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知名度最高也最具话题性的世界传奇名画,它与胜利女神石雕、断臂维纳斯雕像同为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数十年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无数游客前去"朝圣"。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多年来引起人们不停地猜测和探索的,是蒙娜丽莎这似有似无的微笑,这一抹微笑到底是一丝冷冷的嘲讽,还是平淡祥和,甚至有人从中解读出了暧昧与忧伤,今天研习君就本着严谨的态度来跟大家聊一聊这幅名作,并且还要告诉大家一件更为让人震惊的事情:在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底下,还藏着第二张蒙娜丽莎。

是的,你完全没有看错,意思就是这幅蒙娜丽莎,其实达·芬奇画了两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研习君给大家慢慢道来。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作品其实已经被各国的学者,艺术家花费多年心血,用尽各种方法去仔细研究,所以对于"微笑"这个概念的神秘性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客观的解释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简单从绘画技法来说,这幅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达·芬奇利用模糊的边线处理人物与背景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人物与空间的延伸感与融合感,又对远处背景的轮廓做了模糊处理,加上近处鲜亮远处灰暗的色调,大大增加了作品的空间感。在不同时间光线的作用下,增加了人物神态捉摸不定的神秘韵味。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画中人物展现了超时空的无与伦比的真实的人性与美丽,不由得也让人们开始好奇,蒙娜丽莎的原型人物是否存在?答案是,蒙娜丽莎是真实存在的人,达·芬奇于1503年开始创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历时四年才完成这幅作品。有人曾经推测,蒙娜丽莎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商的妻子,还有人推测她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妻子,不过这些都没有得到证实。

而今天,能证明蒙娜丽莎身份的物证终于出现了!2006年,有学者在德国一座图书馆内发现了一本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书,书中有一位曾经阅读过这本书的人写下的一句读后感,大意是:"这一段写得很好,就像达·芬奇给蒙娜丽莎画的画一样好。"落款的时间是1503年,说明读者可能是当年见到了达·芬奇为蒙娜丽莎作画的场景,这一个发现基本可以确认作画年代和人物原型。

但是光这一点就确认蒙娜丽莎的身份肯定是不够充分的,因此还有两份来自佛罗伦萨的官方声明。一是在佛罗伦萨的档案馆中,能够查到当时人们的下葬记录,里面明确记载了蒙娜丽莎的葬礼。另一份证明则是有学者找到了一份房屋契约书,能够证明达·芬奇的父亲吧房子租给了蒙娜丽莎的丈夫,这些证据能够说明蒙娜丽莎是真实存在过的人,而并非人们猜测的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或者其他。

那么为什么说,达芬奇当年画了两幅《蒙娜丽莎》?当年,"文艺复兴三杰"中年纪最小的拉斐尔曾经临摹过一幅《蒙娜丽莎》的炭笔素描,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能够清晰的看到画面旁边有两根罗马柱。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不仅如此,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传记作家萨瓦里,也提到这幅画作中有罗马柱,并且在他的著作《艺园名人传》中这样形容蒙娜丽莎:她的眉毛,展示了毛发从皮肤里生长出来的方式,越靠近看就越稀疏,顺着皮肤中毛孔的走向弯曲,没有比这更自然的了。然而众所周知,现在卢浮宫中的蒙娜丽莎,是没有眉毛的。而这萨瓦里和拉斐尔所描述的罗马柱,也并没有出现在卢浮宫这一幅《蒙娜丽莎》中。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并且,《蒙娜丽莎》作为一幅肖像画创作十余年之久也是不太可能的,从1503年作画开始,到1519年达·芬奇去世,据说都把这幅画带在身边,那么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达·芬奇创作了第二幅《蒙娜丽莎》。

从时间上推断1503年达芬奇创作了第一幅《蒙娜丽莎》,有罗马柱,有眉毛,而在1519年之前,达·芬奇创作了第二幅《蒙娜丽莎》,也就是现在挂在法国卢浮宫的那一幅。

那么第一幅《蒙娜丽莎》在哪里呢,法国物理学家Pascal Cotte(科特)利用240兆像素的"多光谱"摄影机对蒙娜丽莎画像进行扫描,再利用"分层放大技术"借由光线反射对画像做层层分析,产生超过1650帧图像,再用了十几年时间对这1650帧图像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蒙娜丽莎现在的脸背后,又找到了另外一张脸。

并且神奇的是,这张脸和拉斐尔临摹的那幅画,非常相似,在这幅画的衣服拼接褶皱处,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也就是达芬奇的防伪签名。由此断定这就是第一幅蒙娜丽莎。

解密|你不知道的蒙娜丽莎,这个女人原来有两副面孔

(第一幅《蒙娜丽莎》经电脑复原后的样子)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直寻找的第一幅《蒙娜丽莎》原来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蒙娜丽莎居然还有两幅面孔呢。

而这又引发了另一个无解之谜。

《蒙娜丽莎》是一幅委托画作,画作完成后应该交给委托人,但达芬奇却一直带在身边,辗转佛罗伦萨、法国等地,一直到死。还在上面画下了第二幅,就算是喜欢,为什么不重新画一幅,而是在原作上画呢?

他究竟为什么这样做?恐怕世人永远无法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