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劃分爲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北部。隨州素有"漢襄咽喉","鄂北明珠"之稱。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中部中心城市武漢,西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北臨信陽,南達荊門,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襄十隨汽車工業走廊重要城市,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隨州榮譽: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專用汽車之都,世界四大古銀杏群落之鄉,世界三大蘭花產地之一 。

隨州古稱"漢東之國",以"古、奇、美、新"而著稱,為全國曆史文化名城。據史籍記載和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誕生在隨州烈山(厲山鎮),隨州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隨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編鐘(打擊樂器),被海內外譽為世界奇蹟。被稱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荊楚名勝大洪山,風光秀麗,景觀奇特,是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橫跨鄂豫兩省的桐柏山,成為中國南北界河淮河的發源地。隨州專汽博覽中心,已成為隨州市專汽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歷史沿革

以西周封國隨為名。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1]

戰國末屬楚,置隨縣。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西魏大統元年(公元535年)置隨州。

1949年屬孝感專區。

1952年屬襄陽專區。

1970年屬襄陽地區。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1979年隨縣城關鎮從隨縣劃出,成立縣級隨州市,均屬襄樊市。

1983年撤銷隨縣,併入縣級隨州市,屬襄樊市(今襄陽市)。

1983年8月19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隨縣,將襄樊市隨縣的行政區域併入隨州市(縣級)。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隨州

1988年10月1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孝感市應山縣,設立廣水市(縣級)。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湖北省劃分為1市1區1縣的5線城市,享有“古樂之鄉”之稱

1994年除公檢法和武警、部隊仍屬襄樊市管轄外,隨州屬省直管縣級市。

1994年,湖北省政府將隨州市由襄樊市管轄改為省轄。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