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美國官方,勝過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憑什麼贏得全球第一

打臉美國官方,勝過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憑什麼贏得全球第一

世界金融中心華爾街有句名言:“不要和趨勢作對,那是失敗的開始,只有和趨勢一致,才有利潤滾滾而來。”

最近,為確定未來趨勢,著名投資分析公司CBInsights組織華爾街投資經理從全球64家大企業中票選“最值得投資的企業”,最終,阿里巴巴勝出,成為“最值得投資並長線持有十年的公司”。

為公平起見,本次評選在全球範圍內挑選了64家各個領域的最熱門公司,既包括蘋果、谷歌、特斯拉等互聯網新貴,也有德國大眾、高盛、IBM等傳統巨頭,以及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中國公司,同時,採用類似NBA季後賽的對決模式,阿里巴巴一路戰勝諾華製藥、迪斯尼、特斯拉和蘋果,並在1月5日的最終投票輪中擊敗亞馬遜贏得總冠軍。

打臉美國官方,勝過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憑什麼贏得全球第一

聯想不久前,美國財政部領銜“外國投資委員會”剛否決螞蟻金服對全球轉賬平臺“速匯金”的收購,相比美國官方對中國及中國公司的防範,華爾街更懂為“趨勢”打Call,這既是投資經理們對中國經濟的看好,更是一種象徵——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經濟開始被廣泛地認可。

沒錯,阿里和無數互聯網企業,從最初的顛覆與革命走向偌大的融合與包容,讓整個社會逐步走向融合經濟。這就是馬雲說的“互聯網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無所不在)”。此時,誰整合的範疇更廣,生態體系更大,競爭的維度更高,誰就代表未來的趨勢,大勢所趨下,順勢而為者,事半功倍,利益不缺,華爾街投資人最懂的就是這個。

所以,在這樣的視野與定義下,阿里已經不是一家普通的電商公司,也不是普通的商業企業,而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融合經濟代表。畢竟,按照華爾街傳統分析,“市盈率”代表“值(即刻價值)”,“市夢率”代表“勢(未來勢能)”,阿里勢、值不缺,有當下,有未來,自然成為時代的先鋒,趨勢的楷模。

值:新零售再爆發

就像阿里巴巴首席戰略官曾鳴所說:“只要一家企業具備網絡協同和數據智能這兩種發展動力,它就會像黑洞一樣吸收周邊資源,越長越大,不可逆轉。“阿里十多年數據、技術、商業經驗的積累、協同,讓它越發顯現這樣的”黑洞效應“,使其主營業務收入堅挺,並保持高速增長。

最新一季度財報顯示,阿里來自核心的電子商務營收為人民幣464.62億元,同比增長63%。在此基礎上,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季度淨利潤達220.89億元,同比增長71%,業績霸氣側漏。

而更重要的是,2017年成為阿里定義的新零售元年,打通線上線下“次元壁”,將帶來電商收入更大爆發。

一方面,旗下“盒馬鮮生”在上海完成吃、逛、買的新零售實驗,其模式迅速被複制到北京、杭州等地,數十家店面加速開啟,部分店面快速獲得盈利。如此,阿里用戶體驗更豐富,心智思維被佔領,有了高頻率購買的慾望和衝動,阿里的營收必然還會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阿里加緊對線下商業實體的收購,搶佔新零售“跑道”。比如,28.8億美元入股高鑫零售,拿下大潤發、歐尚超市,為其新零售改造提供試驗田,控制渠道、掌握供應鏈。在此基礎上,阿里再利用大數據功底、技術商業經驗,圍繞線下用戶做文章,結合具體商戶服務,定義更多細分的消費場景,改進店面選址、裝修、選品、陳列等,最終撮合交易,博得更多交易分成,也是不在話下。

打臉美國官方,勝過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憑什麼贏得全球第一

由此,用戶心智、商業渠道、供應鏈越發玩得順手,阿里巴巴CEO張勇口中的“人(消費者)、貨(貨品)、場(消費場景)商業要素的重構”才能完成。

一句話,先讓盒馬跑出來,立身、立命、立格局,再有料、有品、有質地投資賦能傳統零售,這樣,新零售不再是簡單的物理匯聚,而是要發生化學反應的激烈爆發,如此,阿里就能在收入上威福自操,宸衷獨斷,價值不缺。

勢:定義未來

馬雲曾說:在身強力壯的時候生孩子。總之,就是“預則立”,搶先定義未來,才能運營未來,執掌未來。

就比如之前,為了給電商交易做擔保,成立支付寶,如今已經擴展成包含芝麻信用、網商銀行、螞蟻財富等分枝的螞蟻金服集團,其線下移動支付已經滲透到零售、公交、醫療等領域,並擁有市場絕對第一的身份,且增速是財付通的2倍;同時,它投資賦能印度、泰國等東南亞同行,進入國際市場……按照阿里公開的文件,螞蟻金服淨利潤已達數十億元/年,步入成熟期。

與之類似,阿里雲連續8個季度100%以上增長後,成為雲計算市場世界三強,最近一季度的營收也已接近30億元。它不僅為政企IT系統提供“水電煤”接入,更將人工智能與行業特徵結合,解決痛點,比如,其“城市大腦”,通過對紅綠燈的調節,減少杭州15%以上的交通擁堵,同時,它還進入國際市場,幫助當地的企業上雲,成為其互聯網基礎設施……如今,阿里雲正處於高速成長期。

而成立不久的菜鳥網絡,則聯合線下物流企業,定義行業標準,協同各家數據流,自建倉庫,承包“苦活累活”,讓自動化水平最大化,僅自動分揀、批次精分等流程,效率就比人工三班倒提升1.5倍以上;訂單錯投誤差更從5%以上降低到十萬分之一;次日達覆蓋全國上千個區縣……當然,它還處於發展期。

此外,還處於萌芽期的阿里大文娛板塊,包含了影視、體育、遊戲、視頻、媒體等業態,它們將包攬中產崛起後的精神消費領域。

如此種種,不難看出,有萌芽、有發展,有成長、有成熟,阿里在各個不同領域裡定義未來,也踐行著它的“履帶戰略”——每一極輪動向前,都不缺繼任者。由此,阿里戰車得以一直滾滾向前,形成梯隊勢能、有機作戰。這樣,它才能適應數字經濟變化無常的環境,覆蓋更廣,落地更深,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打臉美國官方,勝過亞馬遜、蘋果,阿里巴巴憑什麼贏得全球第一

沒錯,有著可以想象的未來,就是最大的幸事。

其實,無論是新零售落地生根,還是阿里其他板塊輪動的未來,現有的一切,已是最好的安排。只是如今,拿下全球第一,阿里從“過去的仰攻”變成“現在的俯衝”,它又將如何“擁抱變化”,發展進化,這更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不是嗎?

——————————————

作者:小郝子 / 10年傳媒經歷,前商業雜誌資深記者,一隻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思考喵……互聯網的幸福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