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傳》小說連載,宋康王被困牛頭山,民族英雄,值得一讀

第三十七回 五通神顯靈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頭山

原著: 錢彩

再說那王鐸,一路迎著張邦昌,引見了粘罕,報知:“康王已被臣綁縛在後園,專候狼主來拿。”粘罕大喜,遂同了王鐸來至家中坐定。王鐸家人稟說:“公子放了康王,一同逃去了!”王鐸驚得呆了,只得奏稟道:“逆子放走康王,一同逃去了。”粘罕大怒,吩咐把都兒們,將王鐸傢俬抄了,房屋燒燬了。命王鐸與張邦昌兩個,同作嚮導,一路去趕康王。王鐸暗恨:“早知粘罕這般狠毒,何苦做此奸臣!”

卻說王孝如身邊有一家將,名喚王德壽,聽見小主放走康王,一同逃走,便追將上去,思想跟隨孝如。那王鐸在路望見了,便稟上狼主道:“前邊這個是我家人王德壽。他熟諳路途,叫他做嚮導去追拿康王,必然穩當。”粘罕道:“既然如此,喚他來。”王鐸叫轉王德壽來,見了粘罕。粘罕叫他騎匹好馬,充作嚮導。德壽道:“小人不會騎馬的。”粘罕道:“就是步行罷。”王德壽想道:“公子拚命放走康王,我怎麼反引他去追趕?不如領他們爬山過嶺,耽擱工夫,好讓他們逃走。”定了主意,竟往高山上爬去。那粘罕在山下扎住營盤,命眾番兵跟了王德壽爬山。爬到半山之中,抬頭觀看,上面果有七八個人,在上面爬山。王德壽叫聲:“我死也!

怎麼處!”就把身子一滾,跌下山來,跌成肉醬。

《岳飛傳》小說連載,宋康王被困牛頭山,民族英雄,值得一讀

那些番兵看見上邊果然有人,就狠命爬上去。那君臣八人回頭望下觀看,見山下無數番兵爬上來,高宗道:“這次決難逃脫的了!”君臣正在危急之際,天上忽然陰雲布合,降下一場大雨,傾盆如注。但見:霆轟電掣玉池連,高岸層霄一漏泉。雲霧黑這山忽隱,霎時不見萬峰巔。

那君臣八人也顧不得大雨,拼命爬上山去。那些番兵穿的都是皮靴,經了水,又兼山上沙滑,爬了一步,倒退了兩步。立腳不牢的跌下來,跌死了無數。那雨越下個不祝粘罕道:“料他們逃不到那裡去。且張起牛皮帳來遮蓋,等雨住了再上去罷。”

再說那高宗君臣八人爬到了山頂平地,乃是一座靈官廟,又無廟祝,渾身溼透,且進殿躲過這大雨再處。做書的一枝筆,寫不得兩行字;一張口,說不出夾層話。

且把高宗在靈宮廟內之事,暫擱一邊。

且說那潭州嶽元帥,一日正坐公堂議事,探子報道:“兀朮五路進兵。杜充獻了長江,金陵已失,君臣八人逃出在外,不知去向了!”元帥一聞此言,急得魂魄俱無,大叫一聲:“聖上嚇!要臣等何用!”拔出腰間寶劍,就要自刎。張憲、施全二人,急忙上前,一個攔腰抱住,一個扳住臂膊,叫聲:“元帥差矣!聖上逃難在外,不去保駕,反尋短見,豈是丈夫所為?”嶽爺道:“古語云君辱臣死。如今不知那聖上蒙塵何處,為臣子者何以生為!”旁邊走過諸葛英道:“元帥不必愁煩,末將同公孫郎善能扶乩請仙,可知君王逃在何處,我們就好去保駕了。”元帥拭淚,就命快排香案,祝拜通忱。諸葛、公孫二人在仙乩上,扶出幾個字來道:落日映湘潭,崔巍行路難。速展乾坤手,覓跡在高山。

元帥道:“這明明說是聖上在湘、潭二處山上。但不知在那一個山上,叫我向何處去尋覓?”便請過潭州總兵來道:“有煩貴鎮,將湘、潭二州山名盡數寫來。”總兵就在下邊細細開明,送上元帥。元帥就將山名做成鬮紙,放在盒內,重排香案,再囗清香,虔心禱告:“願求神明指示,天子逃在何處,即拈著何山。”祝畢,拈起一鬮,打開看時,卻是“牛頭山”三字。元帥就命:“牛皋兄弟,你可帶領五千人馬,同著總兵,速往牛頭山打探。我領大兵隨後即來。”牛皋得令,如飛而去。

將到牛頭山,恰正是君臣爬山遇雨的時候。牛皋軍士在山下,也撐起帳篷,等雨過了再行。軍士回報說:“前面有番兵紮營。”牛皋道:“既有番兵,君王必然在這山上了。請問總兵,從何處上山?”總兵道:“從荷葉嶺上去,卻是大路。”

牛皋領兵,就從荷葉嶺上去,一馬當先跑上山來。那靈宮廟內君臣們走出偷看,見是牛皋,便大叫:“牛將軍!快來救駕!”牛皋跑到廟前下馬,進殿見了高宗,叩頭道:“元帥聞知萬歲之事幾乎自盡,幸得眾將救了,令牛皋先來保駕,果然在這裡!”就將身邊乾糧獻上與高宗充飢,然後吩咐三軍守住上山要路。那些番兵等雨住了,正要上山,忽見有宋兵把守,忙報知粘罕。粘罕就命人去催趲大兵,又著人望臨安一路,迎報兀朮領兵來。且把康王困住,不怕他插翅飛去。

《岳飛傳》小說連載,宋康王被困牛頭山,民族英雄,值得一讀

且說牛皋就叫潭州總兵回去保守潭州,速請元帥來救駕。那總兵在路,正迎著元帥大兵,報說:“聖駕正在牛頭山,牛將軍請元帥速速上山保駕。”元帥聞得,飛奔上牛頭山來。牛皋迎接,同至靈宮廟朝見了高宗,奏道:“微臣有失保駕,罪該萬死!”高宗大哭道:“奸臣誤國,卿有何罪?”又把一路上受苦之事細細說了一遍。又道:“孤家因衣服溼透,此時身上發熱,如之奈何!”

眾臣正在商議,只見張保過來稟說:“拿得一個奸細,聽候發落。”嶽爺道:“帶他過來!”張保一把提將過來跪下。元帥看他是個少年道童,便問:“你是何人,敢來窺探?”那人道:“小人是山上五虛宮道童,聞得有兵馬在此,師父待著小人來打聽,望乞饒命!”嶽爺道:“那玉虛宮可大麼?”道童道:“地方甚大,有三十六個房頭。”嶽爺道:“你去說與住持知道,不必驚慌。有當今天子避難至此,因聖體不和,著你們收拾好房幾間,送聖上來將養。”道童得令,飛奔上去報信。

嶽爺奏道:“臣探得有玉虛宮可以安住,請陛下上車。”遂將米糧車出空了,載了天子,眾大臣俱各揀一匹馬騎著。眾將一齊送高宗來至宮前,早有住持率領三十六宮道士跪著迎接。天子進了宮,十分喜悅。嶽爺即將乾淨新衣與高宗換了。眾臣請安已畢,只見走過一個老道士奏道:“有當年梁山泊上神醫安道全,在本山藥王殿內安頓靜養。今聞聖體違和,乞聖上召他來調治,可保聖躬無恙。”高宗大悅,即命老道士:“去請來調治朕躬,自當封職。”

又有李綱奏道:“乞於靈官殿左首,搭起一臺,效當年漢高祖築臺拜將之事,拜封元帥並眾將官,好使他捨身為國。”高宗准奏,遂令路金監督搭臺。次日高宗出宮,眾將迎駕上臺,傳旨:“封岳飛為武昌開國公少保統屬文武兵部尚書都督大元帥。”岳飛謝恩畢。正要加封牛皋等一班眾將,不道高宗一時頭暈,傳旨:“候朕病痊,再行封賞。”眾將跪送回宮。

到了次日早上,眾將到靈官殿前,但見掛著一張榜文,上寫著:武昌開國公少保統屬文武都督大元帥嶽,為曉逾事:照得本帥恭承王命,統屬六軍,共爾眾將,必期掃金扶宋,盡力王事。所有條約,各宜知悉:聽點不到者斬。擅闖軍門者斬。聞鼓不進者斬。聞金不退者斬。私自開兵者斬。搶奪民財者斬。奸人妻女者斬。洩漏軍機者斬。臨陣反顧者斬。兵弁賭博者斬。妄言禍福者斬。不守法度者斬。笑語喧譁者斬。酗酒入營者斬。

大宋建炎某年某月某日榜,張掛營門。

《岳飛傳》小說連載,宋康王被困牛頭山,民族英雄,值得一讀

那牛皋聽見眾人在那裡一款一款唸到後來兩條,便道:“胡說!大哥明明曉得我喜歡吃酒、是這樣高聲亂嚷的,卻將這兩件事寫在上邊!停一會,待我闖一個轅門與他看,看他怎樣斬我。”眾將齊至營前,只見張保傳出令來:“元帥今日不升帳了,諸將明日早上候令罷。”眾將得令,各自散去。牛皋道:“明早待我吃個大醉而來,看他怎樣?”

再說元帥命張保去請湯懷,直至後營相見。嶽爺道:“請賢弟到來,非為別事。

今日所掛斬條上,有兩件事犯著牛兄弟的毛病,故此愚兄今日不升帳。發令之初,若不將他斬首,何以服眾?若準了法,又傷了弟兄之情。賢弟可如此如此,方得無事。”湯懷領令,來到牛皋帳中,見他正在吃酒。牛皋道:“湯二哥來得好,也來吃一杯。”湯懷就坐下,吃了幾杯,便道:“我有一事,與你相商。”牛皋道:“是什麼事?”湯懷道:“你道大哥今日為何不升帳?打聽得他要差個人到相州去催糧,因為山下有番兵阻住,無人敢去,為此愁悶不能升帳。我想我一人實不敢去,怎麼作個計較,幹得這件大功勞,特來與你商量。”牛皋道:“諒這些小番兵,怕他怎的?明日看我自去。”湯懷道:“既如此,明日你且休要吃酒,悄悄的來,不要被別人搶去頭功。”牛皋道:“多謝你了。”湯懷別了牛皋回營。

到了次日,元帥升帳,眾將參謁已畢,站立兩旁聽令。湯懷見牛皋低頭走進營來,暗暗歡喜。元帥道:“三軍未發,糧草先行;目今交兵之際,糧草要緊。但山下有金兵阻路,如何出得他的營盤?那一位大膽,敢領本帥之令前往相州催糧?”

話聲未絕,牛皋上前道:“末將敢去!”元帥道:“你的本事,怎能出得番營去?”

牛皋道:“元帥何得長他人志氣!諒這些毛賊,怕他怎的?小將若出不得番營,願納下這顆首級。”元帥道:“既如此,有令箭一枝,文書一封,限你四日四夜到相州,小心前去!”牛皋得令,將文書揣在懷中,把這令箭插在飛魚袋內,上馬提鐧,獨自一個跑下山來。正叫做:壯士一身已許國,此行那計吉和兇?雙鐧匹馬番營過,粘罕應教吃一驚。畢竟不知牛皋此去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圖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