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三論|城市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導讀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剝繭抽絲,層層深入。

連續兩論之後,晨風繼續發聲,今天推出《城市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三論反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切實際現象》。

在對盲目建大馬路堅決說“不”,並深入分析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屢禁不止的根源後,晨風的觀點非常鮮明:城市,不應是簡單的人口彙集地,而應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不應是高樓和馬路的隨意疊加,而應是一個“骨骼強、血脈暢、氣質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機體。

對於城市來說,建設與管理,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一座舒適愜意的城市,往往管理比建設更重要,內涵比規模更重要,品質比速度更重要。

城市究竟為誰而建?晨風君說得好:說到底,是為工作、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老百姓而建。我們不僅要看地標建築撐起的天際線,更要看萬家憂樂拼成的地平線,不能忘記當初為什麼而出發!

晨風還說了啥,馬上來讀原文。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城市既要重建設更要重管理

——三論反對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不切實際現象

晨風

“城,所以盛民也。”東漢文字學家許慎曾這樣解釋城市的內涵。城市的核心在人,解決好人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是城市工作的價值取向;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標尺。

城市,不應是簡單的人口彙集地,而應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不應是高樓和馬路的隨意疊加,而應是一個“骨骼強、血脈暢、氣質美、活力足”的生命有機體。

對於城市來說,建設與管理,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一不可。然而,遺憾的是,有的幹部總是熱衷於蓋高樓、樹地標、建廣場,認為這些有形的東西容易出政績,容易博得“鮮花”和“掌聲”,而對於搞管理、做服務這些無形的東西往往“提不起興趣”“打不起精神”“想不出辦法”。

城市究竟為誰而建?說到底,是為工作、生活在這個城市裡的老百姓而建。我們不僅要看地標建築撐起的天際線,更要看萬家憂樂拼成的地平線,不能忘記當初為什麼而出發!

細節決定成敗。城市管理必須在細微處見功夫、見質量、見情懷,這遠比多造幾棟樓來得重要。有的城市,表面上看光鮮亮麗,繁花似錦,但仔細一打量,或者住上一段時間後卻發現,要麼標識牌不明顯、路牌指示不清晰,進城如入迷宮;要麼人行道、自行車道、慢車道混在一起,驚險連連;要麼地下管道失修,常常汙水外溢;要麼人行道上亂堆亂放,道板七翹八裂,行走不便;要麼人性化欠缺,半天找不到一座公廁,繞道很遠都過不了馬路……總感覺城市缺了一點內涵,少了一份溫暖。

城市日常生活中的這些問題,看起來是些許小事,卻連著偌大民生。作為城市管理者,要注重發現群眾身邊的煩心事、困難事,善於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的問題改起,不斷補齊城市管理與服務的短板,增強群眾的舒適感、幸福感。

有些人總說領導幹部都是抓大事的。什麼是大事?什麼是小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一座城市的主政者,既要抓建設開發這樣的大事,也要一枝一葉總關情、萬家憂樂在心頭。如果說建設主要是塑形、是顯績,那麼管理和服務更多的是走心、是潛功。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紅綠燈跟交通監控攝像頭的距離,他們在同一根杆子上,卻從來沒有通過數據被連接過。”百姓的一句調侃,折射出城市管理的一個新課題。互聯網時代,城市管理要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在“人腦”之外,找到智能化管理的“外腦”。比如城市的潮汐車道、借道行駛,大大緩解了交通擁堵。對很多地方來說,智慧城市、精細管理、精明增長,才剛剛破題,還大有文章可做。當然,推進信息化管理,並不是要我們一哄而上,盲目地去引進新設備新技術,而是要用信息化、集成化、大數據的思路,使有限的投入發揮出更好的效益。

一座舒適愜意的城市,往往管理比建設更重要,內涵比規模更重要,品質比速度更重要。城市管理如繡花,需要頂層設計,需要一絲不苟,需要綿綿用力,需要用心用情。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我們要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的作用,實現全體市民共建美好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晨风三论|城市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

來源 | 湖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