“花錢-還錢-花錢-還錢”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3

能不能不還了?

想得美。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4

下個月再也不用

打臉。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5

逾期不還,然後呢?

不堪設想。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做了無數次的立誓嘗試和掙扎之後,多數年輕人終於與下面這位網友一樣,意識到:

那些用花唄的年輕人如何了?

錢越花越多,只會發生在一種情況下,那就是你的能力配得上你的野心,否則只能是,你的債越多,你明天的壓力越大,你漸漸變成了一個有點抑鬱的年輕人。

老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理性消費,量入為出,不如動動手,把花唄調整到自己可以承受的額度,或者,你可以更自律一些,把付款方式調整為“賬戶餘額”,這樣你就不會“習慣性借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