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原毛做斗鳥過程中的變化

鳥眼變化

培養原毛做鬥鳥過程中的變化

培養原毛做鬥鳥過程中的變化

以上圖片充分說明,原毛眼變化太大,用原毛做鬥鳥以眼睛作為參考的選擇,意義不大。除非你知道原毛的哪類眼道換毛後會變成哪類眼道。如果沒養過100只原毛,還不真能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那麼從原毛頭型,骨架。骨架大的總會選,體重的也會作為選擇範圍內其實有一定重量的原毛不一定有用。選原毛。若簡單的選擇原毛主要選頭平不平,眼睛是不是離頭頂近,其次就是眉毛長到頭頂上。嘴是不是和頭頂在一個水平線上。眼睛小,頭大,頭平,頭寬, 頭長(大方頭)。原毛長個10g以上是極為正常的。原毛50g,換毛後,65g,這也是有的。

有些鳥友說玩打鳥,大部分是不會選擇原毛。為啥?底子薄?當然不是

原毛不能做打鳥的原因用通俗的說法有以下幾點:

1、野外生存時間少,幾乎沒有。尤其是冬天這種食物短缺的時段。要打架才有吃的。爭奪食物,打架鬥毆,淘汰一堆懦弱的傢伙。

2、打架淘汰一堆期軟怕硬的性不穩選手。

3、爭奪配偶,打架淘汰沒有資格的選手。

4、原毛爛毛病太多。拉屎在食杯水杯,仰頭。

5、開始起性後,那是十足的兇。劈籠子。就像10幾歲的孩子覺得天下都是他的。喜歡打架,有氣勢,一頓暴揍後,就老實了。性不穩。

6、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咬人。真正打打架的都是性格沉穩的老山。老山什麼沒見過。打的也好,經驗老道。

7、只有身體條件好的,頭腦聰明的才能躲過天敵的追殺。

8、活下來的,都是有一定的優勢。

9、用原毛玩打鳥的都是短平塊的選手,原毛幾乎換毛就穩籠。短時間有些優勢,時間一長那就幾乎吃敗仗。

說到這裡我們還需要知道剛下山的畫眉是存在一定的變化的。

培養原毛做鬥鳥過程中的變化

這隻鳥抓在手裡,怎麼看都不是原毛。因為毛不像。這與拍照的人有關。太陽底下和陰天拍出來的眼是不一樣的。我們常說的眼道圖都是陽光下的圖

培養原毛做鬥鳥過程中的變化

和上面那個同一只鳥角度不一樣而已。

培養原毛做鬥鳥過程中的變化

還是上面那隻鳥,下山四天進籠。在屋子裡暗光下拍的。藍還是藍,只不過暗光下就這樣。論差別還是有的。

1、鳥剛抓的時候怕人。有山油,眼水非正常狀態,下山後退去油,露出一點本色的眼道。

2、在屋內暗光下拍的,當然和太陽地下拍的不一樣。但是及時下山幾天後在太陽地下拍,顏色都會退去一部分。幾個月以後還會在退,可能上性後就一點點藍色了。這種眼道好不好,好。愛叫。幾個月後就上性。

3、尤其抓到這樣眼道的齊毛,老山。那沒的說這種鳥上性快,還愛叫。

所以對於畫眉存在的變化我們需要知道大概,這樣對於日後購鳥可作為參照參考,做到心中數才不會有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