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是成功人面對困難的態度

今天喝的茶是我和GH法師一起炒的。剛開始我以為炒茶很難,說要去學一學,沒想到幾分鐘就學完了,全是由電腦程序控制,很簡單。不像過去用的是土方法,放在大鍋裡炒,然後用手搓一搓,再炒一炒,再用手搓一搓。而現在,只要用機器滾壓,用電腦控制溫度就行了。所以現在炒茶和製茶都很容易。

問題是,炒茶的時候,你是帶著什麼樣的心呢?如果你人在炒茶,心跑了,你炒的茶就不會有茶魂。就像你在禪堂裡打坐,心不在禪堂裡,就沒有禪魂一樣。做任何事情,人在做,心不在做,就意味著魂不在,你也就無法進入狀態,達不到相應的境界。人生到最後是要用境界來考核的。你會做事,只能說明你有能力,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做事,才說明了你的境界在什麼層次。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會用功,你處處都是在煉心。如果你沒有把心收回來安住在當下,身心分離了,你就會產生二元對立的分別念,做任何事情你都會感到吃力,找不到感覺,達不到一定的高度。佛法的最高境界是忘我、無我,最後連境界都要忘掉。比如當我們做事做到專注投入、盡興忘我的時候,往往會失態。從修行的角度講,這是好事。如果你沒有失態,說明你還沒有完全放鬆,沒有進入狀體,沒有達到忘我。真正的放鬆、忘我就是失態。失態,就世間法而言不是一件好事,但就修行而言,卻是一個了不起的境界。

這次女眾禪修班報名的有一兩百人,我們只錄取了三十個。當然,我們也可以全部錄取,但是效果不會好,人多了,無法一一面對面地交流,你們參加禪修班也就失去了意義。人少,你們才能與法師們多交流。為什麼我們每天下午都有一個答疑時間呢?就是讓大家有一個提問和交流的機會。雖然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需要語言的,但這是在高層次而言。在形而下的低層次,也就是在修身體和頭腦(心意識)的階段,是離不開語言和文字的。當超越了心意識的層次,才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只能感受,不能言說。所以在禪修的前一個階段,語言的交流非常重要。

其實,大家能把心靜下來等待,就是最好的修煉。並非你先到,先開始修煉,就一定會先成就。學佛、悟道是不分先後的,因為悟性不分先後。法門也是如此,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人的根器有利鈍之別。

雖然佛經裡有講女身成不了佛,必須等來世轉成男身才能成佛,但經典裡也有講到龍女八歲成佛的故事,而且她成佛時還不是人身,而是異類身(畜生身)。可能大家都聽過這個故事。龍女把含在喉嚨裡的寶珠吐出來獻給佛,這一個動作就足以讓她成佛。因為龍珠是龍的生命,她將自己的寶珠獻出來,就意味著她將自己的生命獻出來。對龍而言,它修行的道行有多深,成就有多高,就看它的寶珠是否晶瑩剔透,散發出的光芒是否夠亮。所以,修行修的是這顆心,轉變的也是這顆心。雖然我們的載體有男女、人畜之別,但是佛性沒有男女、人畜之別。

那麼,我們人修行境界的高低又如何看呢?就看你對境時,能否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是一種能力,放得下是一種境界。很多人連提都沒提就放下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放下,而是一種無奈。只有真正提起過,再把它放下,才是境界。未提言棄,是無能、無奈的表現。

(禪修 心理學 佛學 靈脩 國學 哲學 川航 傳統文化 孔子 經典永流傳 詩詞大會)

勇敢面對,是成功人面對困難的態度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