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爲什麼不顧殺父之仇,投奔蜀漢?

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為什麼不顧殺父之仇,投奔蜀漢?

第一,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控制了曹魏朝廷,所以夏侯霸認為自己作為曹魏外圍宗室,是有可能受到清洗的,處境比較危險,所以選擇逃離曹魏,是為了自保。

第二,夏侯霸當時在雍涼一帶作戰,主要作戰對象是蜀漢,離蜀漢也最近。雖然他還可以選擇向北投靠匈奴,或者向西投靠其它少數民族,但他畢竟是個漢人,還是願意投奔漢人政權。當時除了曹魏,剩下的漢人政權主要就是蜀漢和孫吳,相對來說,如果要投奔孫吳,要通過的曹魏地盤太多,不太容易逃出去,只有蜀漢離得最近。

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為什麼不顧殺父之仇,投奔蜀漢?

第三,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雖然死於與蜀漢的戰爭,有殺父之仇,但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情了,當時蜀漢已經普遍是第二代人在掌權,蜀漢皇帝劉禪的皇后是張飛的女兒,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夏侯霸和蜀漢本身算是親戚。

第四,雖然夏侯霸和蜀漢有殺父之仇,但這是私仇。相比之下,夏侯霸作為曹魏的外圍宗室,對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奪取並控制曹魏政權要更加不滿,因為這是公仇,國仇大於家恨,這是基本的價值觀。他投降蜀漢之後,作戰對象是司馬氏,而不是曹魏。這是說得通的。

高平陵之變後,夏侯霸為什麼不顧殺父之仇,投奔蜀漢?

夏侯霸投奔蜀漢時,曾叫夏侯玄和他一起,但是夏侯玄認為這是失節,其實是狹隘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夏侯玄認為自己和司馬氏是親戚,不至於對他下手。結果就是他妹夫司馬師最後殺了他。從這個角度說,夏侯霸的選擇更加理性。

第五,從以往的記錄來看,蜀漢對待降將還是不錯的,比如姜維、王平,都是從曹魏叛逃到蜀漢的,都受到了重用,而且也比較信任,建功立業,王平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姜維更是成了蜀漢後期的柱石。所以,夏侯霸認為,投降蜀漢,他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