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典故游渭南:澄城縣——段家河灣的傳說

黃河,洛河流域的明珠之一。史載夏商屬雍,春秋屬晉,春始設北徵邑,漢置徵縣,北魏太平年間始建澄城郡,縣名沿襲至今,已有1500年建縣史,地處陝西渭北高原東部,栓馬樁石雕數量之多,品位之高,造型之奇特,文明中國,被譽為『莊戶人家的華表』『地上兵馬俑』。

跟著典故遊渭南:澄城縣——段家河灣的傳說​在澄城縣境東部與合陽交界處,有一條美麗的大浴河,,河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息,兩岸的莊稼在河水的灌溉 滋潤成長,殷實的百姓們康安無疆。

沿河逆流而上,分別路過莊頭鄉的李家河、姬家河、段家河。最北邊的段家河素有“螃蟹之城”之稱,這裡有著不勝枚舉的傳說,如同海灘上那五顏六色的貝殼。

相傳明朝年間,山西永濟縣一帶有位姓抗的財主,有天晚上夢見周公對他說,他攢的兩甕銀子要飛了。當他還未從睡夢中完全清醒時,真的看見自己盛著銀子的大甕飛了起來。他急忙用手扳住甕沿,但是,銀子還是飛走了,留給他的只有一片甕沿,他心裡萬分焦急。

就在抗財主兩甕銀子飛走的當天,陝西澄城段家河灣有段姓人家正要臨盆生孩子,窯掌突然暴起頂出凸勢,段姓人家隨之刨的刨,挖的挖,最後竟刨出兩甕銀子來,而且甕沿還有個豁口,此時恰巧嬰兒出生了,其上唇極似甕沿也是個豁口(生理兔唇),段姓人家遂取名“豁豁”。“豁豁”雖然如此,但段家河灣的人們都知道“豁豁”是天生帶著財來的。

當抗財主打聽得知兩甕銀子飛到了陝西澄城段家河灣的段豁豁家時,便打點行裝,背上乾糧,一路從山西走來,尋段姓人家,問豁豁住處。等趕到段豁豁家後抗財主說明來由並拿出自己扳到的甕沿向豁口處一放,不多不少剛好,破甕重圓了。善良的段豁豁家原封不動地將兩甕銀子還給抗財主,在抗財主臨行前,段豁豁家另備了幾布袋乾糧給抗財主裝上。半路上,財主遇上一位飢腸轆轆的箍鍋的小爐匠,大方的抗財主便將段豁豁家送的幾布袋乾糧悉數給了小爐匠。小爐匠拆開布袋吃了幾個饃,到了段家河後正好走到段豁豁家討水喝,由於幾布袋乾糧帶著麻煩,所以他將乾糧又送給了段豁豁家。段豁豁家正在驚歎自己的乾糧怎麼“跑回來”時,誰知從布袋裡卻倒出白花花的銀子來。

傳說歸傳說,但段豁豁家的確是聞名山西、澄城的大財主。至今,你走在段豁豁家門口,那數株甕口粗的老槐樹和禿頂了的老皂角樹、門口兩墩無頭拴馬樁,無一不訴說著這家主人曾經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