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鐵幣」預約,引發的深思

今天是“高鐵幣”網上預約的最後一天,說句實話,這次發行的紀念幣的存在感真的很底,不僅各種“外掛”都嫌棄的沒有登場,最後一天,線上還有大量庫存,連預約名額都沒有預約完。

從“高鐵幣”預約,引發的深思

從2015年開始開放線上預約“紀念幣”之後,每當紀念幣開始預約,幾乎是“萬民狂歡”,喜愛收藏的小夥伴要熬夜預約,並且還要幫親朋好友的分帶上。某些大戶採用更是採用以下手法進行“土豪預約”:

從“高鐵幣”預約,引發的深思

不到三年的時間,普通紀念幣的預約從預約秒殺→大量回存→預約遇冷。預約模式怎麼了?紀念幣怎麼了?

首先,這種開放式預約的模式要值得肯定,因為這種模式讓普通民眾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可以平價購買。就不說“奧運鈔”被稱為“腐敗鈔”,窗口看不到兌換,反而市場上,“成刀”(100枚)“成捆”(1000枚)的隨處可見。就說2015年初發行的“乙未年”(二羊)紀念幣,有多少是通過窗口兌換出來的?

其次這個發行量,2億枚。這個發行量是多還是少?易剛應該最清楚,坊間一直有傳言說是中國輔幣(硬幣)面值太小,不能能世界接軌,所以就大量發行紀念幣,提高認知度。確實經過幾年之後,我們可以看到,確實普通民眾對於“5元”、“10元”的硬幣的認知度屬實要高很多,當某一天發行大面額輔幣(硬幣),我們這就不會感覺意外。

最後,我們說一下“流通”紀念幣,很多小夥伴都在糾結這個“流通”,年初帝都有一哥們用紀念幣去超市結賬,結果被拒收,一怒之下,就對簿公堂。雖然目前還沒有結果,但是可以充分證明“流通紀念幣”的“流通”之路並不好走,但是央行規定,毛爺爺可以變成紀念幣,紀念幣也可以變成毛爺爺,現在紀念幣很大程度上也就只能做到保值了。

所以說這次“高鐵幣”預約遇冷,不出意外就是以往“跟風的”“投機的”都撤離了,讓郵幣卡市場迴歸到市場的原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