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A股真正的贏家?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股市也開啟了下半年走勢, 而今年全年的行情走勢會不會是一個大大的V字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現在先來回顧一下上半年行情,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並不算愉快的記憶,特別是6月份,大盤連續大跌,迭創新低,獲利者寥寥無幾,眾多股票更是創出歷史新低,就算是如此差的走勢但其實剛開始時並不是這樣。

1月2日時以3314點開盤,連續走出9根陽線,而上證50更是從2017年12月28日開始連續走出了19根陽線。此時的市場高歌猛進,不少人都覺得2018年將引來牛市。

正當大家做著牛市美夢時,2月之後的行情急轉直下,連續5個月持續下跌,讓投資熱情降到了低點。但再怎麼跌總是會有跌不下去的時候,來到7月市場漸漸展露出止跌的跡象。

本期課程就將和大家一起做個年中反思。


這期講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對這個市場有個感覺,我和很多參與市場的人聊,發現好像沒有人感覺自己是贏家,或者有人感覺自己是贏家,也感覺好像贏的並不是特別光榮跟自豪。

那中國股市這麼多年來,究竟有沒有真正的贏家?

我們做個定義,他自己和別人都認為他是贏家,這個叫真正的贏家;市場上可能有人認為他不是贏家,有人認為他是贏家,我認為這不能算真正的贏家。

如果從指數去看,應該說沒有贏家,2007年曾經創造過6124,到現在2字頭,一半都不到,腰斬之下;從市值的角度來講,很多人其實是虧錢的,相對西方的市場,差的三倍兩倍,好的四倍五倍,根本就沒法比。

國家利益並未真正體現

因為中國股市是融資為主,它對投資者的保護其實是表面上的,從這個角度是不是可以說整個股市、國家、企業是大贏家呢?

當然國家是贏家,有那麼多的企業上市,我們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國有股改制,銀行上市,企業轉型的問題,包括供給側改革。這樣看國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換一個角度來看,其實問題是很大的,剛才有比較過西方的市場漲了多少倍,美國市場欣欣向榮,“十年大牛市”,它解決了很多問題,支撐很多科技企業,吸引了很多全球的資金。

而我們走到兩千多點,給人感覺系統性風險還在爆發,廣大民眾的自信心都被摧毀,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又如何從中獲得更大的利益呢?

國家的利益是要民眾利益,或者說要拉動消費,希望我們的企業更好的發展,吸引更多的資金,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我們也看到我們的銀行,很多的企業市盈率只有幾倍,作為價值投資是嚴重被低估的,所以它的融資成本就會增加,甚至無法融資,無法快速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的股市變成這個狀態,其實國家也挺冤的,它完全可以更好,因為從國家經濟發展速度來講,是全球速度比較快的,按道理股票指數、企業發展應該是相匹配的,這樣國家會有更大的受益,因為國家是很多國有股的擁有者。

如果股市真的走的比較好,讓大家真的很滿意,它不會有那麼多困難,因為它還需要解決很多困難,但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甚至還投入了幾萬億的資金救市,它也感覺到它挺冤的,我也希望股市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這是最頂層的,國家層面。

上市公司未能有效利用市場

第二個層面,上市公司是不是真的從中得到了很多利益呢?確實很多企業融資融到了,但是你會發現它也很冤,現在很多的上市公司質押爆倉,很多企業被管理的簡直動彈不得,很多企業融資基本已經暫停了。

因為股市走的並不好,一直在高臺跳水,很多企業的市盈率是蠻低的,大家知道我們國家資金比較緊張,槓桿稍微大一些,但是在這裡被打爆。

我們先講客觀事實,很多在海外上市的企業走的挺好,同樣是中國人的企業,它的發展還真不錯,從這個角度來講,是不是因為它選錯了市場,在A股市場上市出了問題呢?這可以放一個問號在這裡,它也沒有發揮到它最大的作用。

中介機構充當冤大頭

我們再講中介機構,有些人就感到更冤了,其實基金公司倒真的不像很多人講的是老鼠倉,它們是比較正向的群體,一直以來基金公司從成立開始管理就比較嚴格規範,它們很努力但效果並不好,它們也很冤,有很多的問題,甚至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它們也被散戶綁架,每漲到價格比較高的時候,散戶在那裡申購,他就必須去增倉,指數跌的比較低的時候散戶在贖回,他就必須拋出,所以他倒變成一個追漲殺跌的主。

監管方面對它們確實很嚴厲,它們也感覺在A股市場上蠻痛苦的,要選一家好的上市公司不容易,關鍵A股市場有些特點,因為有些上市公司管理確實也不是很規範,要選擇一家好的公司,想不踩地雷蠻難的。

所以他就可能去做更保險的一些工作,所謂的趨勢投資,追漲殺跌,這個時候他就割市場上散戶的韭菜,他就變得能力還是蠻強的,因為他畢竟很專業,實力比較雄厚,所以有人就會滑邊滑在那,既然有人滑在那裡,業績反而好。

苦苦尋找好的公司反而做得並不是非常好,那他很自然的就會選擇另外一種商業模式,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你不能說他是贏家,很多人說基金經理收入高,但海外基金經理收入比他們高多了,我們的公募基金是不可以分成的,海外很多激勵機制比我們靈活多了,華爾街的基金經理過的什麼樣的日子,所以他們也感覺到自己挺冤的,

在這個市場很痛苦,沒有自豪感,也不認為自己是贏家。

證券公司更不用說了,幾乎被人人唾棄。因為我在證券公司待過很多年,我認為證券公司其實蠻辛苦蠻努力的,但總感覺到不在點子上,歷史上它們可能會因為股市的情況,三年不開張,開張就吃三年,這個情況是有的,他們也想改革,但總感覺到很困難,非常痛苦。

整個市場究竟誰才是贏家?股市不好誰都不是贏家,那是最直接的表象,大家心裡都是想弄好這個股市,但是為什麼又不好呢?

散戶賠了夫人又折兵

再來看普通投資者,滿意的有幾個呢?不多,那些堅持價值投資的人有成功的,但概率很低,他們過去在市場上也吃過大虧,包括茅臺的回撤也會達到40%甚至50%。

所以整個市場,這二十多年來,很多價值投資者也是傷痕累累,而且曾經做趨勢投資確實還賺過一些錢的,到現在開始看,趨勢投資者虧的很慘,因為指數的趨勢大部分時間在往下。

廣大投資者認為他是最冤的,他只想憑自己的本事投入一個國家合規合法的市場,也想用真金白銀支持上市公司的建設,總是想分享這些公司的成長和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

這是一個很美好的願望,而且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這些事,雖然他們有時候脾氣不好,會埋怨抱怨,但事實上他比雷鋒還雷鋒,因為他是拿真金白銀去支持的,甚至無論他的公司好與壞都這麼去做,你不能說他做事很愚蠢,不能因為他可能只是想追求利益,做了這個動作,就道德不高尚。

所以他也認為自己太冤了,出發點是好的,也確實做了很多好事,為什麼就得不到好報。整個市場你就發現最冤的是他們,而且還受各種各樣情況的詬病,甚至認為他們不對,是他們弄壞市場,追漲殺跌,簡直莫名其妙。

所以他們也不是贏者,再說所謂的分析師加上大V,這些人會認為自己是贏家嗎?

我想也不會這麼認為,他們也沒有什麼自豪感,他們也很努力,想去做好一些事情,當然也有很多混在其中,那些分析師研究員真的很努力,有些大V也是不錯的。但他們對市場也是不滿意,因為這些人本身也投資市場,也更希望市場好,市場做成這個樣子,他肯定也挺痛苦。

A股市場幾乎沒有贏家

所以說這個市場好像幾乎全盤皆輸,這個問題究竟在哪裡?

從經濟發展的速度找不到原因,從各個參與人的主動作為,甚至從自己的出發點也找不到原因,而且你不能說中國人不聰明,也不能說我們制定的這些東西沒道理,問題究竟在哪裡呢?

很多人說肯定是監管部門最滿意,但我告訴你,他們可能是最痛苦的之一,證監會包括證監會負責人,真的就是火爐上烤。

我們也看到他們講出來的一些話,真的是如履薄冰,每天還要關注輿論情況,看指數走向,我想監管部門的官員可能是最難做的,因為行情每天都在變,每天都要關心,心裡多少的慘淡和痛苦,有些真的是無能為力,他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一直認為他們做得很辛苦很努力,但給人感覺沒有太大效果。

我們每一屆都在進步,解決了很多問題,這一次下決心一定要徹底解決問題,但事實證明二十多年下來,每一次大家都很失望,總認為這次股災過了,以後再也不會有了,但是巨幅振盪越來越頻繁,一直說堅決防暴漲暴跌,所以整個市場幾乎沒有贏家。

過去說市盈率太高,現在市盈率不高,過去上市公司管理不嚴,現在打擊的非常厲害,過去遊資炒作很厲害,現在證監會每一個禮拜都會公佈處罰措施,應該是該做的都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但市場還是如此。

很多人會找理由說市場很複雜,現在國家碰到的很多周邊的環境,這些情況是每個國家都需要面對的,為什麼人家的市場會比較好,我們怎麼就不行呢?

我們現在是最困難的時期,我們國家經歷過多少最困難的時期,都走過來了,我們會比過去更困難嗎?我們的實力、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會比過去多,畢竟資源比過去豐富,經驗也比過去足,這都是解釋不通的,那我們怎麼解決這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