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能否再造一座矽谷?

環球科技視界


杭州距離成為中國硅谷還有非常長的距離,因為世界上也只有一座硅谷,儘管杭州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但是距離成為硅谷還很遠。


硅谷的歷史里程碑,1891年,斯坦福大學的誕生;1939年,惠普公司創辦;1951年,斯坦福工業園問世;1971年,硅谷得名。

硅谷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

1、硅谷發展之初得益於斯坦福大學

硅谷最初的發展是因為斯坦福大學,而且硅谷的大部分土地也是斯坦福大學的。

創始人斯坦福先生的遺囑規定“永遠不許賣出學校土地”,形成了最初的“高校產業園區+高校技術轉化”的發展模式。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也不斷到硅谷創業,行成了產業鏈。

2、美國創新意識強,社會鼓勵創新。

美國社會信用健全,保證企業的創新。美國文化注重英雄情結,對創新很推崇,即使失敗也不會被鄙視。

3、硅谷的產業鏈聚集

硅谷地區的IT、TMT產業的集聚,高科技人才聚集,所以互聯網產業很聚集,行成了強勢產品的聚集。

4.美國“移民”文化發達。

美國吸引了世界的移民,大量東歐移民、中國移民、印度移民等,所以優秀人才行成了非常強的人才儲備。

那杭州成為硅谷有哪些優勢和不足呢?

杭州成了長三角互聯網的聚集地,阿里巴巴,網易等大公司坐落在這裡。 杭州普通百姓談起這片統稱“未來科技城”的新城,都說是“下一個硅谷”。

1、阿里巴巴帶來的企業聚集效應

阿里巴巴成為了世界市值第七的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成了互聯網的黃埔軍校,阿里離職員工組織“前橙會”,覆蓋了5萬左右的創業者,這些創業者中,拿到A輪的就已經超過200家。

杭州大學生創業的企業多達8876家,創業大學生有1.9萬餘人。

2、杭州政府的扶植

杭州政府也對創業進行極大的扶植。並且對創業進行稅收減免,以及流程的縮減,讓創業者更加方便的創業。

3、淘寶帶來的產業聚集效應

淘寶佔據了中間電商60%的份額,所以很多企業和代運營公司需要不斷的做好服務淘寶,瞭解淘寶的工作,比如很多代運營,模特公司都在淘寶,行成了產業聚集。

但是,杭州距離硅谷還是很遠,因為,杭州沒有全國知名的大學,人才儲備不足,另外杭州電商的聚集並不是以技術領先的產業聚集。杭州距離成為硅谷還有很大的距離。

你認為杭州會成為第二個硅谷嗎?評論一起聊聊!


毛琳Michael



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非常值得期待!

1、有阿里巴巴這樣體量的世界級互聯網公司在杭州,也就讓杭州有了打造硅谷的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圍繞著阿里,大量頂尖人才來到了杭州,這對引領杭州的電子科技,以及如今熱門的人工智能發展等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都會有很深遠的影響。

2、有充分的資本和商團為支撐,也有助於杭州發展成高科技產業彙集的中國硅谷。如今活躍在杭州的創業團隊主要有四類,它們分別是浙商系、阿里系、浙大系、海歸系。可見,無論是人才,還是資本,杭州都儲備充分,有打造出中國硅谷的實力。

3、有堅實的政策支持和引導。這幾年來,杭州在經濟轉型上,下足功夫。降低創業門檻、營造創業氛圍、優待外來人才⋯⋯各類創新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說在杭州得到了充分體現。

凡此種種,杭州成為又一箇中國硅谷,只是時間問題!


筆尖上的旅行


從天時地利人和來看,杭州已經具備了誕生硅谷的土壤。

天時:2016年杭州剛剛舉辦“G20峰會”,國際化之路走上了巔峰。最近,杭州更是為國際化立法,出臺了《杭州市城市國際化促進條例(草案)》。

地利:錢塘江和西湖的魅力自不必說,附近還有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阿里巴巴這個世界級巨頭已經成為杭州的標誌。

人和:天時地利之後,杭州正在具備人和。就在2017年的倒數第二天,央視《面對面》欄目選擇了5張面孔作為年終總結,而他們全都是海歸人才。其中一位是在硅谷打拼多年的何昌華,這位斯坦福博士曾在思科、Google工作,最近一份工作是在火熱的Airbnb擔任首席架構軟件工程師。就是這樣一位在硅谷前途無量的技術專家,今年選擇來到杭州,加入螞蟻金服擔任計算存儲首席架構師。

這是個例嗎?不是。螞蟻金服副總裁漆遠、螞蟻金服人工智能部總監盛子夏、螞蟻金服研究員俞本權等都有在硅谷工作或者在美國學習、教學的經歷。據說,螞蟻金服8000多員工裡有8%的人都有海外經歷。

單單是一個螞蟻金服就已經流淌著硅谷的血液,更何況阿里龐大的生態體系。

這樣來看,天時地利人和齊備的杭州,有什麼理由不會誕生下一個硅谷呢?


毒舌調侃筆記


杭州的創業氛圍太濃厚了,對vc小有了解,杭州的創業者有兩大組成,一個是大學生,一個是前阿里員工,杭州政府也是我見過最支持創業的了,人才資源、資金優勢、政策支持,都成為助推杭州成為下一個創業天堂的有利條件;海創園主要是吸引海外人才來杭創業,夢想小鎮裡更多的是大學生創業者,以及阿里出來的創業者確實更能拿到投資,據我所知就有200多號阿里前員工拿到A輪的。在一個這樣的環境下,創業精神跟創新技術確實很適合生長,目前杭州還在蓄力,等到未來杭州有個井噴式的成就,離硅谷也就不遠了吧。


科技小可兒


那些說杭州有阿里巴巴這個財團就沒問題的人,你們深度想過把一個城市的發展架在一個企業上的風險嗎?

我認為從兩方面思考,一是教育,二是城市的包容性。

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從杭州看浙江,全省只有一個浙大,浙大基本雄霸浙江省,再無第二家和他平起平坐的高校,因此必然會造成教育資源傾斜與不均衡發展,這對高端人才的培養與留下,大不利。

包容性,最基本的一點是杭州市不同區待遇不同,餘杭區雖然轄區管理歸杭州,但社保,醫療,教育自然享受不平等待遇。沒有包容性的城市如何聚集民心?民心向背如何聚集民眾?

這兩點是轉型到科技城市的根本。一個是知識,一個是歸屬感。


超腦智能


杭州經濟體量不是最大,但是質量和結構創新卻是第一。杭州的人均GDP已經超過上海,並保持著比上海更高的GDP增速。因為杭州市政府很開放,對新科技始終保持包容並接納。杭州在高端人才引進數量上始終超過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中國第一;阿里帶動的整個產業鏈又很可觀,個人認為杭州是想像硅谷一樣以相對較小的城市規模卻成為全球科技、經濟創新引擎類型的城市,而且現在也在朝這個目標飛速發展中。硅谷崛起的核心,不在於原創的科技牛逼,而在於科技的產業化牛逼,現在的杭州也是這樣。



笑看百科


杭州這塊我是很熟的,杭州是有個想打造東方硅谷的野心,美國有硅谷,中國最具互聯網特徵的城市就是杭州。杭州經濟體量不是最大,但是質量和結構創新卻是第一。現在不僅僅是有阿里網易這樣的大企業,而是政府要打造科創大走廊在盡力扶持,未來科技城引進了不少高端人才,雲棲小鎮通過雲技術雲計算為切入點,乘國家雙創產業孵化的東風,浙江省還大力吸引人才,什麼千人計劃,碩士加分,人才新政27條,都是為了人才引進,對杭州的科技發展我是非常看好的。


奇聞大世界


之前去烏鎮互聯網大會,不誇張說一半企業都是從杭州來的,我覺得這個多少也說明了點東西。在互聯網大會上看到了很多科技新東西,人工智能被各行業的公司運用起來,真的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不知道美國硅谷是什麼氛圍,但是我去杭州的時候真的感覺整座城市都很朝氣蓬勃,一些創業者、年輕人的想法對我非常有啟發,杭州的科創也是厲害,整座城市都被阿里巴巴覆蓋了,從吃飯到坐車,衣食住行全被手機支付承包了。我在杭州一星期沒用過一分現金,這在國內國外都是第一份啊!


分享樂區


座標美帝,在硅谷的華人圈,流行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做海歸,就回杭州。比起北上廣杭州真的是一個潛力看得見的城市。我身邊也聽說很多牛人回國去阿里了,感覺杭州真的要成為一線城市了。按照目前的創新速度,過不了多久,中國的創新力量將不亞於美國,像杭州這樣創新力量集聚的城市將有機會挑戰硅谷。因為在創業和創新這件事情上,中國人還是比美國人能吃苦、膽子大,我們四點下班晚上九點要睡覺的時候,國內還在加班,看這個付出時間也知道收穫多少了。看好杭州!


靜靜撩你


硅谷之所以稱為硅谷,是因為彙集了世界各地的高精尖人才。杭州現在擁有什麼呢?有“浙大系”和“阿里系”兩支創業生力軍;有巨大的的民間資本;有政府對創業者的扶持政策;有各類培訓、對接、輔導以及路演的各種活動....以及民眾高漲的創業熱情,不過杭州在創業的扶持規劃上才走沒多久,現在杭州也加快了發展步伐,出臺了諸如“青藍計劃”、“5050計劃”等一系列創業扶持政策;各類“雙創”基地的建設也頗具規模....一切也都在慢慢走向正軌,按照發展勢頭來看,杭州的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成為硅谷只是個時間問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