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達·芬奇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的微笑》可以說是在全世界範圍內知名度最高也最具話題性的世界傳奇名畫,它與勝利女神石雕、斷臂維納斯雕像同為盧浮宮的三大"鎮館之寶",數十年來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前去"朝聖"。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多年來引起人們不停地猜測和探索的,是蒙娜麗莎這似有似無的微笑,這一抹微笑到底是一絲冷冷的嘲諷,還是平淡祥和,甚至有人從中解讀出了曖昧與憂傷,今天研習君就本著嚴謹的態度來跟大家聊一聊這幅名作,並且還要告訴大家一件更為讓人震驚的事情:在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底下,還藏著第二張蒙娜麗莎。

是的,你完全沒有看錯,意思就是這幅蒙娜麗莎,其實達·芬奇畫了兩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研習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作品其實已經被各國的學者,藝術家花費多年心血,用盡各種方法去仔細研究,所以對於"微笑"這個概念的神秘性其實現在已經有一些客觀的解釋被大眾認可和接受。

簡單從繪畫技法來說,這幅作品的精妙之處在於,達·芬奇利用模糊的邊線處理人物與背景的關係,從而營造出人物與空間的延伸感與融合感,又對遠處背景的輪廓做了模糊處理,加上近處鮮亮遠處灰暗的色調,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空間感。在不同時間光線的作用下,增加了人物神態捉摸不定的神秘韻味。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畫中人物展現了超時空的無與倫比的真實的人性與美麗,不由得也讓人們開始好奇,蒙娜麗莎的原型人物是否存在?答案是,蒙娜麗莎是真實存在的人,達·芬奇於1503年開始創作《蒙娜麗莎的微笑》,歷時四年才完成這幅作品。有人曾經推測,蒙娜麗莎是意大利佛羅倫薩一位絲綢商的妻子,還有人推測她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的妻子,不過這些都沒有得到證實。

而今天,能證明蒙娜麗莎身份的物證終於出現了!2006年,有學者在德國一座圖書館內發現了一本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書,書中有一位曾經閱讀過這本書的人寫下的一句讀後感,大意是:"這一段寫得很好,就像達·芬奇給蒙娜麗莎畫的畫一樣好。"落款的時間是1503年,說明讀者可能是當年見到了達·芬奇為蒙娜麗莎作畫的場景,這一個發現基本可以確認作畫年代和人物原型。

但是光這一點就確認蒙娜麗莎的身份肯定是不夠充分的,因此還有兩份來自佛羅倫薩的官方聲明。一是在佛羅倫薩的檔案館中,能夠查到當時人們的下葬記錄,裡面明確記載了蒙娜麗莎的葬禮。另一份證明則是有學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約書,能夠證明達·芬奇的父親吧房子租給了蒙娜麗莎的丈夫,這些證據能夠說明蒙娜麗莎是真實存在過的人,而並非人們猜測的是達·芬奇的自畫像或者其他。

那麼為什麼說,達芬奇當年畫了兩幅《蒙娜麗莎》?當年,"文藝復興三傑"中年紀最小的拉斐爾曾經臨摹過一幅《蒙娜麗莎》的炭筆素描,從這幅畫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人物形象之間的巨大差距,而且能夠清晰的看到畫面旁邊有兩根羅馬柱。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不僅如此,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傳記作家薩瓦里,也提到這幅畫作中有羅馬柱,並且在他的著作《藝園名人傳》中這樣形容蒙娜麗莎:她的眉毛,展示了毛髮從皮膚裡生長出來的方式,越靠近看就越稀疏,順著皮膚中毛孔的走向彎曲,沒有比這更自然的了。然而眾所周知,現在盧浮宮中的蒙娜麗莎,是沒有眉毛的。而這薩瓦里和拉斐爾所描述的羅馬柱,也並沒有出現在盧浮宮這一幅《蒙娜麗莎》中。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並且,《蒙娜麗莎》作為一幅肖像畫創作十餘年之久也是不太可能的,從1503年作畫開始,到1519年達·芬奇去世,據說都把這幅畫帶在身邊,那麼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達·芬奇創作了第二幅《蒙娜麗莎》。

從時間上推斷1503年達芬奇創作了第一幅《蒙娜麗莎》,有羅馬柱,有眉毛,而在1519年之前,達·芬奇創作了第二幅《蒙娜麗莎》,也就是現在掛在法國盧浮宮的那一幅。

那麼第一幅《蒙娜麗莎》在哪裡呢,法國物理學家Pascal Cotte(科特)利用240兆像素的"多光譜"攝影機對蒙娜麗莎畫像進行掃描,再利用"分層放大技術"藉由光線反射對畫像做層層分析,產生超過1650幀圖像,再用了十幾年時間對這1650幀圖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蒙娜麗莎現在的臉背後,又找到了另外一張臉。

並且神奇的是,這張臉和拉斐爾臨摹的那幅畫,非常相似,在這幅畫的衣服拼接褶皺處,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也就是達芬奇的防偽簽名。由此斷定這就是第一幅蒙娜麗莎。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麗莎,這個女人原來有兩副面孔

(第一幅《蒙娜麗莎》經電腦復原後的樣子)

沒想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一直尋找的第一幅《蒙娜麗莎》原來就在我們的眼皮底下。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蒙娜麗莎居然還有兩幅面孔呢。

而這又引發了另一個無解之謎。

《蒙娜麗莎》是一幅委託畫作,畫作完成後應該交給委託人,但達芬奇卻一直帶在身邊,輾轉佛羅倫薩、法國等地,一直到死。還在上面畫下了第二幅,就算是喜歡,為什麼不重新畫一幅,而是在原作上畫呢?

他究竟為什麼這樣做?恐怕世人永遠無法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