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之子​夏侯霸​爲何投奔蜀漢?

用戶68996591


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幾句吧。

第一,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控制了曹魏朝廷,所以夏侯霸認為自己作為曹魏外圍宗室,是有可能受到清洗的,處境比較危險,所以選擇逃離曹魏,是為了自保。

第二,夏侯霸當時在雍涼一帶作戰,主要作戰對象是蜀漢,離蜀漢也最近。雖然他還可以選擇向北投靠匈奴,或者向西投靠其它少數民族,但他畢竟是個漢人,還是願意投奔漢人政權。當時除了曹魏,剩下的漢人政權主要就是蜀漢和孫吳,相對來說,如果要投奔孫吳,要通過的曹魏地盤太多,不太容易逃出去,只有蜀漢離得最近。

第三,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雖然死於與蜀漢的戰爭,有殺父之仇,但那是上一代人的事情了,當時蜀漢已經普遍是第二代人在掌權,蜀漢皇帝劉禪的皇后是張飛的女兒,張飛的妻子是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夏侯霸和蜀漢本身算是親戚。

第四,雖然夏侯霸和蜀漢有殺父之仇,但這是私仇。相比之下,夏侯霸作為曹魏的外圍宗室,對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奪取並控制曹魏政權要更加不滿,因為這是公仇,國仇大於家恨,這是基本的價值觀。他投降蜀漢之後,作戰對象是司馬氏,而不是曹魏。這是說得通的。

夏侯霸投奔蜀漢時,曾叫夏侯玄和他一起,但是夏侯玄認為這是失節,其實是狹隘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夏侯玄認為自己和司馬氏是親戚,不至於對他下手。結果就是他妹夫司馬師最後殺了他。從這個角度說,夏侯霸的選擇更加理性。

第五,從以往的記錄來看,蜀漢對待降將還是不錯的,比如姜維、王平,都是從曹魏叛逃到蜀漢的,都受到了重用,而且也比較信任,建功立業,王平成了獨當一面的大將,姜維更是成了蜀漢後期的柱石。所以,夏侯霸認為,投降蜀漢,他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蕭武


公元249年,魏國司馬懿發動政變,血洗曹爽集團,震動天下。

這一變故,令魏國內部人心惶惶,特別是與曹爽親近的人,誰也不知司馬懿的屠刀何時會落下。在經歷內心痛苦掙扎後,魏國大將夏侯霸決定扯起叛旗,投降蜀漢帝國。

夏侯霸投降蜀漢,令所有人大跌眼鏡。大家都認為,誰都可能降蜀,夏侯霸能不可能降蜀。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老爹夏侯淵便是死於蜀軍之手,他與蜀漢實在血海深仇。打從父親死後,夏侯霸便發誓為父報仇,每提到蜀漢帝國,便咬牙切齒,一腔怒火熊熊燃燒。夏侯霸曾擔任魏國右將軍,為了替父報仇,他自告奮勇駐紮前線,屯兵於隴西,在徵西將軍夏侯玄麾下任討蜀護軍。你說像夏侯霸這樣的人會投降蜀國,誰信呢?

然而,歷史就是如此波譎雲詭。

夏侯家與曹家關係親密,夏侯霸本人與曹爽的交情也不錯。如今曹爽被誅,株連甚廣,連徵西將軍夏侯玄也被召回洛陽,生死未卜。夏侯玄的位置被雍州刺史郭淮接替,不巧的是,夏侯霸與郭淮的關係很差。夏侯霸心裡盤計,郭淮一來,自己肯定沒有好日子過,搞不好要捱整甚至斷送性命。

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他總以為蜀漢是自己不共戴天的敵人,然而,殺父之仇是過去式,而司馬懿袖出的暗箭卻是現在進行時。隴西與蜀漢近在咫尺,所謂“得隴望蜀”即說明此,要逃離司馬懿的魔掌,夏侯霸沒得選擇,只有一條路:降蜀!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夏侯霸竟然扯著叛旗,投降蜀國去了。這對平淡的蜀國來說,實在上天大的喜訊。皇帝劉禪親自接見夏侯霸,並向他解釋說:“你的父親是在兩軍交戰時陣亡的,並非我父親劉備親手所殺。”意思是說,夏侯淵乃是軍人,軍人死於戰鬥,這無關乎個人恩怨。如今夏侯霸只圖保住性命,哪裡還顧得上報父仇喲。

得到夏侯霸,等於得到一份重要的軍事情報。

衛將軍姜維詢問說:“司馬懿已經大權在握,他會不會發動征伐呢?”

夏侯霸答說:“他正忙著自立門戶,還顧不上對外征伐。不過有一個人你們得擔心,他名喚鍾會,雖然年紀尚輕,倘若能得到重用,將會是吳、蜀兩國的心腹之患。”歷史證明夏侯霸的遠見,後來鍾會果然成為滅亡的主要人物。

夏侯霸逃亡蜀國之前,曾約堂侄夏侯玄同行,夏侯玄不肯。後來,夏侯玄終於為司馬師所殺。他是魏晉清談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生死麵前,也表現得從容灑脫。直到被綁赴刑場處決,仍面不改色,神情自若,視死如歸。夏侯玄被殺,也證明了夏侯霸逃亡蜀國,的確算是明智之舉。


君山話史


復仇伐蜀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次子,在他年幼的時候,父親夏侯淵在漢中對抗劉備時戰死;從此夏侯霸對蜀漢帝國恨之入骨,常常顯露出有討伐蜀漢的決心。

夏侯霸成年後,從軍拜將,劍指蜀漢,從偏將軍→右將軍→徵蜀護軍,一路高升。

在正始年間,他和徵西將軍夏侯玄一同坐鎮曹魏帝國的“西部軍區”,可以說是蜀漢帝國方面的勁敵之一。

決心叛逃

當時曹魏帝國是大將軍曹爽專權,夏侯霸、夏侯玄和曹爽的關係不錯。

一直到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馬懿趁著曹爽陪同皇帝前往高平陵祭祀的時候,在洛陽發動政變,史稱“高平陵事變”。

政變的結果是:曹爽及其黨羽被滅三族

隨後,司馬懿通過朝廷詔書,把夏侯玄調回洛陽,郭淮領了徵西將軍。這樣的形勢局面讓夏侯霸坐立難安。

  • 首先曹氏和夏侯氏的關係密切,曹爽被誅,夏侯玄被調走,夏侯霸對司馬懿非常不滿;

  • 其次郭淮和夏侯霸關係不好,夏侯霸看到郭淮能爬自己頭上來,自然就想不幹了。

於是,夏侯霸從自身安危考慮,就選擇放棄前仇舊恨,南投蜀漢去了。

盡釋前嫌

據說,夏侯霸從陰平道入蜀地,結果迷了路,糧食吃盡了,只能殺馬步行,山路異常艱難,幸虧在途中遇到的山民把夏侯霸的事向當地蜀漢政府彙報,蜀漢官員則趕緊派人前去山裡迎接,這才使得夏侯霸轉危為安。

後來,蜀漢皇帝劉禪在成都親自接見夏侯霸,並和他拉攏關係,夏侯霸自然也表示放棄復仇,願為蜀漢帝國效力。

夏侯霸在蜀漢帝國做到了車騎將軍,成為姜維北伐時的左膀右臂。

而在曹魏帝國方面,夏侯霸是有兒子等家人在魏國的,司馬懿也沒有說要殺夏侯霸的兒子來問罪,因為考慮到夏侯淵的功勳地位緣故,所以僅僅只是將夏侯霸的兒子遷徙到幽州樂浪郡去了。

  • 樂浪郡在曹魏帝國偏遠的東北方,如今的遼寧一帶。

最後要說的是:在蜀漢帝國滅亡時(263年)已看不到關於夏侯霸的記載,可以推測他在此之前就逝世。

總體來說,夏侯霸的故事還是充滿傳奇色彩的。


潯陽鹹魚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夏侯淵的家庭情況,夏侯淵的妻子是丁氏,是曹操原配丁夫人的妹妹,丁夫人因為曹昂之死就埋怨曹操,最後兩人就離婚了,卞夫人成為新的夫人。

夏侯淵有七個兒子,分別是長子夏侯衡,次子夏侯霸,三子夏侯稱,四子夏侯威,五子夏侯榮,六子夏侯惠,七子夏侯和。

夏侯淵還有一個侄女,遊戲裡面取名為夏侯涓,在十三四歲出城砍柴的時候遇到了張飛,成為張飛的夫人,生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而且都成為皇后。

夏侯淵的幾個兒子,我們熟悉的只有這個夏侯霸了,其他的幾個都不太熟悉。另外說一句,有一些人存在誤解,我們都知道曹魏有兩夏侯,夏侯惇與夏侯淵,很多人以為這兩個是親兄弟,其實不是,連堂兄弟都不是,他們是族兄弟。

剛才也說了,曹操與夏侯淵是連襟,也就是他們的夫人是姐妹,而夏侯惇與曹操又是什麼關係呢,據一些史料記載,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夏侯家的,是夏侯惇的叔叔,也就是說曹操與夏侯惇是堂兄弟關係。

夏侯淵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時候,守漢中的時候,在定軍山上被蜀漢的黃忠所斬,按道理說,蜀漢是夏侯霸的殺父仇人,那為什麼夏侯霸還會投奔蜀漢呢,做這等不忠不孝的事情呢?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了高平陵之變,殺死了大將軍曹爽,司馬懿命曹爽的表弟,夏侯霸的堂侄夏侯玄到洛陽,而讓郭淮代替他的位置,而夏侯霸與郭淮平時不和,又加上現在是司馬當權,肯定沒有夏侯家好果子吃的。

夏侯霸害怕被殺,所以就投奔蜀漢去了,劉禪對夏侯霸說:你的父親夏侯淵是在戰場上戰死的,並非我的父輩殺死的,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些也都是夏侯氏的子侄,夏侯霸被任命為車騎將軍,而夏侯霸在魏國的兒子被髮配到樂浪郡。


歷史簡單說


先說說夏侯霸的家族身份

夏侯霸是夏侯淵的次子,他的生母和曹操的老婆丁氏是姐妹,換句話說,曹操是夏侯霸的姨夫。

夏侯家與曹家為故交、世交,同出一地。按照一些野史的說法,曹操的父親曹嵩原來就姓夏侯,拜了曹騰這個宦官為乾爹之後,才改為曹姓。

總之,夏侯家與曹家那是鐵桿盟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投靠蜀漢的原因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夏侯霸之前得到曹爽後代,害怕禍及自身,乾脆就投靠了蜀漢。


交代一下夏侯霸的結局吧

投奔到蜀漢之後的夏侯霸,剛開始還是有些擔心的。畢竟自己的父親跟蜀漢打過N次。夏侯淵還被蜀國大將黃忠所斬殺。此時,蜀漢皇帝為劉禪。劉禪寬慰到:夏侯淵不是自己的父親殺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這也是夏侯氏的子孫。(這個說明一下,劉禪的兒子為張飛的女兒所生,張飛的女兒就是大小張後,而張飛的夫人就是夏侯霸的堂妹)。

夏侯霸在蜀漢得到了重用,曾隨軍伐魏。


至於夏侯霸的生卒年三國志沒有交代,三國志寫的實在是太簡單了。不過,根據專家的推斷,夏侯霸投靠蜀漢的時候已經六十多了,最後去世的時候應該70多歲,善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