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阳台雀”

论“阳台雀”

“阳台雀”

“阳台雀”一个给予画眉鸟的特殊称谓,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我们成都把在家里叫得欢、打得欢的鸟,但出门遛鸟时无性口或者只有一点性的鸟称为“阳台雀”。

在论坛里曾经看到无数的人围绕着两个现象在长期争论:

现象①说是邻居家的鸟从来不遛,但是个大发鸟,忽有一天带入遛鸟场后唱打甚欢,观点表达:画眉鸟可以不遛也不会变成“阳台雀”。

现象②说是自己的鸟,在家挂养了三年,已经大叫不止、嘴脚发红,明显起大性。但是一带入遛鸟场后,竖立头毛、水声不断。观点表达:画眉不遛就变成“阳台雀”

那么画眉鸟该不该遛,同样都是不遛的鸟为何效果完全不一样呢?现在我根据以前的养鸟经验就此现象阐述下自己的观点:

1、 画眉鸟必须遛这是肯定的。为什么现象①中的鸟明明没有遛鸟但是没有变成我们所谓的“阳台雀”呢? “阳台雀”其实就是画眉在换环境后,鸟儿感到恐惧和惊慌不能适应而表现为无性、竖立头毛、打水声等现象。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在野外飞行的鸟它们有个特点,基本上都是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觅食和玩耍最后在固定的时间回窝休息,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不会到新的领域的,就算去新的领域鸟也会做多次试探(这个捕鸟人最有经验,一般布网都要布在鸟的飞行路线上)。所以鸟儿的生活习惯是相当固定的。而在画眉饲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做到让画眉鸟适应环境,也就是说必须遛鸟而且最好更换不同的遛鸟场,当你发现鸟儿进入鸟群后已经没有紧张感而且接近可以排叫的状态,如果这时停止遛鸟,等鸟在家里起大性后,再遛鸟这时鸟会马上适应环境,就不会成为“阳台雀”,成都把这种方法称为“喔发”。而从来不遛的鸟(如:现象②)就不得行,一换环境就恐惧。

还有一种画眉鸟我们称为“走不得路”这种鸟在熟悉的遛鸟场大叫,换个遛鸟场就没性了、竖头毛了。这种鸟就是从生鸟进行培养的时候就没更换过环境虽然遛鸟,但是只在一个固定的遛鸟场遛鸟,所以换环境后还是不得行。

2、 生雀画眉遛鸟必须勤快,发雀画眉遛鸟不能过于勤快。生雀多遛,熟人、熟环境、诱发上性,所以必须勤遛。如果你有画眉发鸟如果你养画眉鸟的忍工很好,可以每天遛鸟,但是时间最好不要太长,如果画眉鸟叫得自己都不想叫了,那么鸟儿不但不会涨性反而要落性,鸟叫得厉害时间拖得长如果伙食开得一般还会掉膘,一般每天2小时以内最为恰当。如果遛鸟时间长可以开笼1小时闷笼一小时这样循环。如果你是一个手痒的人,经常与其他鸟友玩打靠笼,那么一周遛一次鸟会比你每天遛效果好得多。

3、 会遛鸟的人遛鸟会让鸟快速上性,快速适应环境,比“喔发”的鸟效率高很多倍。我遛鸟的时间有限而且鸟多,所以我新鸟入手后在家花园里挂养着,等到熟悉饲养环境稳笼后(1-3个月)才开遛(每天早上1小时);如果鸟能排叫了,就一周遛一次;如果能打了,每天遛鸟1小时加强营养,效果很好!

总结:其实阳台雀我把它归为性不稳一类。如果长时间遛鸟还没有根本改善。基本确定为淘汰对象。阳台雀很多是不遛鸟造成的。单鸟饲养。一直关在笼子内。没有溜过的。上班族一般养出来的就是这种。有些又是鸟的本性使然。所以,对于几个毛的阳台雀。可以拿他做唱鸟或者当靶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