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天生麗質明前芽,清香入骨窨制花,葉形湯色皆佳品,異軍突起徐公茶。”在似今日這般陰陰細雨的日子裡,若未泡上一盞熱騰騰的茶,尤其是徐公茶,便辜負了這氤氳水汽帶給我們的寧靜享受,恰與徐公茶道無二:心如碧潭,淡泊明志;形若飄雪,寧靜致遠。

四字品茶

——茶色

——茶碗

——花瓣

——茉莉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碧潭飄雪是一種花茶,採花時間在晴日午後,挑雪白晶瑩、含苞待放的花蕾,趕在開放前擇花,使茶葉趁鮮搶香,再以手工精心窨制。 花,色麗形美,才敢展露在茶客面前。 看那葉似鵲嘴,形如秀柳,湯呈青綠,清澈得葉片可數。水面點點白雪,色彩有對比,淡雅適度,此茶不僅淳香可口,更有觀賞價值。

似天作之合,當含苞未放的茉莉鮮花混合窨制而成的花瓣伴在早春的嫩茶中;當花香、茶香交融;當一壺清泉沖泡後黃亮清澈的茶湯充盈杯中;當朵朵白花漂浮其上如同天降瑞雪;這一杯方寸之間的碧潭,便飄起了雪,呷一口,如其名,純爽、清淡。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人如其茶

碧潭飄雪又名徐公茶,這就和它的創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徐公原名徐金華,新津金華鎮人。因其對茶文化傳播的貢獻,人尊“徐公”。古有伯牙摔琴謝知音,今有徐公泡茶待好友。能創出此等好茶,必定和徐公的為人是分不開的。

因為利益的驅使,一些茶商為了追求利潤,花茶的茶坯往往使用次年的綠茶,有些甚至已經輕微黴變,用茉莉花香來“鎮味”,但是徐公自制花茶很捨得下本錢,他用清明前新採擷的明前茶,比如峨眉山綠茶作底,這就讓茉莉花茶的茶湯在口感上有了質的保障。

新津本地盛產茉莉,徐金華和夫人姚定瑛精選含苞待放的“桶花”,進行窨制。徐夫人從事幼教工作,所以格外心靈手巧,茉莉是重瓣花,為了讓茉莉的每一瓣花香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她會將採摘下的花朵去其綠蒂,然後一層層地拆解,每一層都得到一朵完整的花型,而香味也能夠毫無遮擋地充分釋放,而沖泡時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花朵不散碎。這是一項極其考驗耐心和技巧的工作,一家大小齊上陣,徐夫人和兩個女兒都是一把好手,常常聯合起來笑徐公“手笨”。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製茶工藝不是一下子習得的,也經過了反覆的摸索,甚至很多次的失敗,最後終於掌握了分寸火候。茉莉花的採摘,關鍵在於“搶香”,茉莉花最佳放香時間是二伏天的晚上8點到10點,最動人的時候只有這短短的兩個小時,要搶在這個關口把茉莉花“搶”回家。徐夫人對茉莉花進行精選,分批用吸水紙包第一層,乾淨毛巾裹第二層,再同精選的綠茶一起放到甕裡,按一層茶葉一層花的順序碼好,蓋嚴,密閉,謂之窨。

過了10到12小時,將茉莉花同高山雲霧茶混合細炒,一鍋好茶也只能炒出2斤的量,每年徐公一家頂著伏天暑熱忙碌一夏,所得產量也不過十來斤。用來待客頗為珍貴,喝過的朋友都紛紛叫好,乃至成了習慣,一到茉莉盛開的時令,便惦記徐公的出品,專程登門來討一口好茶。

不管外界如何變化,徐公茶一直堅守傳統的手工擇花窨制工藝,從選茶胚到茉莉鮮花的採摘,擇花的講究,窨制的工藝,烘炒的火候,翻鏟的速度,起鍋的要領,道道工序都堅守著傳統的民間工藝特色。省內有關專家認為,手工擇花、窨制工藝是成都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在全國一枝獨秀,植根於巴蜀茶藝,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道道工序都具有鮮明的民間傳承性,蘊含著豐富的科學、歷史、文化、經濟及社會價值。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源起新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正是新津的好山、好水孕育出了好人、好茶。新津獨特的水資源條件培育出獨一無二的茉莉花;而這座空氣溼潤有花香的安靜小城,擁有像徐公這樣以茶為媒,以茶育人的製茶人,文化的傳承人。

若你要來一賞碧潭飄雪的風采,務必要到新津來。這裡有徐公茶文化研究所,有好茶,有秀美的風景,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生活氣質。不同於西湖的龍井;雲南的普洱,徐公茶作為川茶,它的茶道和成都人、新津人的生活方式一般,在細膩中悠遠、留香……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一盞徐公茶,碧潭飄乳花

《酬摯友宏海惠蜀茶》

蜀山嫩芽二月中,

窨染茉莉賴徐公。

素瓷一甌泛春色,

花浮茶沉翠煙升。

碧潭飄雪香四溢,

兩腋習習生清風。

有幸得君分滋味,

塵心滌盡名不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