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少的又雙叒叕被騙了,鍾馗一開始不是捉鬼的神仙

一、鍾馗的傳說

鍾馗是我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捉鬼之神。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卷三·雜誌》講道:

宮中有一幅過去流傳下來的吳道子所繪的鐘馗畫像。根據畫像中唐人所撰的題記:開元年間,唐玄宗在驪山舉行閱兵典禮。典禮結束後,玄宗回到宮中,突然身體抱恙,病情持續了將近一個月。這期間,巫醫用盡了渾身解數也沒辦法治好玄宗。有一天晚上,玄宗夢見一大一小兩個鬼。小鬼身穿絳紅色的衣服,一隻腳光著,另一隻腳穿著鞋,腰帶上掛著一隻鞋,還彆著一把竹紙扇,他偷了楊貴妃的香囊和皇帝的玉笛,繞著大殿奔跑。而大鬼頭上戴著帽子,身著襴衫,露出一條胳膊,腳上穿著靴子,正在後面追趕那個小鬼。當大鬼一抓住小鬼,就就挖出了他的眼睛,然後將他撕碎吃掉了。唐玄宗問大鬼是什麼人。大鬼回答說:“臣是鍾馗,曾經在武舉考試中落選。但發過誓,要為陛下剷除天底下的所有妖孽。”

讀書少的又雙叒叕被騙了,鍾馗一開始不是捉鬼的神仙

【鍾馗】

唐玄宗醒來以後,發現病已經痊癒了,而且身體更加的硬朗。便召畫師吳道子進宮,將自己夢中所見的事情告訴他,叫他畫下來。吳道子領旨以後,恍惚之間彷彿看到了什麼似的,立即下筆,很快就完成了畫作,進獻給了皇帝。玄宗看了以後,拍案說道:“你簡直就像跟朕一起做過夢一樣,怎麼能畫得這麼像呢?”吳道子說:“陛下長年勤於政務,過度操勞導致身患疾病,幸好有驅邪之物,保護陛下的身體。”說完還跳了一支舞,以祝願唐玄宗身體健康。唐玄宗大悅,賞賜給吳道子百金,並昭告天下。

《唐逸史》亦有相似記載,但多了了兩個細節:1.鍾馗原為終南山進士。2.他因為武舉落榜,無顏還鄉,遂撞死在宮殿石階上。後來蒙皇帝賜綠袍下葬,感激皇帝的恩德而發誓要為之除妖。

到了明代,小說《唐鍾馗全傳》為了增加鍾馗的悲劇性,將《唐逸史》中的情節改成了:鍾馗本來是考中了狀元,然而皇帝嫌棄他相貌醜陋,將其罷黜,才有了觸階而死一事。

讀書少的又雙叒叕被騙了,鍾馗一開始不是捉鬼的神仙

【鍾馗戲】

二、鍾馗的由來

然而上述記載終究都是神話,沈括雖然在《夢溪筆談》中引用了前人的說法,但他也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在皇祐年間,上元縣出土了一座墳墓,其中的墓誌銘表明了此為南朝宋徵西將軍宗愨(què)之母鄭夫人之墓,宗愨有一個妹妹名字就叫做鍾馗,此外北魏有李鍾馗,隋代有將領喬鍾馗、楊鍾馗,可知鍾馗這個名字早在唐代以前就廣泛流傳了。有時“鍾馗”又寫作“鍾葵”。

宋陳正敏《遯齋閒覽》和明郎鍈《七類修稿》也皆認同“鍾馗”源於“鍾葵”,後者寫道:

鍾馗起於明皇之夢,唐逸史所載也。予嘗讀《北史》,有堯暄本名鍾葵,字辟邪。意葵字傳訛,而捉鬼事起於字也。昨見《宣和畫譜》釋道門雲:六朝古碣得於墟墓間者,上有鍾馗字,似非開元時也,按此正合其時。

那麼鍾葵究竟是一種什麼東西呢?為什麼古人喜歡以“終葵”作為名字呢?《續博物志》認為鍾葵指的是終葵菜,《爾雅·釋草》雲:“蔠葵,蘩露。” 蘩露,也叫承露、落葵、胭脂菜、豆腐菜等等,是一種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葉片近似卵形或圓形,頂部稍尖,可作為蔬菜食用,也有藥用價值。

讀書少的又雙叒叕被騙了,鍾馗一開始不是捉鬼的神仙

【終葵菜】

然而,明代楊慎卻反對這種說法,他在《丹鉛總錄》卷十三引用《周禮·考工記》:

大圭終葵首。注:終葵,椎也。疏:齊人謂椎為終葵。

大圭是古代天子所持的玉笏,長三尺,寬三寸,頂端呈四四方方的椎狀,齊人管椎叫做“終葵”,故而有了所謂的“終葵首”。楊慎又引《禮記·玉藻》:

天子搢珽。注:挺然無所屈也,或謂之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於杼上又廣,其首方如椎頭,是謂無所屈,後則恆直。顏之推曰:北齊有一士書不過二三百卷,嚐出境聘東萊王。韓問曰:“玉珽杼上終葵首當作何形?”乃答曰:“珽頭曲圓勢如葵葉耳。”韓乃忍笑。

讀書少的又雙叒叕被騙了,鍾馗一開始不是捉鬼的神仙

【大圭】

故而可知,終葵除了作為菜名,也可以用於指代椎。而且作為椎的終葵和作為植物的終葵並沒有關聯。

清顧炎武在《日知錄》卷三十二中引東漢馬融《廣成頌》:“翬(huī,通揮)終葵,揚關斧”。此段描寫的是天子召來方相氏舉行大儺(一種驅邪儀式)的情景。這裡的終葵原本應該是一種兵器。兵器可以傷人、殺人,具有威懾作用,推此即彼,古人認為它們對於妖怪也能發揮同樣的效果,所以在驅邪儀式中往往會使用到兵器。而進入到驅邪儀式中的兵器也被賦予了神聖的性質。故而後人以“終葵”為名,是為了驅除妖魔,保佑平安。

而到了後世,人們逐漸遺忘了終葵的本來含義,只知道它有辟邪的功效。再經過訛傳,演變成了“鍾馗”並附會出了鍾馗捉鬼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