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旅遊市場迎出行高潮 旅遊產品細化、品質需求上升

今年超過5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者中,暑期出行比例將達總量的五分之一,同時,出境遊暑期遊客規模也有望達到總量的五分之一。

我國在校大中小學生有兩億多人,按照30%的出遊率,即每年有8000萬左右的學生選擇以旅遊的方式過暑假。若考慮家長、教師出遊量,則市場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黃金週”。

7月10日清晨,張丹飛抵倫敦出差,從希思羅國際機場出海關時,她發現自己被潮水般的亞洲人包圍了,其中一半是孩子。與張丹同機從香港飛抵倫敦的,還有一撥深圳中小學生。聽其中男孩說,同行20多人都是一同來參加英國夏令營。

7月5日國內中小學開始放假,暑期旅遊市場拉開序幕,等到7月14日全國大學生也開始放假的話,暑期旅遊市場將正式迎來出行高潮。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共同發佈《2018年暑期旅遊大數據預測報告》預測,今年超過50億人次的國內旅遊者中,暑期出行比例將達總量的五分之一,同時,出境遊暑期遊客規模也有望達到總量的五分之一。

“今年暑期遊客人數和花費將持續增長,有望成為全年旅遊高峰。”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吳普認為,暑期學生與教師出遊的市場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黃金週”。

 

 再造“黃金週”?

一項社會調查表明,過去十年我國學生過暑假的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十年前,我國學生過暑假,主要是家裡蹲,55%是在家活動,去旅遊的只佔16%。十年後,儘管家裡蹲仍處第一位,比例卻降到了32%,外出旅遊則提升到了第二位,佔30%。

因此傳統的旅遊旺季疊加學生放暑假,在7、8兩個月內,旅遊市場將極大地釋放各類出遊需求,避暑遊、畢業遊、親子游、親水遊、草原遊、研學等各路旅遊大軍已然蓄勢待發。

中國旅遊研究院按季度開展的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出遊意願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居民總體旅遊意願高達86.4%,不管是港澳臺遊、出國遊,還是近郊遊、跨省遊,選擇8月出遊的比例最高。

各大在線旅遊平臺對暑期旅遊的數據統計也發現,暑期遊細分越來越多,而且對品質需求明顯上升。

6月29日,驢媽媽旅遊網發佈的《2018暑期出遊預測報告》(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今年驢媽媽平臺暑期出遊預訂人次是去年的1.8倍,其中親子家庭、學生族是今年暑期出遊主力軍,佔比達八成,親子、玩水、遊學等主題遊受市場關注度較高,搜索、預訂量激增。

而據同程藝龍平臺用戶預訂數據顯示,今年的暑期遊客人數和花費均將持續增長,有望創下全年旅遊高峰。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和8月中旬,合併佔比54%。需求結構方面,出境遊、國內長線遊等長線產品需求最大,佔比73.9%,特別是出境遊預訂量增長明顯,佔比50.8%。細分市場方面,親子、研學、避暑等依然是絕對主力。消費層次方面,高品質度假產品需求比例明顯上升。

攜程預訂平臺的數據則顯示,今年暑期旅遊市場供需兩旺,消費者需求也不斷升級,願意在旅遊上花費更多的支出。根據攜程平臺上多種跟團遊、自由行等產品的價格與預訂情況,預計人均消費將達到4000元,比2017年暑期多花15%。國內跨省遊人均花費2800元左右,出境遊人均花費超過6000元。

吳普認為,我國在校大中小學生有兩億多人,按照30%的出遊率,即每年有8000萬左右的學生選擇以旅遊的方式過暑假。若考慮到中小學生往往與家長一起出遊,再加上教師出遊量,則暑期學生與教師出遊的市場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黃金週”。

暑期玩法擴容

“帶娃出遊”歷年來是暑期旅遊市場的一大熱點,今年暑期親子游依然是絕對主角。同程藝龍網方面表示,從目前的出遊預訂情況來看,親子游比例超過一半,由於暑期沒有傳統節假日,大多數80後父母利用“休年假”的方式陪伴孩子外出旅遊。其中,以攜帶1名兒童出遊的家庭佔52.7%,攜帶2名兒童出遊的家庭佔比達23.6%,攜帶3名及以上兒童出遊的“多家庭拼團遊”也是今年的一大特點,家庭拼團出遊的方式非常受歡迎。

畢業旅行也是暑期旅遊中比較熱門的一種形式,大部分學生自主性更強,更願意進行自由行而不是跟隨旅行社的固定行程,追求個性、自由,更希望自己能主導旅行,對行程路線、食宿等方面都有著各自的需求,定製化產品更能吸引他們。據攜程相關報告顯示,畢業生的旅行預算與往年相比所有提高——雖然人均預算在2000-4000元的人數佔比最大,達到32.2%,但是,47.8%的畢業生旅行人均預算達到了4000元以上,達到8000元以上的佔比也達到15.6%。為了滿足部分學生旅遊經費不足的情況,一些旅行社還推出了分期支付旅遊費用的活動。

近年來,在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化遊已經成為親子游需求的重要關注點。美團旅行景區業務中心總經理劉燕翔表示,親子游已成為暑期最重要的旅遊主題和出遊群體,隨著遊客規模增加,親子游的需求也日漸多元化,同時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消費體驗的升級,未來親子游勢必與文化、科技等新業態融合。

研學則是今年暑期旅遊市場異軍突起的一個品種,像張丹所碰到的這群深圳學生所參加的夏令營,是由學校組織的各年級孩子赴英國研學15天,在4所英國學校參觀並交流,每人費用5-6萬元。據悉即便收費高昂,依然供不應求。

避暑概念流行

記者注意到,今年暑期旅遊“避暑”概念流行,各大旅行社和景區,以及各地旅遊局開始熱衷於推行“避暑概念”。

根據攜程相關業務部門調查數據,近半暑期遊客以避暑為主要目的。海島、山嶽、草原等避暑目的地預訂量持續走高。在十大熱門景點中,水上樂園頻頻入選,成為爆款。據海昌海洋公園公關部負責人透露,暑期收入佔海昌海洋公園全年營收的40%以上。進入暑期,海昌海洋公園在暑期期間聯動旗下8大項目舉辦“冰Go海洋節”,迄今累計客流量超過1.1億人次,料今年客流量還將持續增長。

吳普認為,避暑旅遊消費潛力大,能夠成為常態化的國民旅遊消費。近三年國家旅遊經濟實驗室調查顯示,三季度居民整體出遊意願都在80%以上,出遊意願高漲。百度大數據顯示,每年5月底、6月初以避暑為關鍵詞的搜索激增,至7月中旬達到峰值。且據近三年中國旅遊研究院主要客源地實地問卷調查發現,80%以上的居民暑期計劃出遊1-3次,一半以上的受訪居民計劃出行天數在3-7天。家庭遊是主要的出遊組織方式。

避暑的潛在市場還大得很。除了學生與教師群體,還有眾多的老年人群體。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 2017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50億人次,其中七八月份的避暑旅遊突破10億人次。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內民眾對於避暑旅遊的出行意願越來越高,2017年三季度,中國城鎮和農村居民整體出遊意願達到84.9%。

鑑於此,吳普建議國家應當適時組織編制《全國避暑旅遊發展規劃》,打造避暑旅遊發展帶和示範區;加大特色避暑旅遊產品供給,特別是休閒度假產品和高端避暑旅遊項目的有效供給;著力推進“避暑旅遊+”,促進避暑旅遊與研學、休閒度假、文化創意演藝、康養及裝備製造等融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