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50億入股分衆傳媒是怎樣一步棋?

阿里150億入股分眾傳媒是怎樣一步棋?

阿里(NYSE:BABA)150億元重金戰略投資分眾傳媒(SZ:002027)是最近資本市場的焦點事件。

作為分眾的長期跟蹤者,我來談談我的理解。

既是業務需要,也是關係使然

這筆交易,既是業務需要,也是關係使然。

分眾一直是阿里的重要流量入口,而阿里也是分眾的最重要客戶。從股東關係看,復星(HK:00656)參與了分眾的私有化,陪伴分眾走了很長的路,而馬雲、郭廣昌與江南春同屬於浙商派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站在媒體的角度,分眾以一箇中立的立場,確實有可能接到最多客戶的訂單,但顯然阿里已經渴望分眾這個入口很久了,一直在等待時機。

分眾雖然表面中立,但江南春偏向阿里派系的身份還是比較明顯的,一直以來也沒有影響到京東(NASDAQ:JD)和騰訊(HK:00700)在分眾上投放廣告。

當然,BAT目前的關係已經錯綜複雜了,大家在商言商,更多是看需求,而不是看隊伍。

阿里投資新浪微博後,微博仍然保持騰訊系公司的合作,例如騰訊視頻《創造101》節目和新浪微博的合作,騰訊和UC的合作。

目前江南春一方面面臨著加速擴張所帶來的銷售壓力,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年底限售股解禁的拋壓。值此良機,阿里入駐,既承接了私有化資金拋壓,又加強了分眾在低線城市銷售的保障,是雙贏的舉措。

阿里150億入股分眾傳媒是怎樣一步棋?

新零售戰局的縱深

去年先是阿里,投資銀泰進入百貨行業、投資蘇寧(SZ:002024)進入家電3C賣場、與三江(SH:601116)/百聯(SH:600827)合作完成超市便利店的佈局、收購收購高鑫(HK:06808;大潤發和歐尚)壯大自身在商超賣場的實力。

緊接著就是騰訊入股永輝超市(SH:601933),意圖以超級物種抗衡盒馬生鮮。

線下圈地日益激烈,被冷落了很久的傳統零售業重新迎來了投資人的熱捧。零售業的公司存續了那麼久,股價長期低迷,為何近兩年才開始落入BAT的眼中呢?

流量的本質是時間。我認為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線上流量的紅利期已經過去了,用戶的每天花在互聯網上的總時長增長已經非常緩慢,互聯網巨頭只能轉向線下,跑馬圈地去獲取用戶相對固定的生活時間。比如逛超市的時間,或者坐電梯的時間。

如今,阿里靠入股分眾,進一步加強了線下入口的控制權,而分眾通過阿里的入股,進一步捆綁了大客戶,也捆綁了阿里生態的其他電商企業。

此舉動大大增強了分眾的確定性。因為分眾的增長,很大程度是受到了電商高速發展的拉動,阿里不僅自己投分眾,還帶動了所有的電商賣家投放分眾廣告。

目前阿里自身在分眾上的投放預計在10億出頭的規模,而阿里本身每年的廣告預算上百億,這些預算在未來很大可能會進一步向分眾傾斜。

分眾未來幾年向三四五線城市的擴張,也非常符合阿里的需求,阿里將使得原先“三四線城市產能利用率可能不充分”的擔憂變小了。

阿里入股對競爭格局的影響

阿里入股分眾,對於同業對手新潮傳媒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因為這個事情和滴滴快的,摩拜ofo還有些區別。

滴滴快的,摩拜ofo都是新興企業,市場格局還不穩定,雙方又勢均力敵。所以阿里支持了一家,騰訊就會支持另一家,而最後在資本的撮合下,競爭又會慢慢消失,兩家和好。

分眾和其他對手的距離拉得有些大,分眾是120億的體量,老二老三都在兩三億之間徘徊,優質的資源(尤其是寫字樓資源、核心區域資源)都被分眾牢牢守著,分眾地位較為牢固。

而阿里的加入,分眾在客戶資源上上了一把鎖,確定性提高了很多。

而騰訊入股永輝超市,和目前阿里入股分眾,又是不同的情況。

騰訊和永輝超市的協同性並不高,阿里和分眾的協同性非常高,未來有可能在物聯網上有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互動屏等設備)。

騰訊入股永輝超市時,永輝的估值較高,而分眾目前的估值依舊處於合理區間,今年大概率會超預期增長。

阿里150億入股分眾傳媒是怎樣一步棋?

當然,騰訊確實有可能去扶持新潮傳媒或者華語傳媒,但個人認為對樓宇廣告的格局影響不是很大。

很多互聯網企業尋求阿里或者騰訊入股,是為了獲得流量支持和資金支持,誰得到了BAT的流量,誰就能在競爭中更有優勢,可以熬到對方受不了退出市場。

樓宇廣告比拼的是線下運營能力,與創業型互聯網項目有些區別。新潮的樓宇點位質量和分眾差距較大,新潮缺的並不是錢,缺的是足夠數量的優質資源,而這是十幾年來相對固化的格局。

在合適的情況下,騰訊或者京東有可能會通過入股分眾,來獲得一定的保障,但這只是一種猜測,目前阿里和騰訊同時投資一家公司的現象已經不罕見。

而京東如果失去分眾這個線下入口,在電商節日上就會顯得很被動,所以京東大概率不會主動停止對分眾的投放。

總結

總結來說,阿里入股分眾,對雙方都是一種保障。分眾的投資確定性,也大大提高了。

高速擴張點位的分眾,最大的風險就是低線城市的銷售風險,而阿里的加入減小了此風險。

未來雙方很可能在互動屏上有更多樣化的玩法,在物聯網上有更深度的合作。

與此同時,阿里掌握了海量的購物數據,有利於分眾實現更深度的精準營銷,如果雙方深度合作,樓宇廣告的價值將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